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中国文化观探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理性主义时代”而著称的17、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家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倡导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顺应自然“天道,”重视伦理道德,显然与西欧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具有诸多吻合。由此,东方儒家文化成为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养料的一个宝贵源泉,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文化交流为近代欧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廖燕是一个不应该被淡忘的名字。廖燕是明末清初近二百年间以李贽、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文化启蒙思潮中 ,一位以思想和胆识见长的杰出散文家 ,他对很多流传久远的历史定论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科举制度与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等重大命题 ,都有大胆而精辟的思考。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清初启蒙思想家在封建制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潜暗长的社会转折时期,提出适合时代需要的社会改革思想,它包括代表新兴市民要求的经济改革思想,富有民主色彩的政治改革思想和“立天下之法”的法律改革思想三个方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治初年,福泽谕吉、津田真道、西周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儒学不仅是落后于时代的虚学,而且也是一种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意识形态。明治启蒙思想家由痛恨儒学发展到轻视中国。在他们的笔下,清末的中国人被描绘成一个保守、排外、性格残忍的民族,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蔑视中国的风气。但是,福泽谕吉独具慧眼,对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加以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即由于中国社会的权力和权威都集于皇帝一身,所以人们头脑僵化,缺乏社会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启蒙运动是近代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思想变革之一,法国作为启蒙运动无可争议的中心,其思想家的理论成果至今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家在对法国的命运进行思考时,有很多人都十分重视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魁奈的著作中,基于自身的理论需要,结合当时对欧洲前途与命运的思考,对中国古代的"礼"与"礼法结合"都作出了自己的解读。这些解读,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启蒙思想家思想体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从另一维度研究和评价中国的"礼"与"礼法结合"现象,更好地承继和转化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 ,名家辈出 ,成就巨大。这一运动是在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近代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英、法两国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然而中国的哲学思想 ,特别是孔子与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百科全书派与孔子 百科全书派是法国启蒙运动期间较有影响的一个政治派别 ,因其主要成员负责编纂《百科全书》工作而得名。成员主要有 :主编狄德罗 ,副主编达尔贝兰 ,撰稿人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他们中的多数成员都是耶稣会士 ,大都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既褒又贬的看法,阐述中国文明对他们乃至法国、欧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中叶前的西方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赞赏,其哲学基础和根据是他们所信奉的自然理性概念。在精神领域中,自然理性概念实际只是一种停留在主观意识中的抽象的道德意识。这种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它不知道真正的道德须以自由意识为前提,故这些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本质和传统中国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以唐甄和黄宗羲等人为代表的新民本思想,承先秦时期的民本传统,井结合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改朝换代等时代变动的因素,用时代话语表述了其思想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学人接受近代西方民主的启蒙先声.  相似文献   

11.
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有文学评论家、文学鉴赏家、文学考据家、文学理论察、文学思想家之分。最为难得是文学思想家。所谓文学思想謇.就是在文学思想领域里能够“从思想方法开始进行变革”的人。刘再复先生则属于文学思想家。他始终是以自由思想家的身份从事着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在他的文学思想中贯串着一条由启蒙到苷世的主线。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是以一位启蒙思想战士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的。来到海外以后。他不仅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而且向着更高的境界升华,从启蒙升华为普世。所谓普世.就是以世界的眼光,探索人类文化的深屡共性,打通中外文化的气脉,探究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走出狭隘的“民族经验”。走向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他对高行健的《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一系列作品的评论.就是见证.也表现了他作为文学思想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启蒙成为新时期之初文学批评的主流话语,除了思想解放大潮这个大的时代语境之外,"新启蒙"思潮的推动、知识分子启蒙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文学创作中的启蒙色彩等都是重要原因.1990年代以来,在学界大规模"反思现代性"浪潮中,启蒙也成为与80年代"现代化"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命题而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动荡,思想家们传统的政治信念受到严重挑战。他们在深刻反思之后,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专制君权。在不否定专制君权存在合理性的前提下,批判君主没有"圣明有道",并提出一系列变革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的主张,而且又近乎一致地认为以置宰相分割君权,是达到他们所理想的"君明""相好"的最佳途径。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愿望是强烈的,但是整体的表现却依然是"有破而无立"——批判有余,而建设有限。这是中国固有的儒家治世之道,僵化了他们的思考和改革视野及方式,社会中远没有产生出可以提出新主张的新生力量和反映新要求的社会阶层。而这几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改革的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14.
笔者试图在80年代汪晖总结前人经验得失的基础上,循着80年代至今还原真实鲁迅的努力成果,把鲁迅的向外(同其他启蒙者,同启蒙对象的断裂)和向内(自我启蒙,自剖)两方面联系起来,着意于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获得启蒙者身份认同之后启蒙所承受的文化苦痛,以及启蒙最终不可实现的可疑姿态。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祛魅与现代国家的形成导致了正当与善分离以及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分离,从而使正当性陷入危机之中。现代性所开创的自由民主具有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正当性危机在哲学中充分体现为近代政治思想在支配框架里对道德与政治、正当与善的关系的深切关注。近代的哲学家们不是通过简单取消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来化解正当性的危机,而是致力于澄清道德与政治各自的条件和界限,并提醒我们注意到了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区别,即二者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史阙如,史事不彰,加上世运学风的变化,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段,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各式体裁的史籍。这些数量众多的建文史籍成绩不一,部分学者能够秉持阙疑精神,审慎地选择史料,不妄下结论,但也有很多学者轻信传说,盲目罗列,缺乏别择,受到后人讥讽。尤其是出现了以《致身录》、《从亡随笔》为代表的几部伪书,蒙蔽了很多学者,造成史事不清、邪说横行的局面。幸有钱谦益等人秉承前人求实之精神,予以有力的考辨,终使真相大白于世。对这一学术现象进行梳理,其意义不止局限于史学史方面,我们同样可以藉此考察该时期的学术变迁及士人之心态。  相似文献   

17.
在对启蒙主义学的反思过程中,学们提出了众多的理解,但有三个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忽略,第一是关于知识分子的自身特性问题,由于其坚守的立场不同,因而在启蒙主义学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第二是学启蒙的周期性问题,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是启蒙和暴力问题,启蒙是一种革命,革命就有可能伴随着暴力,并在暴力的压迫下使启蒙暂时消寂。  相似文献   

18.
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猛烈批判李贽,是思想史上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大思想家在理欲观,佛禅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三个方面李贽存在严重分歧,李贽提倡私欲,蔑视天理,三大思想家理欲并重,反对纵欲;李贽佞佛,三大思想家辟佛;李贽称赞冯道为“吏隐”,三大思想家坚持气节,贬抑冯道,从三大思想家与李贽的分歧,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阶段性特点,启蒙思想的承继与发展缺乏一种自觉的连续性,李贽的思想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抗争,三大思想家则是既批判了专制制度,又照顾到明清易代之际特殊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思想特征,二都具有进步意义。同时,三大思想家虽然批判了李贽,但二之间深层次的思想逻辑上的一致性还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中呈现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材料片断: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