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曾看过这样一份材料: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看起来"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这似乎说明,中国的初等教育"很棒"。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都能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至今没有任何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起跑领先,终点落后?原因很多,但我们的孩子缺了“玩”这一课,因而人格不健全,后劲不足,却是一个被人忽视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科学家迄今无人获得诺贝尔奖。另外一个事实则相对受到忽视: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中,中国中学生的表现也不容乐观。该大奖赛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也是唯一面向9~12年级(即初三至高三)中学生的科学竞赛,被誉为青少年"诺贝尔奖"。竞赛学科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能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纵观全书不难得出这样的答案,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必须是具有极强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所不能完成的。书中有关美术教育讲了这样一个事例:黄先生的儿子是个小学生,他掌握了国内老师所教的绘画机能,所画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事实上,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中一次次获得好成绩而百年来诺贝尔奖却一直与中国人无缘。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创新型的人才是摆在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学生称得上优秀?什么样的作为算得上成功?美国全美最佳学术研究型中学生评选活动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群“美国中学生中的成功者”……美国是一个很重视创造发明的国度,这可以从它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次之多看出一二。据统计,百年来,在全球赢得诺贝尔奖人次最多的前20所著名  相似文献   

7.
每每有年轻父母咨询如何教育孩子,我就会反问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尽管说法各异,目标却非常一致:想要聪明的好孩子。我说聪明的好孩子不一定能成长为聪明的好人,我要父母们在聪明好孩子和聪明好人之间进行选择,他们表示迷惑不解。我只好将目标具体化。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告诉国人: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但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与此相反,美国的中小学生学习比中国孩子差得多,  相似文献   

8.
善待学生的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还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人为什么无缘诺贝尔奖。不论是钱学森之问,还是无缘诺贝尔奖,都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只注重了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中国的学  相似文献   

9.
以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而备受关注的美籍华人,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教授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屡获奥林匹克大奖,美国的学生则很少获奖;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相反美国却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从职教方面来看,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较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丘吉尔和爱因斯坦。"另一现象"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从以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F0002-F0002
《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为什么中国孩子年年获各种奥赛金牌,但中国高校却无人获诺贝尔奖?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大智慧”的孩子?中国的实验班教学,美国的天赋教育,美国“神童”练什么童子功?“大智慧”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和老师?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这块“短板”!北京101中校长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夺标却至今无人问津科学界的诺贝尔奖 ;中外学生联欢中 ,中国学生很少能大大方方地表演 ;中国的讲座或讲课 ,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 ;同样的问题 ,外国孩子的答案丰富多彩 ,而我们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唯一答案……如此等等现象 ,引起人们深深反思 :我们的教育关注共性时是否忽视了孩子的个性 ?本文通过回顾个性化教育的渊源和探讨实施的相关因素 ,取得对个性化教育的些许认识。一、个性化教育———历史与现实的必然个性化教育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进行过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主要体现于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办学模式及弹性学制等方面都为美国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提供了奠基作用。对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作用做以分析,目的是通过介绍美国基础教育某些有价值的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未来诺贝尔奖得主中发挥奠基作用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秋,是美国丰收诺贝尔奖的季节。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大多数奖项。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依旧没有听到诺贝尔奖的脚步声。于是,像往年一样,关于我国科学家何时能折桂诺贝尔奖的言论再次蜂拥而起,不少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一年一度地准时爆发了。情结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如何摆正它。 诺贝尔奖与它的意义 诺贝尔奖是根据105年前去世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一种科学奖项。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共获得了 355项发明专利,涉及炸药、合成橡胶、皮革和人造丝等诸多领域。诺贝尔生前经营油田和炸药…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主要是给孩子一个人生的支点。给孩子一个人生支点,就是给孩子一种品格、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给孩子一生的支撑。教育往简单里说,一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二是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当前教育由于缺乏人文关照,教育过程异化了。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太偏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他们的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太重视孩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由于我们家长、成人社会太功利地对待我们的孩子,忽视了孩子人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已尝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缺失造成的恶果:前几年发生在美国的…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人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土生土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问题确实发人深省,究其根源,在于教育的本身忽视了刨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使中学生智力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而且很多方面禁锢了思想,妨碍了思维的正常发展。所以,我国学生理论知识较深,但创新能力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需要刨新型科技人才,就必须从中小学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善待学生的提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还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人为什么无缘诺贝尔奖.不论是钱学森之问,还是无缘诺贝尔奖,都说明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只注重了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强烈...  相似文献   

19.
面向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培养孩子的三大"商素"一智商、情商和逆商。目前,中国的教育仅仅完成了智商中对考试能力的开发,甚至连学习能力的开发都谈不上。在13亿中国人中脱颖而出的高考尖子,至今还没有问鼎世界级研究成果的。当然,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获得顶级成就的能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不在少数,但可惜都在国外。究其原因,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站     
中国的考试与美国的考试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中、美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寻求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者。为什么中国学生年年能够获得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至今没有培养出国产的诺贝尔奖得主?奥赛考的是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但是诺贝尔奖需要的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