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连接的是人,《1057大家帮》节目将爱心互助理念通过这张网传递给更多听众,传播向上的力量,彰显广播价值。节目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广播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节目80%以上线索来自于新媒体平台,来自于听众用户的创造,将听众聚合成为节目内容生产的主体,用户原创内容(UGC)理念贯穿了整个节目制作全过程。实现了互联网产品追求移动化和社交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接收设备的多样化丰富了听众的收听方式和参与方式,互联网成为广播信息传播新的重要载体。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承担如下新职责: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节目样式和内容,提高广播节目收听率;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听众忠诚度;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主持人知名度,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田彦芳 《新闻前哨》2022,(22):63-64
融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台节目的收视(听)率和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充分利用融媒体思维,创新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便能够让地方广播电视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申启武 《传媒》2016,(8):21-23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中国广播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在确立传统广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一方面,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契机,通过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变革传统广播的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紧随新媒体的发展脚步,充分利用传统广播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新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同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技术、市场不断发展和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广播媒体只有清醒地意识自身存在不足,与时俱进,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将新媒体技术同自身发展科学、合理、有效地融合起来,充分地运用新媒体中的短信、微博、QQ来产生节目互动,才能够较好地更新传统的广播理念、广播手段以及广播内容,实现网络化广播,达到低成本、即时双向互动的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在广播行业节目主持人的工作经历对新媒体技术如何在当代广播节目中具体运用阐述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孟伟 《中国广播》2014,(3):8-11
本文从广播内容传播创新的角度,讨论广播当前和未来的传播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广播重塑权威性,特别是在新闻类节目的开发上,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梳理广播新闻信息的高品质标准;娱乐类产品的开发是市场争夺的焦点,广播遵循声音传播的特性,把短期的娱乐创新节目与长效的经典作品培育相结合;放眼未来把广播平台的商业化动员功能与服务粉丝和做好公益活动并举;广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需要渗透到节目的制作理念以及节目与听众的深层互动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必备的工具,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比较多,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闻广播电视体系。不过最近几年新媒体的发展给广播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让节目的编排更加多样化。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台节目编排的多样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故事广播的节目内容、节目样态、受众群体以及新媒体资源利用等方面,对故事广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闻节目是广播媒体的主打节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是广播新闻肩负的使命。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大量涌现,传统广播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遭遇巨大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广播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融入新媒体,充分彰显自身优势,在新闻的内容生产、呈现样态、节目架构、传播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着力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媒体,并以数字化、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点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对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也面临着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受众群体年轻化、音乐节目多样化等挑战,并陷入了生存和发展困境。为此,应通过革新节目内容、创新节目形式等方式,化解广播音乐节目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耿涛 《青年记者》2016,(23):113-114
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也影响和改变着广播媒体.近年来,面对利用微信传播的媒体数量的增长,以声音传播信息的广播人不得不进行认真的思考:广播只能听,不能读、不能看;广播内容一听而过、稍纵即逝;广播已经沦为旧媒体.广播媒体以节目为王,节目和主持人是广播发展的总抓手,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住广播电视主业,守住我们的阵地,同时积极发展新媒体,运用新媒体,着力发展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互联网的兴起导致传统媒体受到巨大打击,当下传统媒体关注度降低。因此广播电视台要顺应时代发展,将互动性和时效性融入广播电视节目中。广播电视台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将编辑业务创新发展。要想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在当下新媒体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创新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制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从而促进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辑业务创新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为广电行业相关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在,单价贵单向度传播的广播传统硬广告形式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将广告植入节目内容较容易被受众接受,也符合广播传播规律,所以有必要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加入广告营销团队,使广告元素自然出现在节目内容、节目线下的活动、节目与听众的社交互动等环节,从而放大广告的效益,以此实现广播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信息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此环境下,为保证新媒体技术创新共荣,中国长沙顺利举办2020年中国新媒体大会,力图通过大会让新媒体行业人员交流经验.大会提出利用5G等先进信息技术,使得地方电台实现管理、技术、内容、运营等多领域赋能,从而充分解放地方电台人力负担,构建现代5G智慧电台.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光是社会生产力的转变,对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碎片化时间概念的流行.对此,本文首先叙述广播碎片化节目的类型,随后简要说明广播碎片化节目的重要优势,最后详细阐释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碎片化节目的创意路径.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迅猛发展趋势下,传统广播面临收听人群锐减、节目内容形式亟须创新的现状。如何发挥好广播特质向新媒体多维度融合延伸,使广播产品既保留本质基因,又吸收新媒体优势,在全媒体制播方向上培植创新样态,是广播媒体积极参与全媒体竞争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思维、样态、呈现、主体、语言等五个维度探讨广播内容生产的创新走向。  相似文献   

16.
有人总结说:"70年前,广播是新媒体;50年前,电视是新媒体;10年前,分众传媒是新媒体;5年前,微博是新媒体;2年前,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最新,只有更新。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观众、听众或者说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媒体对受众的服务越来越周到。20年前还很红火的广播电视,因为选择性、保存性、互动性和互联性差而成为自身致命的短板。要想生存、发展,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主动融入新媒体,实现优势互补是不二的选择。媒体生态变了,传统格局变了,传统媒体作为一个优秀的内容生产商、提供商,价值是存在的,但背后的操作系统变了,内容提供系统变了,分发系统变了,产、供、销不成一条龙了,因此内容产品的架构方式、生产流程、传播平台也要有所变化。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十多年来,特别是这几年让传统广播、电视主动融入新媒体,这不仅改变了节目形态,而且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刘海涛 《视听界》2011,(6):36-38
相较于电视、纸媒,广播是弱势媒体;但是在快速变幻的媒体环境中,广播过去的劣势成为今天的优势。广播是听觉媒体,新媒体的崛起,会跟电视、平媒争眼球,而广播与新媒体只有互补关系,没有替代关系。新媒体让广播新闻拥有了“可视化”的平台,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嫁接上新媒体的广泛性、互动性,让广播新闻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10,(11):56-56
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许多优势,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摆脱了必须按固定节目表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在任何时候都能从互联网甚至移动通讯工具中获得自己喜爱的节目内容。这就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和习惯.极大地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新媒体正在大步赶超传统媒体,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社教节目在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广播社教节目这种精神上的生活也应该有所提升,变得丰富多彩.把新媒体与广播社教节目有效融合,探索全新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为大众展示一个科学的、健康的、人性化的广播社教节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合作,新媒体可以对广播社教节目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广播社教节目可以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并且与新媒体有效地合作,为寻找到立足根本做出努力.本文围绕"广播社教节目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发展"这个话题,分层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山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对山区广播未来实现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转机,但在融合过程中,切勿迷失方向。山区广播要准确定位,立足本土,强化互联网思维,把听众当用户,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在内容生产、节目编排、用户体验等方面顺应新媒体时代用户的需求,以增强用户粘性,提升山区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