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仙保 《文教资料》2006,(10):21-22
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管理工作者应明确指导思想,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善和规范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高现代化高校学籍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目前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籍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此在从事学籍管理多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籍管理创新与提高学籍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是信息社会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层次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学有效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相对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学籍档案所具有的优势,构建了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指出在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子注册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必然趋势,电子注册对推进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与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子注册是建立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籍管理,对于提高教学与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校学籍管理的作用和地位及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调查高校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前莉 《考试周刊》2011,(3):191-192
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籍管理,对于提高教学与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校学籍管理的作用和地位及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调查高校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施电子注册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必然选择,电子注册对推进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与制度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注册是提高学籍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学籍管理对于提高教学与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籍管理现状入手,分析、研究湖南省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为高校学籍管理的优化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提高对学籍管理的认识,树立新理念,规范制度建设,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优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所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效率,保证学生如期顺利完成学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师数学教育如何应对基础教育新数学课程的挑战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基础教育新数学课程的实施对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使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高师数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新数学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为应对这些挑战,高师数学教育应采取如下策略:加强对高师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调整高师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彭薇 《职教通讯》2019,(11):31-38
高职院校教学分级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体现。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高职院校104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从教学分级管理落实层面、教学管理制度层面、教学管理方式层面、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学分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教学分级管理制度缺失、教学管理方式机械传统、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分级管理模式的建构,具体包括:以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搭建教学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的顶层设计;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契机,构建教学分级管理的治理体系;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继续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以现代大学制度为原则,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术管理方面的理解和主张。这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即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智慧人,大学的教学要面向生活世界,大学教育应注重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综合,大学应实行民主管理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清华学校在层次上应划归高等教育范畴;其实科教育具有明显的理工科专业倾向性;从民族性来看,她是一所充满美国色彩的中国学校。清华学校的办学特点对其后来发展为高水平工科大学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教育教学的美国化,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以及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这种再认识有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对当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深化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学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推动有效学校的持续改进。传统学校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推进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成为时代之急需。学校管理制度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紧密相关。学校管理制度变革的前提是通过大力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切实保障学校法人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真正成为办学主体,让政府回归监管者本位。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主体从复杂系统的方法论视角对学校系统进行全方面的组织再造,以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校务委员会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和一项重要的制度。由于不同时期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不同,尤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校务委员会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职权和人员组成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校务委员会的一些主要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结合校务委员会在一些高校的实践及其在各个阶段特点、作用的变化,可以发现职权充分、明确,人员组成广泛、稳定的校务委员会对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可行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基本的教学单位,作为联系电大教育各主体的纽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电大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班主任班级管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已成为提高电大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之一。通过对电大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班主任班级管理与教学引导工作的建议,为班级管理整体质量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大教育以互联网为载体,依托于远程开放教育形式满足了成人受教育的需求,是建设知识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电大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上面临诸多困境,致使电大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在社会高速发展下电大教育质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分析电大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指出教学管理模式缺陷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电大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惠州商业学校是惠州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单位,其创造的惠州商校教育教学模式包括"阳光1000"成长计划——中职学生成长规划教育和职业人格教育模式,其创造的校园文化包括职业技能精英大赛、才艺风景线、一期一艺活动等,其更以系统化、规范化,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创造出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研究惠州商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办好任何一所职业学校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ssessment systems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and progress of teacher candidates and inform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has been a longstanding priority in teacher education for the past 30 years. Teacher educators in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a small public midwestern university revised and improved their assessment system by developing seven Embedded Signature Assessments (ESAs). ESAs are forma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that are implemented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s to measure a teacher candidate’s performance prior to student teaching and readiness for student teaching.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SAs at one university, with attention to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