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肖桃 《教育》2012,(24):29
王阳明(1472-1529)被誉为"明朝一哥",他是我国历史上能够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种人生境界的不多人物之一。其中"立言"是指他所创的"心学"。王明阳心学虽属唯心主义范畴,但有其合理的内核,运用过程中起过很好的作用。王阳明用后半生来实践和宣传他的"心学",屡试不爽,影响深远,远超中国本土范围,王明阳"心学"曾传播到了日本,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上乘陆氏兄弟“心即理”的先验论,同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对心学以及儒学来说都是重要的发展.知与行历来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的焦点,是哲学及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行合一”论认为求知与实践应同时进行,直接反对朱子学派“先知后行”之说,在宋代后再次提出与理学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与“心即理”“致良知”共同构成了阳明学派思想体系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心学是我国儒家文化在宋明时期的的典型代表,它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现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困扰。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事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王阳明心学主要内容及透射出的教育思想,分析王阳明心学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可以为解决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人教版必修三在讲到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时,用了王阳明心学的一个例子来反衬,具体内容如下: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这个故事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夫之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提出了与王阳明针锋相对的观点。1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心学"的诞生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先求索于佛寺道院,再求索于朱熹"理学",后与朱熹"理学"渐行渐远,心学萌芽,最后龙场悟道,"心学"诞生。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产生于明代专制社会信仰危机、道德缺失、人欲泛滥、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他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为拯救社会的良方,形成了其廉政思想的基础,并通过自己"为官治吏"的身体力行实践了廉政建设。王阳明廉政思想的出发点是"亲民",即为官必须按圣贤之道"修己以安百姓";廉政思想的核心是"修心",即"致良知",通过做"去蔽"工夫,去掉私欲,唤起良知,变换气质;廉政思想的原则是"知行合一",以行动来彰显良知,将"知"与"行"统合到良知的世界,实现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明儒学案》和《全椒县志》等资料,对王阳明心学在全椒的流传情况作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的心学源于儒道释而又超越了儒道释,震古烁今,其诗歌尤其是理趣诗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清新自然,可谓思想与文学的完美结晶。  相似文献   

9.
心学之“乐”与心理咨询指导关联甚密,一则体现在“乐”范畴与心理咨询目的的密切关系上;二则表现为它与心理咨询理论基点的相融相通;三则体现在它为心理咨询提供“知”、“行”方法论,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真正实现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有利于构建我国心理咨询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到宋明,出现了新的气象和格局。这种新气象、新格局的标志即是由儒、释、道三家融合而成的道学的兴起。在道学内部形成了以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以张载、王廷相、王夫之为代表的气学。三系当中,陆王的心学是直接继承孟子的。陆九渊要人“先立乎其大者”,要人“尊德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心学关学大体可归纳为: “良知之美”、“意动之美”、“知行之美”,其诗歌、散文以及戏曲理论能充分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阳明心学美学对四明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心学美学理论的传播及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实现的。明中期以降,四明诗歌、散文、戏曲因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社会“天崩地解”之际,四明作家表现出极高的“良知”品位,从而形成了四明文学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徐渭是明代狂狷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徐渭的狂狷人格既是对先秦以来狂狷人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是中晚明王阳明心学的激进影响下的新型人格形态。徐渭批判的继承和发扬了王阳明心学中对于个性张扬的肯定,从而形成了具有晚明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狂狷人格。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常以哲学家的身份为人们所熟知,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也应受到重视。在孟子"性善论"和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基础上,王阳明提倡"良知、吾心、致良知"等心学主张,不但影响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而且影响晚明性情文学创作,促进晚明文学创作提倡自我意识,注重文学作品情感抒发。  相似文献   

14.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的形式外发于经验事物,而这种经验化如果是本心的发用,那么它就能够成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这样,以本心之发用来对待本不属于己之物,这就有了廉的品格。心发于政,则有廉政。心体外发为“意”,也就有了善恶之别,而判断自己行为善恶的标准,就是自己本心的良知,良知也能够判断为政者在行政过程中是廉还是贪。  相似文献   

15.
心学之“乐”与心理咨询指导关联甚密,一则体现在“乐”范畴与心理咨询目的的密切关系上;二则表现为它与心理咨询理论基点的相融相通;三则体现在它为心理咨询提供“知”、“行”方法论,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真正实现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有利于构建我国心理咨询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阳明心学做为宋明理学的重要一支,但明显具有不同程朱之说的特色。程朱之“理学”在认识论上倾向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认识,而阳明“心学”把伦理道德作为认知对象,并在此基础建构“知行合一”之说,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实践色彩。  相似文献   

17.
由文返质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贯穿了其思想的各个方面。这一特征的形成既有当时文胜质衰的时代背景,更与王阳明在贵,J,It龙场近三年的悟道经历有重要关系。阳明心学由文返质的思路对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学术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青海教育》2008,(5):61-61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理论”:如果组成一个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那么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木桶理论”能给校长管理学校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这里的讨论围绕着"物"而展开。王阳明所说的"物"就是"意之所在";在"心"或"良知"之外无所谓"物"。良知发用流行,物才作为其本身而显现;良知发用流行,万物才是一体的。其中的启示是: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本心当下醒悟的契机,即每时每刻都可能是"永恒的当下"!知和行在人之"绽出的"生存之中合一。  相似文献   

20.
阳明心学美学直接引发了近古文学观念的话语转型,催化了叙事文学的革新。确立了"尚真"、"狂狷"、"去蔽"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标准。中晚明文坛,一些受阳明心学美学影响的作家塑造了一系列"殉情者"、"狂狷者"和"良知遮蔽者"等类型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感应"良知"的召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