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1909)是一部描写美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悲剧。小说主人公马丁·伊登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作品以深刻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诚挚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命运,揭示了他的精神发展直到破灭的苦难历程。人们对他最后的自杀给以充分的认识和深深的同情,然而他的自杀究竟说明了什么?这恐怕是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3.
叶紫笔下的女性世界不仅充满苦难,也有革命带来的觉醒和斗争。叶紫对女性悲剧原因和妇女出路的探讨深刻独到,与一般的带有资产阶级小资情调的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他描写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劳动妇女的苦难和觉醒。他的创作是战斗着的,他的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生活在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小说家、评论家。他一生创作出十三部半长篇小说,多部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他成功地刻画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平凡,饱受生活之苦;他们弱小,受尽命运拨弄。在狄更斯笔下,他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作品中典型苦难人物的描写,结合悲剧理论,试图对狄更斯塑造的苦难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小说创作前期作品以展现人的罪恶、暴力和死亡为主要描写对象,其后期创作以渲染苦难为重。从余华小说呈现出的浓烈的悲剧意识中,可以窥见对罪恶与死亡的残酷描写决非余华内心的真正向往,而是作者所采取的一种极端和隐喻的方式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苦难的痛切的关注,其间呈现出对人性的解构和生命真谛的求索。  相似文献   

6.
张炜是当代文坛上对社会现实有着独特思考的作家,也是最勤奋并富有创造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思想深度上,都把握得很好。本文就针对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些中、长篇小说,从苦难、权力、文化困惑等方面进行主题探究。  相似文献   

7.
文坛上,福克纳一向是以乡土作家著称于世的,他的作品“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横跨美国南方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南方社会,尤其是南方人精神面貌极为神似地写照,其强烈的地域感,历史感,乡土社会感是美国小说史上前所未有的。” 然而,细分析福克纳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福氏的小说乡土感只是其外表,而其内在深刻的含义却是对人生存境遇的思考。他作品中的人,人的境遇都是极为凄惨的,浓郁的悲剧气氛显现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福克纳又是一个专写人生苦难、写人生痛苦的小说家。 加缪对福克纳作品中的悲剧情调是早有认识的,他说:“福克纳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的悲剧作家,他提供给我们一个古老而新鲜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责任之间跌跌撞撞朝前走,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的悲剧主题。”外国文学评论界对福克纳也产生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位“描写失败,背  相似文献   

8.
山东作家张炜作品众多,二十年完成了《你在高原》十卷本,2011年获了中国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作品内容丰富,既有幸福的主题,又有悲剧的主题,还有大自然悲剧的主题。张炜塑造了道德的男性形象,又叙述了海边打工者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寻找作者张炜对于启蒙精神的认知道路,将其作品放在他自身灵魂光辉的照耀下,准确分析其作品《柏慧》,把握他在作品中展现的启蒙主体多方面的困境。笔者的答案是:张炜具有“朴素”的写作原则,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呼吁的诉求渗透在其人格中,从而促使其在((柏慧》中展开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描写,尖锐地提出启蒙主体面临的困境问题。张炜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其独特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促成了其笔下启蒙主体的选择方向与困境。  相似文献   

10.
夏天敏是一位写农村题材见长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作品已经得到了文艺界的认同,他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来的悲剧意蕴成为小说的重要组成元素,着重探讨人的命运和遭遇。论文力图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夏天敏小说蕴含的悲剧意蕴的分析,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写苦难和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阎连科早期的作品更多看到的是农民身上的消极面,但在延续理性批判主题的同时,他也能站在现实人性的立场上对农民给予深切的同情,对现实乡村社会生存的苦难表现出无奈的认同,并对底层民众在绝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进行礼赞,从而使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阎连科作品的悲剧意识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民形象并不是契诃夫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在他的许多早期作品中农民形象都是以片断形式出现的。在作品中契诃夫并没有对农民的苦难命运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抨击,而只是真实地描写了农民生活的某些方面,却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相似文献   

13.
"寻求对苦难的超越,表现苦难生存背后的美与价值,是苦难叙事的魅惑力所在"。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对苦难的关注度,也影响了他对"苦难"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而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更诠释了西方的悲剧精神。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两位作家作品中的苦难叙事。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短篇小说、诗歌以及历史诗剧《列国》确立了他在英国文学中经典作家的地位。哈代承袭和完善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糅合不同的描写现实的手法,改变了小说的传统形式,在广泛、真实地表现社会、自然、个人的矛盾冲突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哈代主张“诚实的小说家应该象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悲剧那样,真实坦率地描写生活的全部苦难;小说家应该写社会  相似文献   

15.
《哈姆莱特》中的悲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作所用来表现作品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具有象征性与暗示性。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意象,《哈姆莱特》是其一部最名的悲剧作品,其中意象丰富。本对《哈姆莱特》中的几个重要的描写环境的和描写人物的悲剧意象进行了分析,这些意象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渲染了悲剧氛围,从而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悲哀,让读深深体会到一种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巴金对趋向灭亡的事件怀有稳定的偏爱 ,或者反过来说 ,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决定了作品事件始终难以摆脱一个悲剧的方向。导致他偏爱悲剧化的原因在于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和谐关系。这决定了他作品基本气氛中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忧郁与悲剧化趋向。创作不仅可以申诉自己的苦难与信念 ,而且可以扩展到为他人乃至整个受迫害的人类申诉 ,变成了他一生最好的表示抗议与反抗的形式。当然 ,这种通过诉苦寻求心里平静的文学不可能是明朗的 ,而注定是忧郁、阴暗、悲剧化的 ,这是巴金悲剧观形成的与其现实意识、社会信念相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悲剧性与悲剧精神在美学理论中,悲剧性这一范畴一般简称为“悲剧”。悲剧性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痛苦和毁灭的现象当作审美对象,对悲剧主人公在遭受到不幸与毁灭时所持的态度进行审美的判断和评价。换句话说,美学悲剧性是从人生过程中的不幸、苦难或生命毁灭的现象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并对这种苦难中的美进行审美判断与评价。因此,在美学悲剧性的领域中,往往把其他类型的美,诸如和谐之美、自然中的优美、形式美及喜剧性的欢笑之美排除在自己的对象之外。文学与艺术悲剧性作品,正是对生活中的不幸、苦难、毁灭等生命痛苦现象的集…  相似文献   

18.
当代爱尔兰小说家约翰·麦加恩的代表作《在女人中》不仅描写了个人家庭悲剧,而且还展现了社会悲剧。本文以阈限性相关理论为支撑,认为主人公莫兰的悲剧与其参与反殖民战争的经历密切相关,殖民和革命持续不断的影响,是造成以莫兰为代表的一代人苦痛和迷茫的真正原因。小说中描写的革命对战后爱尔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权力纷争、权力等级制度化的延续以及共同体思想下的政教合一等。个人创伤与悲剧折射出阈限革命与殖民余威下老兵的苦难和迷惘。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一束     
正中韩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在韩国举行日前,由客主文学馆、文化体育观光部主办的中韩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在韩国青松郡举行。此番研讨以中国作家张炜和韩国作家金周荣的作品为言说对象。研讨伊始,仁荷大学教授洪廷善致辞认为,把金周荣和张炜两国著名作家作品放在一个地方研讨实在难得,两位作家都经历过苦难岁月,有着相似的海洋记忆,虽然1939年出生的金周荣要比张炜年长许多。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是描写现代生活悲剧的伟大戏剧家.他结合古希腊、易卜生等人的传统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不断创新,为美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到悲剧的新题材,使之作品的震撼力堪与古希腊作品相媲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并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家族关系的极为不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