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虚静,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轴心范畴,指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论是主观唯心的,但是它却给文艺创作以有益的启示,具有积极意义。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以一种超功利、非逻辑的审美心理状态获取艺术对象并对其进行审美构思;虚静能使创作主体的外在感觉与心灵相贯通,从而使创作主体产生灵感火花,进一步体察到艺术对象的生命精神;虚静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2.
《列子》一书为魏晋人伪作,其书的寓言创作受到《庄子》诸多影响。从文献角度对《列子》应用《庄子》寓言的情况作一全面的梳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直接引用型、扩充型、杂揉型。  相似文献   

3.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教的较大比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庄子研究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伊索寓言》与《庄子》中的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它们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本文从两本书中以动物、植物、人为主角的寓言来论述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虚静,即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说,从哲学上讲,属认识论,是悟“道”的途径;从文艺上讲,属创作论,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构思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获得思想解放,创造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使创作主体思维空前活跃,闪现灵感火花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6.
《庄子》民俗视野开阔,民俗内容丰富,民俗观点鲜明,并与其哲学观点的表达相辅相成。《庄子》的民俗学价值是很高的,即使在今天,依然能为完善当代人的民俗心理提供有益的启示,能为当代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数的较大比 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包娈 《绥化学院学报》2013,(11):20-22,131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超脱生死、欲望、道德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精髓.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却略显匮乏,人们的生存心态陷入了困境.庄子人生哲学可以指导人们冲出困境,摆脱枷锁,对现代人的生存心态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庄子》寓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体现在自然美、雄壮美、和怪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寓言十九”,许多想象奇特、构思精巧的寓言故事在给后人以教益的同时,也让后人获得了许多精彩的典故词语和有趣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由观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在伦理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情感追求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由历史上的隐逸文化及现象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2.
庄子物化论在本质上是指一种物我两忘、主客合一的精神境界。它以天人合一为其思想基础,以虚静为其心理条件,对中国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极为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子美学理论中包含着深刻的美育思想,其核心是主张人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树立一种"逍遥游"的审美人生态度,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对最高宇宙本体"道"的观照和体认,从而建立起自由、独立、完美的人格理想和生存境界,实现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庄子以情体验和艺术领悟来证实自己人生哲理的实践价值。在艺术体难事完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领悟顺任自然,超越世俗的人生乐趣,剥离人对物的功利实用目的,以艺术的审美方式对待外界事物和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15.
陆建华 《天中学刊》2001,16(1):9-14
庄子人学包括人生困境的追溯、人的本质存在、人由非本质存在向本质存在的转化三个方面.庄子认为人生困境在于物对抗我、我异己而存在,表现为"有待"、"有己"的失"性",困境之因在于认识上的"芒",即仁义是非的阻隔,"芒"又导源于我之"成心"--主观一己之意志;人的本质存在是人的无待、无己、胜物、自由、对他人的"无用",是物我矛盾的超越、本性的完满实现("足性");从困境走向自由--逍遥之路,在于消除仁义是非,进而"得道",其一般方法是"忘"("外"、"虚")"心斋"、"坐忘",但"得道"的具体途径因人而异,且只是一部分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16.
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绝望和对儒家人际关系主张的拒斥,使庄子由对事实态人际关系的关注转向对理想态人际关系的探求。庄子主张,“道”是理想人际关系的核心;“无我”是开展人际关系的出发点;个体精神之自由与人我关系之和谐的统一是人际关系追求的目标。个体本位性、去依附性、非功利性则是庄子人际关系思想的三个特点。庄子的人际关系思想对时人思考和确立合理的人际关系思想理念富有教益。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先锋派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在其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生哲学与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庄子的哲学有相似之处,他们都以辩证的、变化的观点去看待现实,又都以无奈与怀疑的眼光去观世.他们思想产生的现实原因同样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待社会与人生,即应世的态度却大不一样,博尔赫斯止于怀疑和无奈,而庄子却以顺应自然去乐观地应世,反映出东西文化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论苏轼文艺思想的庄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文艺思想的渊源问题上,庄子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说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受庄子“心斋”“坐忘”说的影响,苏轼注重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心胸的培养;2、在庄子“法天”、“贵真”思想的启发下.苏轼创建了“文理自然”的创作风格论;3、受庄子技道并进思想的影响,苏轼非常重视艺术创作技巧规律的训练和探讨;4、受庄学言意观的启示,苏轼在形神问题上,不仅追求“传神达意”,还追求形象之外的无穷意蕴。  相似文献   

19.
庄儒虽为二家,但其思想多有融通。儒家的天命观中,“天”有自然之义,也有不可知的必然性之义;“命”则包含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庄子的自然之“天”既来源于老子,又吸收了儒家;而具有必然性意义之“天”与包含必然性与偶然性双重含义的“命”,则直接来自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人生之局限——生与死,社会之局限——命与时,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呢?庄子认为,顺乎自然,进而认识到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就能达到逍遥似仙的绝对幸福。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对于我们调节心理、调整心态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