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风格即人”。很多人都认为这话是马克思说的,也有人说不是,并且旁征博引,搬出好多资料。我到图书馆查了查,证明后一种说法正确。我认识上的一个错论也由此得到纠正。“风格即人”是谁说的?是18世纪法国一位博物学家布封说的。布材是科学家,也是著作家。他写的(自然史》在世界上很出名。他专门论述写作问题,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风格则的讲演。“风格即人”就是这篇讲演中一警句。“风格即人”,遮普普通通的四个字,一出世就像插了翅膀一样,漂洋过海,活跃在各国许多文人的笔下,并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赏。这里恐怕包含看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风格即人”,是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期刊。  相似文献   

3.
报刊文章中,不时有人引用“风格就是人”这句话。有的引用者说,这是马克思讲的。据查,这句话见于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但是,这句话有个引号。细心人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是马克思的话,怎么会加引号呢?其实,它不是马克思自己的话,而是马克思引用布丰(或译为毕丰、布封)的话。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的见闻所及,我国最早研究文章风格的是1500多年前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把文章风格(体性)分为八类:典雅、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到了18世纪,欧洲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文章风格的论著。如德国理论家威克纳格的《诗学·修辞学·风格学》,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布封的演说词《论文章的风格》,其中的著名观点是“风格就是人本身。”这些论著研究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或许是职业的关系,主持人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报纸杂志总是不断地有我的消息,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的文章,大多和我本人和事实有些距离,如果说要研究和探讨我的主持风格、我觉得首要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个人的本质和我主持的本质很相像,文若其人,风格即人。一、我和“综艺大观”1.初识“综艺大观”我掉进了冰窟窿“综艺大观”,我起步的地方。虽然在此之前我在中央电视台已主持过“人与人”,但广大观众记住我、熟悉我,还应该从第18期综艺大规算起。我是28岁半进入中央电视台的。28岁,对女人来说已不再年轻,并且我也从未…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所以人们又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个思想高尚的人对话。不过这得有个先决条件,就是人(作者)必欲清正正直高尚,文必欲自然真挚优美。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大家。他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动荡、贫困、混乱、污浊的世界。然而污泥浊水之中有沉渣,也有清荷,动荡不安的世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各得其所。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也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自清先生:清者自清,清者自清先生,自清先生清者。  相似文献   

7.
期刊风格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逻辑学最常用的一种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定义”,我们姑且对“期刊风格”作如下界定:它是指期刊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成熟的编辑特色。由此可宽,“期刊风格”与“期刊编辑特色”是种属关系。我们选择“期刊编辑特色”作为‘期刊风格”的邻近的属,这意味着“特色”包含“风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逻辑上的“真包含关系”,即“特色”的部分外延与“风格”的全部外延重合。这就表明,凡期刊有独特风格的,必有鲜明的特色,即风格就是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就不成其为风格。但是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不能成立的,我们不能说:“有特色必有风格,没有风格也就没有特色,特色就是风格。我们认为,风格与特色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它们的关系是种与属、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问:我看过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写的一本书《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其中有一篇叫《唱出自己的风格来》,请你谈谈新闻报道怎样写出自己的风格? 答:我也看过这本书,从唱出风格到写出风格,隔行不隔理,有同感。做一个新闻记者,手中的这支笔,要有自己的特色。一个报社有几十、几百名记者,如果每个人都善做一样“风味名菜”,版面上就会是丰盛的“宴会”。所以说,当记者要培养自己的风格。问:怎样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呢? 答:我看有这样三点: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只讲一个问题,即新闻作品的风格问题。名记者必然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成不了名记者,这是一条规律。仅仅是写稿多,没有风格,几天不见报,读者就记不住你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你的名字,却记不起你的作品。有时读者会说某某记者“见报不少”;但问起“他都写了些什么稿?”回答是“记不起来了”。记者要成名,没有见报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但如果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没有让读者过目难忘并剪贴下来反复欣赏的作品也是不行的。没有代表作,对记者特别是资深记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什么是风格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作者的个…  相似文献   

10.
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一目传神,杨贵妃“回眸一笑”,压倒了“六宫粉黛”;一道画龙点睛的“快语”标题,同样也能尽传全文题旨。编者为改好题目,使之题文相符,形象简明、蕴含新意,往往搜尽枯肠而不得,只好借助于古代诗词。“快语”《“一勺西湖水”的“勺”》,即其一例。这篇“快语”原题为“漏洞应该补上”。说的是在物价检查当中,检查者只查物价的高低贵贱,以及短斤少两,而沽酒舀浆用的勺子却没有去查。其实,勺子都没有一个标准,大小不等,中间凸起,  相似文献   

11.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12.
试论期刊的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格原本属于用以品评作品或人的一个美学范畴,它被引入现代文艺理论,指的是由作家、艺术家创作中的创作个性所体现的艺术特色。而所谓期刊的风格,则是指期刊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特色和个性,也就是期刊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化、个性化的特点,这和其本义是相通的。风格不仅是期刊内容和形式特色的体现,更是期刊编辑思想、编辑原则、编辑技巧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反映。风格是一份期刊的识别标志,也是一份期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基础,成功的期刊无不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绝不会把《故事会》与《读书》相混淆,因为前者通俗易懂趣味横生,而后者品位高雅严肃深刻;我们也不会把《家庭》与《读者》相混淆,因为前者平实亲切,而后者典雅隽永。独特的风格对期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法国作家布丰在论及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的关系时曾说过“风格即人”,将这一名言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  相似文献   

13.
我说“珠穆朗玛”,同所有地球人一样,我是在说一座雄奇的山峰。它的崇高威严独一无二,空灵俊逸独一无二,险峻残酷独一无二。珠峰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说“珠穆朗玛”,从记者的职业角度,我是在说“现场”。即新闻事件发生地。我向来笃信根本属性(共同属性)第一,附加属性(区别属性)第二。拿自己来讲,首先是人,其次是男人,再次是记者。然而我到珠穆朗玛时,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每张报纸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整体定位和经营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版式风格,也才可以有效避免“后知后觉”、“人云亦云”现象的发生。这里说报纸要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版式风格,并不是说报纸要永远保持一张一成不变的刻板的脸。而是说报纸版式风格的变化要在符合自己基本定位的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15.
所谓风格,即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体现。探讨艺术风格,不仅对认识和评论作家作品的艺术特性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作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采也有启发作用。风格,最初在魏晋时代典籍中多用来品评人的风度品格,用风格评论文学作品,最早要算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篇》,评论应劭,陆机等人作品说:“亦各有美,风格存焉。”之后颜之推说得更为明确:“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颜氏家训·文章》)以后用风格论文的风气就更为广泛了。古代文论中往往用“体”来说明文章风格,如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  相似文献   

16.
闲话读书     
在家里说笑话,我常常拍着胸脯对家里人说:“我是智慧的化身。”说实在的,我这个人的聪明才智,是在中人之列。如果照班固《汉书·古今人表》所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矣。”我是个:“困而学之”的“中人”。不过,我  相似文献   

17.
我来说说     
值得商榷的“特殊档案”最近一则新闻的标题很有意思—“祖上房产不能随便查”。说——的是上海市一名杨先生打算到区房屋管理部门查询一下原本属于自己祖上一处房产的资料,不料房管部门以房屋权属资料系“特殊档案材料”为由,拒绝了杨先生的要求,杨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支持他。法院方面援引的法规条文,新闻写得语焉不详,看到最后,我也没明白为什么“祖上房产不能随便查”。再看一遍新闻,发现杨先生那座“祖上的房产”早已被拆除,想来杨先生查资料的目的与“索回”无关。那么,有关部门的顾虑到底在哪里呢?我要是杨先生,我也不服。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18.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人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论诗提出了一个“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其实,著书立说也同样有“有我”与“无我”之分。“有我”,即书中能不时地看到“我”:“我”的经验、“我”的感受、“我”的交往、“我”的评价。“无我”,则总要客观地说,尽管说的内容也是“我”心中的东西。“有我”的书更容易写得生动活泼、亲切平易,似面对面的平等交谈;“无我”的书则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容易亲近。但书中“有我”并不容易,“我”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让人读了就觉得这个“我”真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所谓风格,即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体现。探讨艺术风格,不仅对认识和评论作家作品的艺术特性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作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采也有启发作用。风格,最初在魏晋时代典籍中多用来品评人的风度品格,用风格评论文学作品,最早要算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篇》,评论应劭,陆机等人作品说:“亦各有美,风格存焉。”之后颜之推说得更为明确:“古人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