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人奖励100万元的“人才诺贝尔奖”——首都杰出人才奖的评选工作已经开始。记者8月31日从北京市人事局获悉,首都杰出人才奖在北京是首次设立,本次评选候选人可毛遂自荐。据悉,首都杰出人才奖为北京市人才奖励的最高奖项。“首都杰出人才提名奖”是首都杰出人才奖的二级奖项。首都杰出人才奖及首都杰出人才提名奖每两年评选  相似文献   

2.
饶毅 《留学生》2013,(1):22-22
现代中国并非没有杰出人才,而是-在现今的文化中,杰出人才很难被发现、包容和鼓励,只要他们稍微“冒出头”,便会遭受排斥甚至打压。要解答“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钱学森问题”,需要反思国内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建立起新的人才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人才发展过程看:人才发展有一个过程:首先成为“合格人才”,然后成为“专门人才”,争取成为“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是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对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才。他的主要标志是必须“有重大创新,有卓越贡献”。合格人才,要有基础;专门人才,要有专长;杰出人才,要有创新。作者认为,“专门人才”和“杰出人才”可分为四大类:学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艺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过程。首先,通过家庭教育、基础教育成为“合格人才”;进而,通过中等和高等专业教育成为“专门人才”;在“合格人才”、“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有部分人才成为“杰出人才”。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本文提出要培养大批“杰出人才”,教师质量是关键,素质教育是基础,终身教育是核心。三者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这个“钱学森之问”,’与其急着直接回答,不如先搞清楚要成为杰出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笔者以为,灵性和悟性是一个普通人才成长为杰出人才所必须的条件,只有具有灵性和悟性的人,才能对新知识和新技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创造和创新。然而,我们的教育由始至终都在扼杀人的灵性与悟性。  相似文献   

6.
《神州学人》2009,(2):49-49
近日,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实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意见》指出,北京将实施“杰出人才引进计划”,设置学科首席专家、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等岗位,其中首席专家年薪达百万。据悉,这是继2005年实施的“人才强教计划”之后的“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及对人才的挑战,文章阐述了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并从古今中外杰出人才成长的闪光火花中,论证并揭示了决心、信心、恒心、雄心、耐心、虚心、专心、细心、横心、松心等十种内在心理要素在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为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科学大师钱学森一再发问,并且是在临终前再次提出。这一“世纪之问”刺痛了国人,引起了国人的深思。是啊,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就“冒”不出杰出人才呢?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生前不止一次地向国人发出的拷问.“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温家宝总理语)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风中,从关国华尔街到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金融城,华裔背景出身的金融精英们最近2年已经接受“千人计划”的指引大批回国闯荡,而更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正在进行。近日,中组部等儿个部委联合推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  相似文献   

11.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华民族在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急需育出世界顶级创新人才和高级技工。因为“杰出人才的创造性智慧.可能影响一个产业.一个国家.甚至开辟人类的未来。个人杰出创造性的发挥可能超过一个政府.一只军队.一场战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科学大师钱学森离我们而去:据他的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人说,他晚年主要关注一件事,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在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多次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标准化教育模式.必须对涉及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大胆创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大学如果不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创造性人才的模式办学,就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田国强 《留学生》2011,(11):42-43
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强国,就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拥有一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庞大科研队伍,以及一批能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强大师资阵容。当前,中组部正在组织实施的“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项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海外人才的广泛关注,值得充分肯定。 然而据笔者20多年在海内外大学的实际工作经历,以及近两次担任“干人计划”评审专家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看,  相似文献   

15.
《高等理科教育》2012,(1):2-F0002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示范作用,2008年9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与业界共同创办“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启明学院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遵循“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6.
艺术美育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捷  尹萍 《高教探索》2012,(1):79-83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美育”.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艺术教育,在以培养“顶尖人才”、 “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 “领袖人才”、 “杰出人才”和“创新人才”为目标,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系统工程中,将进一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论述艺术美育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层面、情感层面和无意识层面,并引发人的创造潜能;艺术美育不仅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感性素质——直觉、想象力与灵感等高层次创新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一、创新焦虑 “去年(2005年7月29日)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8.
吴晓波 《留学生》2013,(2):18-19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在病榻上向时任国家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讨论中国人才的使命和梦想,以及中国人才的国际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始终盘旋在教育人头顶,成为挥之不去之痛。教育何为?国家、政府、社会培育创新人才成长土壤固然重要,然而,学校内部具体而微的行动探索也是不可忽视的变革力量。荣昌县盘龙镇中心小学教师——黄辉珍,就是这样的变革主体。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2010年发布了《培养下一代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杰出创新人才》的研究报告,并对科技领域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改革的动因源于美国各界认为STEM科技领域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难以满足民主化社会对杰出人才的需求。以研究为基础和保障的改革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为杰出创新人才提供卓越的机会,广泛撒网的人才选拔策略,以及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化支持系统。该报告的内容和改革计划为我国构建有效的科技杰出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