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有30%-40%的孩子 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 心理上产生紧张。医学上把这种心理上的“水土不服”叫做 “适应性障碍”。其实,适应性障碍也是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 现为情绪障碍,也可伴有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如果这 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哈克教授曾做过一次调查,大约有30%~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医学上把这种"水土不服"称为"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伴有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如果这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缩、厌  相似文献   

3.
据小学教师反映,有35%左右的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出现厌学、孤僻、焦虑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入学的障碍。因此,要使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呢?  相似文献   

4.
有些孩子日常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良,但每到考试就紧张、恐惧,影响临场发挥,导致考试失败,儿童心理学称之为“考试综合征”。这种现象和演员演出时的“怯场”,运动员比赛时的“失常”一样,是一种心理适应障碍。  相似文献   

5.
施报 《家教指南》2007,(4):48-48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2011年进行了“山东省三区小学一年级学生拼音学习及入学前识字现状的调查”。发现:在使用××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材时,入学前识认较少或没有识认汉字的孩子,刚入学先学拼音不太适应,影响到他们较快、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等问题。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清晰了什么时候进行“先字后音”教学或“先音后字”教学的条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是决定儿童家庭生活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儿童生活幸福的基础。1995年日本全国抽样调查表明,小学4-6年级45.2%的男生,53.4%的女生感到“家庭生活非常快乐”,52%的男生、43.3%的女生感到“家庭生活快乐”。绝大多数孩子对家庭生活是比较满意的。 家庭内孩子与父母亲的语言交流,90.3%的男生、96.5%的女生“在家与母亲说话或常常说话”,74.1%的男生、79.1%的女生“在家与父亲说话或常常说话”,这说明孩子与母亲语言交流的机会大大超过与父亲交流的机会。孩子…  相似文献   

8.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同伴交往、行为规范、角色期望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不能帮助孩子形成适应这种突变的机制,就会造成儿童初入小学时的不适应。我校结合数年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对学习准备期的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修订,学校各部门、教师职责分明,有序推进准备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多诸如“班级大名片”“入学指南”等人性化的举措获得了社会及上级部门的赞同。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则广告。一位家长说:“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拼音、数学什么都不会,这可怎么办呀?”一个声音说,“别担心,把孩子送到XX幼儿园,我们开设了拼音、数学、书写等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提前体验小学内容,树立自信,减少入学不适应”。“原来在幼儿园也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太好了,我这就将孩子转到XX幼儿园”。  相似文献   

10.
孩子无论是受过还是未受过幼儿园教育,在入学的初期总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其差别只是这一过程的长短而已。多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告诉了我,这种不适应是由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家庭和小学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学习内容、方法等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杨广琪 《上海教育》2008,(23):48-49
2007年,整个上海已经开始试行小学学习准备期的教育,让幼儿园小朋友在进入小学后,至少有两周的过渡时间进行准备。今年,全市近300个幼儿园大班又开始试行为期两个月的入学预备期教育,采取措施,让小朋友逐步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预备期”和“准备期”的设置,目的就是缓解入学孩子身心压力,按照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2.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一念,一觉睡到大天亮。”马路旁的墙壁或电线杆上这样的字条并不少见。民间常用这种方式来对付“夜啼郎”。其实,这种迷信的方法对治疗孩子的夜啼是无济于事的。夜啼属儿童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一般可  相似文献   

13.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中摄取快乐种子,并将其撒播在他们经过的每一隅,这种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我们会被这种力量所折服。孩子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其潜力也会得到挖掘,促使其快乐地、毫无压力、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完好无损地保留孩子的这种天性,还原其本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更有效地投入到趣味丛生的小学科学的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4.
大班的孩子眼看就要进入小学了,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意味着他们要从“玩”的状态转到“学”的状态。而小学又开始对学业成绩进行定量评价,这些变化和压力往往让很多孩子难以适应。如果父母此时再“雪上加霜”:由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变为把“学习好”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就会容易使孩子因为学业的不理想而厌恶学习,甚至否定自己。  相似文献   

15.
从小学到中学是人生的一次过渡。初一年级的学生稚气、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如何才能使新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是每一位初一班主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下面我将根据多年带班的经历,谈谈如何帮助初一新生完成这个过渡。 一、学习环境的过渡。小学毕业生一到初中,就会面临学习生活的“三多一少”。“三多”是:课程多、书本多、老师多;“一少”是:老师“盯”得少。这样会给学生一个错觉,认为中学比小学“松”。一些自觉性、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就会分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新生入学开始着重培养其独…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70%以上的家庭存在人际沟通障碍。沟通障碍继而引发家庭成员间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缓解这种局面。“亲子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无疑为我国的家庭教育增添了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冯臻 《中国德育》2005,(11):28-28
武汉市举行过一次作文比赛,小学一年级作文题是“给我一点时间”。在4200份试卷中,超过70%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的题材——被妈妈整天“培优”,心理压力大,并不约而同地在作文中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等形象。实际上,一两个孩子有这种看法不足为怪,但三干多名学生都这么想,就不能不让为人母者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子之方了。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孩子的身体和他们的年龄相比,显得过分矮小,生长发育情况也不正常。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医生总认为是生理或遗传上的原因。但是,医学家们发现,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医学上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心理性矮小症”是指孩子缺乏父母的爱抚,精神上受到压抑,致使孩子生长发育产生了障碍而出现的矮小症。孩子缺乏爱抚为什么长不高呢?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霍劳博士指出:孩子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或经常挨打受骂、歧视冷漠的家庭环境中,就会导致体内激素的障碍,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而个…  相似文献   

19.
9月要到了,大班的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幼儿家长对此感到困惑,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要做哪些准备?以下是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家的建议,或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孩子在心理上要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家长要辩证地引导孩子了解小学生活,既不能让孩子误以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一样的,也小能让孩子误认为小学就是“火坑”和“地狱”。应该  相似文献   

20.
涂皓 《教育》2014,(28):35-36
“上不了好小学就难上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难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许多父母为孩子设计的一条“成才链”,“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最多的一句口头禅。于是,四五岁的孩子要背唐诗宋词,幼儿园课堂心算加减乘除甚至引入奥数,幼儿教育小学化令人担忧!幼教小学化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幼教小学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幸,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已经开始关注这种现象,并采取相关措施遏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