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移动商务消费者初始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商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消费者的参与是移动商务成功的成为移动商务发展的障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建立消费者对移动商务的初始信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假设五个因素,即感知的移动商务有用性、消费者信任倾向、结构性保障、商家声誉和相关群体会影响消费者对移动商务初始信任的建立.同时假设消费者的初始信任直接影响其采纳移动商务的动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86份有效问卷,采用SEM进行了实证分析.除假设5和6外,其它假设都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我国移动商务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红娟 《现代情报》2007,27(9):222-225
移动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我国移动商务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我国用户使用移动商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有目标的进行移动商务服务和促进移动商务逐步成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将经典的采纳行为研究理论与创新扩散理论、网络外部性相整合,再结合移动阅读自身特点,构建了概念模型,接着分别对概念模型中各个维度进行要素选取,进而形成移动阅读用户接受模型,然后对模型中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最后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移动互联网快速向社会渗透的这一现实背景,是否及如何采纳移动商务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尽管目前已经有大量移动商务采纳的文献,但是大多数移动商务采纳研究都停留在个人用户视角,而只有少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移动商务采纳行为。对目前企业移动商务采纳文献从理论基础、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对影响企业移动商务采纳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企业移动商务采纳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在对现有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浅谈影响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正  刘大先  曹昌军 《软科学》2003,17(6):44-46,49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移动商务成为当前新兴的一种电子商务形式,发展移动商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研究了影响移动商务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移动商务的主要因素:科学的战略规划、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技术接受模型TAM、修正的技术接受模型TAM2、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UTAUT、创新扩散理论IDT和信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政务的特性,提出移动政务服务的用户接受模型,并通过具体分析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的各影响因素,对我国移动政务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移动商务特征的视角,结合感知风险和感知费用,构建了移动购物用户采纳研究模型,分析影响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移动商务三个显著特征感知无处不在、感知个性化和感知情境提供以及感知风险对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为移动购物服务商提出了提升用户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0~2009年国内发表的移动商务论文,按发表年度、研究内容、作者单位、基金来源、析国内移动商务学术研究的现状、热点、存在问题及趋势,为相关移动商务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培训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对于那些以知识型员工为核心的企业,柔性的员工培训管理更具有实际价值。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培训现状存在着培训目标不长远、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效果不明显等诸多弊病,因此,对企业培训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将认知指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目标设置理论、需求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这些与员工培训紧密相关的学习理论运用于现代企业培训中。旨在寻求企业培训的最佳途径并形成一套柔性的培训体系,使员工培训成为企业获得长足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移动商务为问题背景,对用户在初始采纳后持续使用的驱动因素及行为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在文献述评基础上提出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理论(ECT)模型对研究移动商务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是适用的,感知费用、信任、隐私担忧和心流体验等变量及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IS Continuance Model,IS-ECM)中的满意等变量均是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移动商务环境高度动态变化的特征,论文基于移动网络运营商视角提出多维动态的商业战略理论模型,分别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关系、与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的合作竞争关系以及内在的业务组合驱动关系几个方面研究移动商务的发展战略。多维度的战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持续提升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连峰  刘震宇  罗春晖 《软科学》2011,25(6):127-129,134
通过回顾影响创新(技术)采纳的因素研究,整合个人、环境、组织、技术、任务和组织间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可能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影响组织创新采纳的因素整合模型,并对这一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陈鹤阳 《现代情报》2017,37(7):70-78
为解决不同学者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探索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普适性的因素,综合已有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32篇实证研究共8725个独立样本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元分析方法,从四个方面即知识内容特性、技术媒介特性、情境特性和个体特性考虑影响采纳行为的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质量、任务-技术匹配、感知易用性、兼容性、可访问性、主观规范、自我效能、创新精神是影响用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成本则对采纳意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针对研究结果,结合移动图书馆应用情境从知识内容构建、系统技术保障、营销推广和用户引导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吸引用户深度参与,提高用户留存率。[方法/过程]以移动图书馆用户为研究对象,借鉴人—系统交互理论,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抽取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并利用解释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MATLAB的矩阵分析梳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确定影响用户不持续使用移动图书馆的3个层面的17个因素,分别为用户层(期望不确认、社交圈影响、不习惯、不确定性、自我效能低)、人—系统交互层(感知易用性低、缺乏个性化、使用成本高、感知风险高、学习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系统层(替代产品吸引力大、信息资源匮乏、响应缓慢、导航设置不合理、隐私设置不科学、功能不健全);分析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各层次影响因素和分析结果,提出预防移动图书馆用户流失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璐 《科教文汇》2013,(29):97-97,99
本文从科学的认知论出发以关联理论为框架,站在商务语境这一特殊视角,通过典型实用的商务语料案例,对特殊用途英语的表达策略模式做了具象的阐释和探讨,对完善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和推进中外国际商务交流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袁顺波  张海  段荟 《情报杂志》2021,40(2):182-188
[目的/意义]提升移动政务APP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用户的使用黏性,预防用户流失。[方法/过程]以PPM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了移动政务APP用户流失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失望感和替代品吸引力是促使用户流失的影响因素,系统质量和社群影响等对于预防用户流失产生显著影响,而社会临场感和沉浸则是重要的“锚定”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强移动政务APP的宣传推广、优化用户体验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小利  李明建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132-135,140
尝试通过对移动应用商店及其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来解释移动应用商店发展迅速的原因,并总结出在发展过程中威胁该商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商业模式的优化策略。文章的研究以具体的商业案例为背景,中国移动MM平台作为我国移动商城的典型代表,其商业模式值得探究,本文从移动MM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了其与苹果公司App Store等的差别与优势,并利用结构化分析方法,从价值创造、转移和分配的角度,提出中国移动MM平台商业模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移动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健康信息可信度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过程]借鉴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Hilligoss提出的整合信息可信度评估框架,基于用户感知视角,结合社会诚信现状引入社会背景维度构建健康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模型,以微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对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的影响不大;健康信息接收者的自身特征会影响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的感知,从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感知;社会背景对健康信息接收者自身特征有显著影响,其次是健康信息媒介的可信度和健康信息源的可信度,对健康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