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建 《文教资料》2011,(31):80-82
本雅明辩证地看待技术进步与艺术生产的关系.指出复制技术一方面破坏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致使艺术“灵韵”与“震惊”消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转换.另一方面则催生了新的艺术形式与审美观念,让美世俗化、普遍化,最终促使艺术从神圣殿堂走向普通大众.肯定了技术进步对艺术生产实践所具有的革命的变革力量。  相似文献   

2.
德江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本文主要从艺术文化学视角探讨德江傩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追忆德江傩戏傩文化的心理生理根源,并且从艺术文化学视角反观德江傩戏传承与保护,以期为德江傩戏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搭建可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池州傩戏是以“社”为单位,以“宗族”为载体,以“戴面具表演”为特征,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蕴涵着诸多文化要素的一种古老民间文化。文章着重阐述池州傩戏对研究古代艺术、民族宗教、民间信仰和皖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化石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灵韵”是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提出的一个原创性的美学概念。在其美学论域中,“灵韵”是与传统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相关的,是指传统艺术中所具有的本原性、膜拜感和距离感等美学特征。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在存在方式、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艺术功能和接受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革,最终导致了“灵韵”艺术的消逝和终结。  相似文献   

5.
“灵韵”(Aura)是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它是指传统艺术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本真性、膜拜感和距离感的成分。“灵韵”理论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但随着现代大规模的技术复制手段的出现,摹本对原作产生冲击,致使灵韵散失,艺术由此也进入一个新的实践时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贵池傩戏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分析贵池傩戏的传承脉络和影响因素,挖掘隐藏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的贵池傩戏中的原始的健身价值,进一步拓展贵池傩戏在地方体育旅游文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以引起人们对贵池傩戏体育文化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察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伴随复制时代的到来,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场,审美经验作为艺术的膜拜一面日渐贫乏;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吴川飘色的来源、构成出发,对吴川飘色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同时,分析吴川飘色艺术面临的外来文化冲击、传承、资金、知名度和艺术创新上等问题,提出了吴川飘色的保护、传承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傩戏体现了丰富的尚武精神。从戏目的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民俗仪式中,分析了傩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傩戏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有多重的民俗、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湘西土家族傩戏为我们追溯中国戏曲的最远源头提供了翔实依据,土家族傩戏已具备了戏曲艺术所有的特征,研究土家族傩戏的音乐特征、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有助于我们从戏曲的本体特征入手,去破释土家族傩戏的发生之谜。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贵州区域就已出现行政建置。明清时,贵州区域的社会经济急遽发展,贵阳、安顺、遵义、镇远等重要城市在规模和建置上发生了较大变化,成为贵州人口密集的城市。贵州建省以来,贵州区域城镇的兴起均与经济、政治、交通重心的出现、设置、转移直接关联。经济中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贵州区域城镇化的兴起。贵州城镇兴起的历程,对推进贵州区域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贵州社会经济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景涛 《科教导刊》2019,(10):157-159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体系的重心,后人对它的解读和发展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而长期争议不断。从系统价值论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进行解读和发展是一种较新的尝试,能够给出一个非常清晰有力的解释框架,并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进行时代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贵州汉墓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接着分析了贵州汉墓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等次和各主要汉墓群出土文物的特点,最后着重论述了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考古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贵州汉墓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接着分析了贵州汉墓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等次和各主要汉墓群出土文物的特点,最后着重论述了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考古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报刊大量兴起,不但文学创作和翻译文学如雨后春笋般见刊,各种理论文献也都首选报刊刊发。随着西学翻译的增加,各种探讨翻译的理论文章也不断面世,并成为后世研究翻译的重要文献资料。从翻译史、翻译家、翻译技巧、翻译家序跋、翻译伦理、翻译论争、翻译标准、各体文学翻译、外国译论等角度切入,可以对近现代报刊刊载翻译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归并整理,这一研究的有效推进,其文学史、翻译史、文献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黔中屯堡地区有丰富的碑刻文献,既是当地乡土文化景观之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也为研究安顺屯堡乃至黔中村寨沿革、家族发展、民俗文化与旅游遗产等提供了重要凭据。据碑刻内容及形态,可将之分为禁约、纪事、述德、纂言等类。黔中屯堡区域丰富的碑刻文献对研究地方风土民情、村落与家族历史、明清贵州地方赋役与驿传制度等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黔东土家族“肉莲花”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103-104,124
“肉莲花”是流传于黔东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其动作粗犷,神态自然,表演独特,深受黔东土家族人的喜爱。在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挖掘“肉莲花”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对于保护和发展黔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黔西北彝族文化资源丰富,本文从人文旅游的角度出发,对作为彝族传统葬俗遗迹古乌撒王"向天坟"的旅游价值进行了思考,尤其结合人文旅游的理念和黔西北地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对"向天坟"的人文旅游价值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想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贵州毛南族地区农户家中发现了一批手抄的民国时期的"文书",其中有几份民国时期的"诉讼文书",经初步整理后发现,这些"诉讼文书"对了解、研究贵州毛南族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及法制状况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单元学习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学程,对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凸显学科结构的整体性、实现学习主体的共生共创的价值功能;它体现了情境性、主体性、对话性和深度性的特征。单元学习的设计与操作包括单元名称、单元目标和评价标准、单元指导与评价计划、教师指导、单元评价、环境资源六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