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认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从我到我们的共属一体的心理想象,是对我们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归属认同.政治仪式作为国家观念的仪式化表达,通过观念赋予→再造→共享→延展的完整流程,实现观念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仪式的观念再生产直接联结个体的价值定位与文化归属,是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考察东西方历程,政治仪式的观念再生产历经了专制型文化预设下观念再生产、消费型文化预设下观念再生产、民主型文化预设下观念再生产的变化历程,国家认同相应呈现虚妄与假象、萌发与隐忧、生长与勃兴的不同表征.从价值形态变迁的理论立基审视,绝对价值极致化、价值多元主义、价值共识融通是政治仪式观念再生产呈现相应样态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强调青年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性,青年政治认同是加强党对青年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重要抓手。仪式作为一种非文字记忆的文化传承与历时书写方式,对青年政治认同、国家整合与民族内聚力的生发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青年群体的行动逻辑,并借助既有关于仪式理论的研究成果,探析青年政治认同的文化根脉与核心机理,以便进一步发掘仪式在青年群体意义生产与价值传递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发现,以仪式为媒介,通过符号化、具象化、可视化操演的仪式实践推进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可有效实现价值注入与情感能量的激发,增强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感与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理性批判精神和法治观念的中国公民。政治认同是其首要且基本的素养,决定着学生成长的基本方向。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社会调查激发政治情感、问题情境增强政治认知、纵向比较形成政治态度、实践活动付诸政治行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是政治认同的功绩性资源,是政治认同的根本源泉,关系政治认同的强弱与政治权力维系时间的长短。大多数人的政治认同是基于自身理性的经济利益判断形成的。经济绩效表现在国际国内的双向比较,绩效好的政府能够赢得国内政治认同,也能够获得国际声誉,让别国仿效,赢得国际政治认同。经济发展中的严重不平衡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会影响政治权力有效性与社会稳定,危害政治认同。应采取措施缩小过于悬殊的差距,维护政治权力的公正性,维护政治认同。增强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慎重对待公债发行与外债借举,超出偿还能力的巨额债务最终会危害政治认同;实现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自我管理相结合、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巩固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学生成长为有信仰、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公民。文章结合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概述政治认同的含义和政治认同素养的基本内容,提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有效路径:精选素材,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展开探究;设计活动,参与实践;结合时事,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素养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青少年的政治认同素养,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发展政治认同素养就是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囿于年龄身份等客观因素限制,初中学生主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间接参与政治生活,获取间接政治经验。鉴于此,对照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思政课程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融学生经验于政治理论教学中,在学生经验基础上讲清讲全讲准讲实,实现"理论经验化,经验理性化",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认识政治现象、增强政治理解、提高政治素养、实现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认同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对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界定,并对政治认同的历史演变进程进行了探寻与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义务教育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政治认同是本课程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政治身份认同、政治信仰塑造和政治行为自觉教育,从而逐步实现政治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政治认同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治性问题认识不清、政治认同主体性不够、政治认同价值不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强化大学生群体政治认同这个重要任务,以及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政治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要求,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然而政治认同的形成,不可能单纯地通过课堂上教授知识而培养起来的,而需要延伸课堂,优化多种培育途径.我们可以营造校园时政氛围,利用课前新闻播报、现代信息技术、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对时政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体验、反思积淀,深化学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文章首先阐述了政治认同素养的含义和价值,然后分析了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资源是高中思政课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有重要帮助。社会资源的选取需要符合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多样性等基本原则。文章分析了社会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探讨了社会资源在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政治认同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居于首位。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实现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促进高中生政治社会化。教师主要从学校教育体系弊端、家庭教育理念偏差、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三个方面探寻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路径,运用“加强学校思政教育,丰富学生政治认知”“优化家庭教育理念,坚定学生政治信念”“加大力度监管社会环境,加强学生政治参与”等方法来加强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对时事政治的恰当解读。将学科知识传授与时政教育相结合,对时政予以学科化解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通过运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学科知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予以解读,证实党中央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7.
18.
19.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环节与终极目标,也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要求,对学生独立政治立场与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分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现状,结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探究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吕娟 《江苏教育》2023,(29):93-94
<正>乡土资源是教学资源中鲜活的部分,其中蕴含大量有价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政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场域中感受乡土气息、厚植对家乡的认同之情。因此,深耕乡土资源,将“社会大课堂”有效嵌入“学校小课堂”,能够有效融合课内与课外、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在乡土资源的深度给养中形成政治认同。本文以扬州乡土资源为例,结合部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4第七课第二框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课的设计,探究如何深耕乡土资源,深化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