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文科建设是当前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典型高校新文科建设的现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制定新文科建设举措,即掌握新文科建设基调,明晰新文科建设方向布局,构建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文科专业体系;以价值观念的培养为指导,建立新文科课程体系;建设新型智库,把握人文社科类学科特色优势,推动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融合,探索理工科院校新文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3.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15-119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关乎民族兴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同时肩负着国家文化繁荣和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重任,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自设立以来,部分地方高校经历从被批准申办到停止招生或专业撤销的过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地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应坚持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为中心,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从明确专业定位、优化四大课程设置、加强三大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来加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科技提出的一项教育战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自我”革故鼎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新中文”人才,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抓好课程提质这一“新文科”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文化实践,着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文教学体系。要以现代新技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科技支撑,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建设目标下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传统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培养目标、技术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应推进多学科之间深度交叉融合,力求教学方式多元化,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丰富外语专业学科内涵,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随着新文科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的推进,投资学专业建设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需要探索的问题。研究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路径不仅对于培养投资学专业人才有着重大实践意义,而且可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在新文科背景下,投资学一流专业建设如何培养有理论深度、能进行创新实践的人才以期达到世界一流专业的要求,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路径探索,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在新闻学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转变人才培养的定位,体现学科融合和先进媒介技术应用,对接地方媒体进行能力模块化培养,建构面向融媒体的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与地方媒体合作打造校媒合作"金课",提高课程考核方式的针对性,从而培养熟悉融媒体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推进新文科建设既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和高教强国的需要,又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新青年的需要,还是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需要。相对于传统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强调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构建新体系,为社会培养新人才,是对传统文科的变革和创新。要着力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文化价值引领作用;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金专”;夯实课程体系,建设“金课”等三个方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数字营销作为当前广告行业新兴的业务热点,人才缺口巨大,特别是高素质的数字广告人才非常紧缺。国内广告高等教育针对数字广告人才的培养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对数字广告人才核心能力矩阵、数字广告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很不充分。本文从OBE理念与新文科认证要求出发,根据数字营销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尝试从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构筑数字广告人才核心能力矩阵,细化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毕业要求,并根据毕业要求提出面向新文科的数字广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新文科教学改革背景下,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融合发展特征显著。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是当前新文科教学改革中体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课程,具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跨专业的特点。本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行“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以项目驱动创新,多元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双循环”混合式教改思路。经过多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资源和教学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刘谦 《时代教育》2012,(21):154
本文通过师资队伍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教学效果的监控等几方面对文科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旨在深刻认识文科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文科实验室及文科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性高校尤其是坐落在设区市的高杆交,文科本科专业建设的定位必须强调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优先考虑区域市场的需求;专业内涵的创新开拓是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侧重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着眼于学科背景的复合。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概念中,文科似乎与实验室是天然绝缘的。相较于理工科而言,由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在发展及建设方面受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教学体系不完善等,使得目前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没能呈现出和理工农医类实验室那样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运而生,如就《国际战略学》课程思政的“浸润”实践尤其需要新文科实验室的系统案例承载。本文结合G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明确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目标、做好文科实验室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三变”“四改”“五提”优化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路径,以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提升文科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提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趋势下,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以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为契机,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新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体现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化,大量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水平,为高水平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新文科建设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给外语教师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剖析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新文科建设要求差距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要关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模式,提供有效的教师合作平台,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推动大学英语教师发挥职业韧性,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张瑜 《海外英语》2022,(15):122-124
随着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新文科、大外语”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校的翻译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需要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高校的翻译专业如何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是当下翻译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应新文科时代发展的需求,文章研究高校翻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基础,也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7.
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在新文科建设框架下可以更好地促成应急管理专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对照新文科的内涵和建设思路,我国应急管理专业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需要总结我国应急实践以强化价值引领;搭建校内专业整合平台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以开发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以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加大场地、资金投入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文科建设作为近几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不仅保留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性,还体现出战略性、创造性、融合性、发展性等新特征,为高等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故此,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的美育工作,已成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值得各大高校对其加以探索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文科建设强调的技术与知识相结合、文科与理科相融通的育人格局,改变了传统经济管理教学理论第一、实验辅助的形式,将经管实验教学逐渐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新技术推动经管实验教学从1.0到2.0模式阶段的演进,进入体现知识共生的实验教学3.0新阶段。面向新文科背景下经管实验教学新阶段、新需求,提出革新经管教学组织应从目标层、内容层、基础层、保障层四个层面强化经管实验教学虚拟教研室建设,实现多元资源融合,并迭代共享形成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科建设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新文科注重对接社会需求、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突出社会贡献能力评价的特点,提出了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作为文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顺势而为,突出融合性、彰显创新性、着眼发展性,通过构建大类课程与微专业课程群,强调学科交叉协同和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素质提升,以优化育人理念,全面提升育人效能;通过理论创新和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