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学校全校推行“双元”育人是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需要、发展公平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合作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仍存在“双元”育人机制不健全、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双元”合作过程随意、合作项目缺乏系统规划,双主体属性未真正体现、企业参与热情普遍不高等困境。为此,职业学校应坚持“双元”育人项目的立项原则,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从共同培育“双师”教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共同实施文化育人和共同评价育人质量等六个方面探索“双元”育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吴腾飞 《考试周刊》2010,(44):212-212,139
做好“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心声,然而,审视我国当前的“校企合作”,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学校一头热”、“合作内容单一”、“合作层次较浅”等问题。文章作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校企合作”实际.就加强苏北地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壁炉现象"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掣肘因素。基于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洞识"壁炉现象"之根源在于职校学生的"实习生身份"。摒弃"学校单一主体"的办学思想,实施"双主体"办学模式,采取"企业先招工,职校再招生"的策略,赋予实习生"准员工"身份,明晰企业对"准员工"的劳动力支配权等,并以此构建"企业作为第一主体"的校企合作机制,是破解"壁炉现象"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4.
浙江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订单与冠名定向培养、职教集团、"股份制"实训基地等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还存在着合作认识不深、合作仅局限于形式、合作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通过制定适合区域经济的法规、建立双赢合作机制等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浙江经济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元制"大学校企合作模式解决了德国就业难和失业的问题,为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核心竞争力。"双元制"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大学和企业双边培养、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的特点,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德国职业教育依靠其独特的"双元制"获得了成功的发展,而"双元制"的形成赖于其独特的环境即历史积淀、法律规范、学校齐全、企业主导、质量控制、从业观念、职业指导等方面。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江西职业院校要发展,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注重质量,推进院校自身内涵建设;转变观念推进职业教育社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情境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出战略性的变革,即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内涵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息息相关。然而,在具体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实施中仍面临政策制度的非健全性、内容结构的非全面性和发展关系的非对称性等困境。基于此,高校需要联合企业、政府通过完善宏观体系构建、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强化高校协同功能、优化健全组织机制等路径改革教育模式,优化“双元育人”实施效果,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规模和素养,合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愈来愈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此种形势下,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式等做出了积极的变革。当前,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各大高校青睐。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兼具高校及企业两者的优势,对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该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且顺应教育及市场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进而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越位置。本文结合实际,对校企合作间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浅析,以期对提高我国人才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卢聪 《职教通讯》2015,(8):31-32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校企合作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与市场的吻合度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有效途径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研究,也是破解中等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教育应从自身的培养目标出发,围绕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核心,贯彻“一体化”的教学原则,着力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中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促进校企合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世界顶级企业宝马的合作,引入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校企"双元"深度共融的合作模式,达到校企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和学生三方都有重大意义。从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差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中不同类别的所谓"差生"情况和"差生"教育现状的反思,提出了以"服务学生"、"因材施教"为宗旨的"差生"教育方法和思考,希望能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差生"教育这一领域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中职学历教育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着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把学校建设成"区内领先、行业驰名、全国有名"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7.
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德国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可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周景武  田立荣 《林区教学》2011,(10):124-125
生源和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面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形势,分析、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员工归属感问题是非公有制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一个有远见的投资者和学校管理者.要解决非公有制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的归属感问题.必须通过校园文化铺路.有效地激励机制引导.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这三大工程.才能走出非公有制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才能使学校做大、做强、做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