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利器与质的规定,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基本制度,呈现出校中厂、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多种类型的组织形态。在产教融合组织形态演进历程中体现出以下基本逻辑:由以学校为主导转向以企业为主导,由“生产”“教学”融合转向“产业”“教育”融合,由松散耦合转向实体嵌入,由自发自为转向有组织的行政行为。未来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发展将彰显多元化、完善治理结构、拓展组织边界、增强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演进、形成原因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教融合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其形成过程和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尝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中涉及产教关系的政策文本、研究文献、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梳理产教关系发展的演变历程,勾勒出我国职业教育中产教关系的发展脉络,并追溯产教融合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国家宏观治理、地方积极推进、学校加快改革、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学院四个方面提出产教融合的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视野来看,英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在推动和规范产教融合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战后,英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经历了初步探索期、继续推进期、全面改革期和创新发展期等阶段,呈现出了政策内容逐步具体化、政策体系逐渐科学完善、政策制定主体逐步多元化以及政策出台逐渐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特征。立足现状,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可借鉴英国的理念和有效经验。即:强化政策内容建设,提升政策的可执行性;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政策的规范性;规范政策制定,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内在逻辑在于契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政策演进历经萌芽探索、纵深发展和形成确立等逐渐深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据此,要从健全激励政策、完善遴选认定标准和构建评价管理体系等多方面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5.
按照权威性、公开性和全面性原则,梳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文本。依据政策演进的时间跨度及背景,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历史发展,划分为初步探索阶段、成长阶段和深化阶段。从政策文本属性与政策文本内容两个维度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进的特点。政策文本属性具有政策发文主体从高层次向低层次倾斜,政策发文部门从单独发文到多部门联合发文,政策发文类型从单一到多样,政策发文数量从极少到比较丰富等特点。政策文本内容具有政策工具运用从匮乏到频繁、政策理念从结合到融合、政策功能从单一到多元的辩证统一等特点。确立为国家层面的一项基本制度,注重产教融合机制的建设,注重产教融合模式与形式的创新;继续完善政策工具的使用等是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产教融合是我国在新时期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双师工作室、产业学院等路径,实施产教融合,既符合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又促进了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现状,探讨产教融合在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大学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中的作用.由此总结出从实际调研入手、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学习,准确定位学科、深入开展专项合作,实施效果与实践反馈结合、产学融合"一条龙",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国际化视野的产教融合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职业岗位在社会变迁中更为快速地发生变迁,由此引起职业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培养和就业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保持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的适切性,成为产教融合的行动逻辑。一旦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发生变化,职业教育就应当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目标,培养跨界能力和创造岗位人才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目标。为实现关键目标,专业建设应动态对接,知识学习需侧重内化,就业能力需工学结合,知识结构需对接新技术,这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相关产业的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是新时代高水平深化和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目标和成果,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谭社平  唐珍 《广西教育》2022,(9):99-101
本文阐述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内涵及重要作用,分析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据系统思维理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不仅具有充分的立法根据,而且拥有独特的立法内容,还有必要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从立法根据而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应与宪法和相关法律紧密对接,深度体现其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从效力内容上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需与教育法、企业法、科技法、劳动法等法律合理衔接,补足现有法律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规定的未尽事项;从违法责任上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法要与相关法律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相统一。只有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立法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协调一致、功能互补,才能从整体上发挥我国法治体系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规范价值和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前,仍存在保障政策零碎化、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教融合理念,落实以绩效为抓手的质量控制目标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张志平 《成人教育》2022,44(3):66-7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由1.0时代迈向了2.0时代。在该阶段,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牢牢坚守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坚持从依托企业走向拥抱行业,坚持从单体合作发展成链式生态协作等,助力产教融合迈向新格局。通过深入剖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2.0时代的难题,发现顶层设计碎片化、思维认知局限化、学校合作能力内卷化、监督考核机制缺失、产教融合的成效难以得到有效检验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需要从整体上加强顶层设计,破除产教融合“两张皮”痼疾;走出认知窠臼,创新产教融合形态;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建立系统化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产教融合绩效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水利职业教育必须将产教融合基本理念贯穿于改革发展始终,将其深入地嵌入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之中,主动对接水利行业产业,突出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水利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但站在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视角来审视水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其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的现实问题,为促进水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质性开展,针对有关问题探索了产教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文章首先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教融合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机制建设助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关于产教融合机制的研究集中于运行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现有研究存在产教融合机制设计机理研究缺失、研究力量单一、实效性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缺乏等问题。因此,应注重产教融合研究,加强实效性研究,从设计机理多维度、多学科理论视角出发创新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模式演进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主要有企业办学、校办产业和校企合作三种模式,借鉴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合理选择。当下,我国校企合作实践的深入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校企合作双方要做好校企合作前提的联接沟通、校企合作重点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过程的监督规范、校企合作持续的成果转化,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适应性是随产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产业多方共建的要求提出的改革举措,由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作用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适应性是一个“以变应变”的动态概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路径是:不断调整育人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人才链的基础动能;创新教学模式,健全协同育人平台,优化课程和专业设置,发挥教育链的持续性能;激活创新资源,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和共享,发挥创新链的持久效能,最终实现产教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