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历史悠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提供心灵的训练和教养”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和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教育,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则可认为是从1945年哈佛大学提出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一报告而发展起来的。此报告刊出后广受注意和讨论,甚至被称为二战后通识教育的经典。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此种人需具备四种能力:①有效思考的能力;②能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③能做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④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报告认为通识课程应包…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质量关系到本科教育和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改革和加强通识教育是改善本科教育、提升本科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识教育普遍存在班级人数过多、教学考核和监督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要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通识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3.
论通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不等于世界,理论的价值在于其与世界的同构度,人们利用它理解世界并创造世界。而知识分化裂解了世界,所以通识教育成为必要。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多种学科的视角、方法以及表达方式,从而开阔视野、激发创造。要有效地实行通识教育,必须兼顾教学活动诸多环节,全面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定一给笔者的印象是一个通才。他文理兼通,在教育教学领域颇有建树,他领衔的跨学科课程研究所也名声在外,可以说他是普教界跨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提出在中小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反思后的一种突破,也十分切合“二期课改”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耶鲁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828年,耶鲁大学校长杰里迈亚·戴为首发表了“耶鲁1828年报告”,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第一篇正式的教育哲学论述。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与liberaleducation(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有着颇为复杂的关系.作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liberaleducation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在当代教育实践中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通识教育是个相对晚近的概念,大约形成于19世纪初期,与专业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概念同时出现.1945年的哈佛红皮书问世后,通识教育概念后来居上,广被接受,但二者的界限仍然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7.
王莉敏 《江西教育》2012,(Z3):19-20
在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劳动者最重要的知识不再是某种专门的知识,而是能够接受知识的知识,能够创造知识的知识,是看似无用而实则有大用的知识。"假如我们葬送了人文教育的薪火相传,一切将覆水难收。"大学教育贵在影响,塑造学生的灵魂。大学教育是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刚上大学时,许多学生在得知必须上通识教育课程才能毕业后往往非常吃惊。他们感到奇怪,毕业后想当会计、心理学家、电视制作人的人为什么必须学习一些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课程呢?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要在专业之外学习历史、文学、哲学、音乐、艺术等课程呢?为什么必须学一些并不能帮助找到工作的课程呢?我就想当小学老师或者教堂的管风琴手,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呢?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普教系统的绝大多数名师基地都有强烈的学科针对性,而由刘定一主持的上海市跨学科名师培养基地却反其道而行之。其实,跨学科名师培养基地并非为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学员设置的,丽是以跨学科手段为各学科的优秀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的专业素养呈现在各专业之上,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通识教育:一、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演变;二、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对过往大学教育进行反思等的需要,促成了通识教育的产生;三、通识教育传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今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院校在通识教育的研究、规划和实施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评介。(一)“通识教育”(generdeducation)虽在台湾已行之有年,但台湾教育界人士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并无明确界定。台湾“大学教育改革促进委员会”所著《台湾高等教育白皮书》写道:“通识教育的目的乃在于透过适当之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对人、社会与自然的诸现象有一通盘、初步之知识上的认识,以助于形塑有追求真善美之理想的能力和意愿,也有助于培养自我反省、精近能力之独立自主人格,同时…  相似文献   

12.
王鲜萍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说,按照哈佛大学委员会在1945年发表的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的定义,通识教育是指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并提出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和分辨各种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传统自由教育的现代版本,传统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其社会基础是雅典公民与奴隶的二分,其哲学基础是理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分。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推动下,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演变为平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在美国,通识教育的任务是以“美国文化”凝聚国民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维护美国制度和文化。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定位为大学公民教育,培养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一些人主张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恢复自由教育传统,有悖于我国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王定华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  相似文献   

15.
1929年,年仅三十岁的哈钦斯开始执掌芝大,长达二十一年之久.在哈钦斯入主之前,芝大的招牌是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而其本科教育一直停留在比较低下的水平.但在他主政期间,芝大的本科教育水平提升很快.很多人把这种成绩的取得归因于哈钦斯开展的通识教育实验,但是麦克尼尔所著《哈钦斯的大学》认为这并非实情.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在行动和反思中持续创造和成熟。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通识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通识教育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都大打折扣。阻碍通识学习的障碍是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促进通识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心灵,需要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通识教育本质中蕴含着重要的元素就是选择,包括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不断选择和当下教育中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又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英国的纽曼,都倡导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注重培养一种探索求知与优雅高尚的心智。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教育日益承担起为社会和经济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专业化的教育(specialized educa- tion)遂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总体性特征。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工业和经济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美国这种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实践,有识之士在19世纪初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借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从20世纪中叶以来,通识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在美国不断丰富,形成特色。中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借鉴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高等教育传统。这一传统延续了约30年之久,可谓影响深远。近十余年来,关于通识教育、人文素养或者文化素质教育的讨论,其实就是对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大学通过课程改革,推行文化素质教育,以摆脱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培养更具通识的人才。通识教育对于大学事关重大,涉及到整个大学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值得深入讨论,以达成共识。特别是目前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常常较少关注专业教育。其实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复杂,尤其需要注意。有鉴于此,我们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列为本期专题研究的主题。我们希望,本期刊登的专题文章能够推动我国关于通识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进而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种种尝试与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通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要建设通识教育教材以及编写原则,并结合《生态学概论》教材,探讨了生态学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引入太极图描述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识学习"的新概念,并分析了目前限制通识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着眼通识教育的深入发展,文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教师开放心灵;二是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三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中的一大热点.无论通识教育理论的争议,还是实践中的变革,都具有明显的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特色.这种知识中心的通识教育思维模式具有如下缺陷:忽略了学习内容和现实问题以及学生个人经验的联系;欠缺对知识内部统一性和沟通性的思考;逐渐远离通识教育的目标.导致这种知识本位通识教育思维模式的认识论根源在于我们将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对立起来.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重新组织教育经验的逻辑:从生活世界出发而不是从固定的学科知识出发.在借鉴PBL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