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使教育网络和多终端联通互融,加快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众筹,使教学主体双方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由此,教育者的话语权被削弱,但同时教学媒介的改变又为话语权构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话语权构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借鉴大数据时代的语言特色和对话模式,从...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也已经来临,新生事物的产生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的年轻群体,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度高,自然也成为了微时代的主导者。在微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工具在微博、微信、QQ等传播媒体上自由传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实现话语权的自由。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微媒体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话语地位大幅提升,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即时性,碎片化,开放化等特点是微时代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面对微时代背景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话语权问题,以达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带来挑战,其中的一个挑战是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所造成的冲击,集中表现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优势和权威性大幅降低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力和吸引力不断被削弱两个方面。我们可从话语受众、话语共同体、话语载体、话语传播、话语环境等五个微途径探索和建构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系。  相似文献   

4.
想要破除"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失声"、"失踪"、"失语"的话语主权困境,强化意识形态话语力量对网络空间和网络社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实现"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应当把控好"微时代"自媒体"设计关",以实现维护"端口"话语安全;凝练"微时代"特色话语,实现话语创新;强化"微时代"话语场域建设,筑牢话语权威;提升"微时代"主要"意见领袖"群体素质,增强话语认同四个维度着力。  相似文献   

5.
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的进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微时代”话语场域,其话语载体的开放性、大众化,话语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话语传播的交互性、隐匿化等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微理念”滞后、“微平台”欠缺、“微内容”僵化是建构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需要克服的阻抗因素,用包容的思维方式接纳、科学的工作方法驾驭、长效的眼界发展是建构具有主导效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多元文化与思想交融碰撞,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最前沿阵地,受微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传播性和话语自由性等的影响,也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新形势下高校由于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不高,对学生媚俗耍萌等现象有所忽略,没有正视新媒体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主流意识问题,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和处理学生主流意识问题,这也是社会主义事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制度保障等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充分挖掘和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多角度、多途径引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弱化,"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和流动性、语言的简明化和通俗化,以及群体庞大和参与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威性受到削弱、话语控制力受到挑战、话语沟通力受到阻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应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技术和话语优势,理性运用"微媒体"和"微工具",建立平等互信的主客体关系,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8.
微传播作为一种以去中心化与碎片化为表征的全新裂变式多级信息传播形态,实现了对传统话语叙事方式、表达空间、传播权力的再拓展,相应的要求就"象征秩序及其表达"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再审视。就微传播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实境遇影响来看,存在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影响,系统分析发现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力的"消解"与"重构"、思政话语价值体系的"虚化"与"聚焦"、话语传播表达逻辑的"无序"与"优化"、文化对话教育功能的"弱化"与"调适"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微时代"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涉及诸多行业和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其话语权受到极大影响和制约。在此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塑工作,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微语言、微表达、微信息的理解与渗透,以此提升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0.
11.
12.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其中微信与微博及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平台,人们的话语权逐渐趋于开放化、公众化、简便化、零碎化、隐匿化,这些会给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带来影响。由于高校缺少专业的平台和话语权构建理念的缺失,导致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不全面,所以这就需要高校能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构建微时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教育总是有缺憾的,教育问题更是复杂的,拥有话语权的教育者应深怀关心教育事业、关心我们的孩子为直言的实践目的所在,以个体的伦理自觉为关键,宽容场域的不完美与被匿名公众可能的污名化,利用信息时代便捷的公众平台充满智慧地、理性地言说自己的教育构想,真诚地接受受众和实践的检视,并勇敢地承担自己“理念”为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交互平台受到大量网民的追捧。但是,由于微时代背景下话语传播权的弥散,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变迁,主要表现在制度性话语权虚拟化、知识性话语权多元化和个体性话语权倾向受教育者等三大方面。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理念"落后、"微平台"缺失和"微内容"僵化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塑所面临的最大阻碍。为此,高校可从树立平等话语权的"微理念"入手,通过构建多元对话的"微平台",注重人文关怀并加以心理疏导的"微表达",以此来重塑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和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改写了传统出版业的媒介形态和权利格局,传统的编辑价值被颠覆,编辑的话语权被异化。由此,提出"后编辑时代"的新概念,并对编辑话语权异化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阐述,提出重构编辑话语权的路径:控制适度的话语分配权,重构编辑权力主体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微媒体时代对学生的思想方式、交友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严峻挑战,出现了话语主体引导力削弱、内容说服力降低和话语传播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长此以往将使其沦入失语的境地。鉴于此,教育者有必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与微媒体之间的契合点,本文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从而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包容并蓄为基石的全球治理价值理念,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价值、中国立场的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地位,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入手,深入分析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话语权的内涵意蕴,探索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原则,提出符合当代发展的中国话语权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代教育者的生存智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应社会转型的实践智慧,是当代人走出困境的生存智慧。当代社会的结构性转变,不仅引起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结构重建,而且引起个体文化心理的意义结构调整和实践智慧的生成。转型期教育改革的价值多元冲突与融合、改革过程的互动与生成、改革主体的广泛参与和管理民主推进,对教育者实践智慧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而“适者”们在应对挑战的变革性实践中,也在渐渐形成合理有效的智慧类型,昭示了由“实践感”发展到“实践逻辑”的这一实践智慧形成的过程。作为对这一理论概括的举证,上海“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的校长、教师,在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特殊经历中,展现了教育者实践智慧成长过程的多姿多态。  相似文献   

19.
后真相时代带来了网络话语体系格局的重大变化,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文化思潮交融交锋、虚拟空间信息互联互通等新挑战,话语传播面临着信息碎片化、圈层标签化、表达主体多元化、内容同质化多重消解,导致网络意识形态主流话语陷入边缘、空泛、失声、失语的困境。重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需要明确其在后真相现实境域中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及情感价值,厘清信息传播规律,从话语主体、载体、内容、对象、效果出发,建构系统化话语传输体系,不断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诠释力、引导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确保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呈现出的信息传播特点,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媒介素养要求。提高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辅导员提升综合素养、应对突发事件、走职业化和专家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其提升途径包括加强辅导员思想认识、提供媒介素养培训、加入微媒体工作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