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的发展与时代技术的变革息息相关,"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推动着校园的重构。教育信息化2.0时代强调"生态+人本+智能",文章结合2.0时代特征提出以人本为终极服务目标、以融合为基本组织形态、以平台为衔接空间介质、以开放为基础关系形态、以数据为互联互通手段的智慧校园内涵特征,提出包含平台建设、深化应用、运维保障以及信息安全等四大体系的智慧校园变革模式。同时结合洛溪新城中学智慧校园实践应用,为中学智慧校园建设及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文献梳理与实践总结,指出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在实践中仍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协同机制欠缺、教育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师生个性化服务水平普遍低下、能充分彰显数据价值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尚未形成。针对这些瓶颈问题,指出生态趋向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的新动向,进而剖析了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智慧校园生态系统的建设策略,即应依托开放平台和微服务形成具有“生态”“人本”“智能”三个典型特征的新生态,从过往高耦合、低协同的1.0时代进化到低耦合、高协同的2.0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营造智慧化的教学环境,营造智慧化教研环境,营造智慧化管理环境,营造智慧化服务环境,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对学校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整合,使各种信息化资源能够合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在智慧校园建设迈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探讨高校智慧人事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梳理教育信息化1.0时代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智慧人事生态系统构建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生态趋向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人事系统建设的方向,提出智慧人事生态系统内部子系统与外部支持环境的构建策略,以实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融合协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融合共生,为高校人事管理变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先进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革新,教育的智慧化发展趋势备受关注。在梳理智慧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在智慧教育资源、教育智慧化管理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方面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均衡化发展策略、协同创新发展策略、深度融合发展策略是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搭建智慧教育环境、创建智慧教育资源、创新智慧型教师培养模式、践行智慧教育理念是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建设逐步在校园建设中流行,智慧校园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实现信息化教学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要求,更是国家战略的选择,由此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随着中国教育理念、信息化技术、科技兴国战略的逐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应用平台逐步得到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由此近年来我国提出"互联网+"这一信息化平台,以人为本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以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选取样本,借助SATI2.0和Ucinet6.0对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目前我国智慧校园的研究现状与热点,主要集中于智慧校园建设依托技术手段及应用、智慧校园雏形及建设策略与主要特征、“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三大方面。根据数据分析以及相关实践,未来我国智慧校园研究将聚焦于智慧校园本质、智慧校园建设中用系统思维做好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先导并使师生有更多“获得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雪  滕达 《教育与职业》2022,(11):28-34
高职院校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作为信息化2.0时代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举措,能够深化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融合程度,形塑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具有教学空间立体性、决策客观性、资源一体化特征,结合信息化2.0技术优势,可从打造智能教学空间、优化教学决策服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主体协同机制角度出发,构建科学、优质的智慧教育服务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形态逐渐形成。智慧校园建设正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数字校园领域的一次变革和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最终达成教与学的最优化。因此,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出发点,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并实现一种"互联网+"新型移动智慧化校园信息平台,该平台针对学校管理、教学和生活三个方面,提供了具有移动性、智慧性和开放性的服务,具有情境感知、可视化、全向交互、智慧管控、智慧推送等特性。该信息平台基于互联网、蓝牙、WiFi和手机3G/4G数据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结合精确定位、数据融合、数据集成、智能分析、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等技术,实现定位及多系统互通,从而提供基于位置的移动智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12.
《考试周刊》2019,(77):6-7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在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文章从互联网+智慧校园的发展特色展开,对当前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现状进行阐述,并就当前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为高校的转型升级带来新思路,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应时创新。树立"互联网+校园"新理念,丰富拓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与形式,加强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与心理品质,全面提升学工管理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完善优化智慧校园学工系统建设是应时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信息化是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开始全面部署,提出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技术层面集中发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和学两个方面。本文首先对教育信息化进行概念界定,对四平地区的教育现状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做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平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和树立,以期促进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2.0已经走进教育教学生活,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目前推行的省市级“智慧校园”建设情况能够作为衡量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手段。文章通过网络调查分析,研判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并为下一阶段的“智能化校园”建设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对传统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资源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数学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的分支之一,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深化数学教育改革、构建泛在数学学习环境、推进精准教育管理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实现多元化教育评价,促进"互联网+"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为学生创设实时、自由、共享的数学学习环境,深层次、多角度地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而加速数学教育的变革.最后提出"互联网+数学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对未来智慧数学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滨州学院学报》2018,(2):92-96
为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在分析国内高校信息化演进历程基础上,针对地方普通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服务意识,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互联网+"智慧校园建设路径,并通过云数据资源中心和关键应用的建设进行了具体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5,(12):12-18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端于1995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接入互联网。20年来中国教育信息化剧变的不同表现,说明我国教育正处于信息化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上。文章指出,新型的信息化环境建构必然会导致教育形态变革,走向智慧教育;而智慧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正由智慧教育1.0向2.0快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旨在探索基于数字校园2.0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实现路径.文章阐释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基本要义,通过分析比较数字校园1.0和2.0的不同发展特征,提出了数字校园2.0是全面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要素和规则实现数字化,支撑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的校园形态.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以宽带与终端、体系与空间、应用与机制为基本框架的基于数字校园2.0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实现路径,并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符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求的多种应用场景,以期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供更多有益思考和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广智慧教育是高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中还存在智慧教育的理念融入不足、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信息化教学培训机会和培训迁移动机等问题。为了适应智慧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智慧教学理念,学校要深入挖掘和开发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完善层次分明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信息化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自我效能,营造良好的培训迁移氛围,重视对教学应用结果的评价,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