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美国学校教育反思:世界主义和社会排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在美国学校教育中高扬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原则,即超越传统民族国家忠诚归属界限,带有普世价值的全球公民意识,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思想,进入学校课程系统,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理性与合理性精神、时间概念的转变和进步主义思想的推动,使得世界主义在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中长久不衰.它以改造儿童的方式推动社会变革,对人文学科,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世界主义又是一个主张包容、却推行社会排斥的系统,主要体现在:它通过问题解决、赋权原则、自由解放、言论开放和选择权利等手段,引导儿童的成长;但又对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进行分类,以换喻、分类等方式,塑造不同类型的学生.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倡和为了"一切儿童"的口号,都反映了其中蕴含的比较思维方式在追求平等同时,又在制造新的不平等,造成抑斥的状态.体现了世界主义原则通过创塑儿童来改造社会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2.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基础教育改革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为指导,顺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的现代化提出的特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人复兴。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而人的发展必须以人的理论为依据 ,本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 ,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婷 《培训与研究》2008,25(4):94-95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实践中对人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教育发展的全部历程,我们会发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客体之一,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但由于对人的看法不同而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所谓对人的看法,从根本上讲是对人性的看法,在教育实践研究中表现为人性假设。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科学的人性假设,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并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育中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特许学校是一种公办学校,由政府投资,不受传统的公立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的制约。以自由与责任兼顾的绩效责任制、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小班化的教学、自主性的教师聘用为特色。特许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促进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公平。我们可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美国特许学校的宝贵经验,来有效地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7.
8.
美国另类教育理念的学校实践具有很特殊的一面,同时这些学校的创办理论基础、运行模式、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非常成功的一面,这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示:尊重新生事物的出现,理论要先于实践,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学校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塑造知识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这一信条的人性设定是把知识、求知看作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它颠倒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科学的范式是知识人所设定的知识界限,不在这一界限之中的经验和意识都被排斥在知识范围之外,由此,知识人的知识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知识观的主宰下,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信条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中逐渐解构。  相似文献   

10.
许洋毓 《成人教育》2022,44(3):90-93
对于教育公正和均衡的坚守与追求是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一直以来的发展目标。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对教育公正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对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关注,推动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改革。由此,美国政府围绕教育公正和均衡的发展目标,对教育范式、合作体系和教育资金的资助与流动等方面进行实践规范,以此追求教育质量公正的价值,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教育改革的成效与特点,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对我国建设公正且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的价值基础:兼论公平和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30年来的教育改革,以不断渐变的方式完成了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教育转型。教育的培养目标取向由国家、集体转向个人及私人家庭,培养"一代人"的具有共同性、集体性、民族性、理想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目标演化为个体性、私利性、竞争性、合市场性和全球性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源的培养目标;追求效益和素质的教育在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社会竞争中扮演了加速器的作用;教育的公共性以"公共产品"概念为基础,以个体的教育权利诉求和机会均等为本,在标准化、普遍化的"素质"和"质量"的追求中,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内在的丰富性和整体性却在不断消减。新的历史阶段,应正视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以国家、民族、个人当下和长远福祉为出发点,排除资本市场在制度上和文化上对公共教育的侵蚀,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符改革的深入和进入新阶段。新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学校、老师、学生甚至社会都面临着许多的困惑和挑战,例如。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实质是什么?什么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标,老师和同学应该怎样作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还有许多一线教师会这样问,既然我国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借鉴了国外先进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那么,国外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其特点是什么?在我国执行新课标是否符合我国国情与各地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另类教育理念的学校实践具有很特殊的一面,同时这些学校的创办理论基础、运行模式、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非常成功的一面,这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非常有价值的启示:尊重新生事物的出现,理论要先于实践,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学校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抽象的人"为基础的学校教育评价,使学校评价改革陷入困境;以"具体个人"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可以为建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提供新思路、为学校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提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万物之灵,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不论是整个人类,还是人类中的个体,都有对教育的需要性。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一开篇就强调人对教育的需要性:"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实践活动,而促进人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辩明人的发展的涵义,并不断赋予其崭新的诠释,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课题。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中,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实践活动,而促进人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辩明人的发展的涵义,并不断赋予其崭新的诠释,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课题.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中,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各领域呈现加速度变化,世界的不确定性也在进一步增强。这些变化和趋势将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某种意义上,将会重塑教育和决定教育的未来。2022年经合组织(OECD)发布《塑造教育的趋势2022年》(Trends Shaping Education 2022)报告,内容涉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生活和工作的变化、知识的迭代和治理、虚拟世界的文化、生态危机的警钟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五个具体亚主题加以支撑和说明。复杂多变的世界是报告出台的背景,在不确定中寻找趋势,尤其是塑造教育的趋势是报告的主要内容,并由此带给教育者思考未来教育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整合的应然追求是让每位儿童成"人"。从儿童成"人"的个人和社会维度的基本意蕴出发,指向儿童成"人"的学校课程整合是通过学校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实现个人、社会和知识的整合,在师生的参与中作出自下而上的课程决策。反观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现状,形式化的课程整合和儿童的客体化、功利化的课程整合和儿童的工具化是其迷失的具体表现。学校课程整合的理性回归需要校内外共同努力,具体而言:校内应从理想的儿童形象出发进行课程整合的整体设计并赋权师生,校外应为学校课程整合提供前瞻性的政策指引和理性的地方支持。  相似文献   

20.
江云凤  洪明 《中学教育》2010,(11):47-51
金融危机造成的各州和地方财政缩减,一度导致美国许多学校因经费不足而濒临关闭,教师面临失业,《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为应对这一局面而颁布。它不仅要为因经济衰退而面临困难的学校提供稳定资金,而且也力图通过拨款引导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包括:建立更为严格的学业标准和评估体系,建立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的数据库系统,提高教师教学效能并公平配置师资资源,改造和提升学业失败的学校。该法具有广泛性、维稳性、促发性、衔接性、引导性五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