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家庭及学校教育力度欠缺等原因,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需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了出去,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逐渐增多,校园欺凌行为也变得更为突出。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应该把握这些欺凌现象中各个对象的心理表象,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校园欺凌的对策和方法,还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农村中学生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心理诊断测试(MHT)和个人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OLS的回归方法对8 536名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欺凌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的农村初中生被测出心理状态欠佳,37%的学生正在遭受校园欺凌,校园欺凌与心理健康有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即校园欺凌发生率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校园欺凌的干预,以减少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魏诚 《成才之路》2021,(1):36-37
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远离校园欺凌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学校要引导寄宿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远离不良的社会文化,增强自控力;作为家长要关心生活在寄宿学校的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作为学校要重视寄宿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重视寄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欺凌视角下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追访数据,对7510名初中生进行了追访调查。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容易欺凌他人,寄宿比非寄宿易发起欺凌行为,学习成绩越差欺凌行为报告率越高;专制型、宽容型、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校园欺凌影响显著,能够正向预测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同伴关系越疏离越容易发起欺凌行为;同伴关系在专制型、忽视型、宽容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校园欺凌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继而提出提高父母教育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良好友谊等方法,构筑防范校园欺凌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6.
一项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地调研表明,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现象严重。由于存在校园欺凌,农村寄宿学生在身高体重、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均受到影响。基于维护我国学龄少年儿童平等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从农村寄宿制学校预防校园欺凌进行相关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家庭及学校教育力度欠缺等原因,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需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受欺凌者年龄层次不断降低,欺凌性质不断恶性发展.初中是校园欺凌的高发阶段,调查了解特区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特质,主要欺凌行为以及初中生对欺凌的认识、态度等,有助于建立防范机制,预防和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为此,对厦门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成人的一大堆苦口婆心的灌输常常收效甚微,同伴的一小句轻描淡写的说辞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或许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但源于说话者的身份却有奇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同伴效应"——大多数人都会更愿意跟随同伴的行为,以及听从同伴的建议。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干预校园欺凌行为教育中,如果恰如其分地运用“同伴效应”,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急速发展的青春期,他们重视自己的外貌形象,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收获温馨和谐的同伴关系。同时他们又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未能正确认识自己、理性处理同伴关系。有研究表明,在12岁到15岁的少儿中,86%的学生曾经在学校遭受嘲弄或欺负。本案例的来访者就遭遇了校园欺凌,她倍感侮辱、痛哭流涕,并出现了害怕来学校、抑郁的情绪。心理教师主要通过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对其进行辅导,帮助琳琳打开心扉,正确认识自己,增强社会支持系统,提升自信,从受欺凌的伤害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正>【剧情简介】初中生小林在网络上以给别人造谣为乐,被同学劝说后仍然不以为意。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境中他成为被欺凌的对象,他切身感受到了被欺凌的痛苦,由此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不对的,并下定决心改正。从梦中醒来后,他逐渐学会友善地对待他人。【主要人物】小林:初中男生,经常在网络上诋毁、攻击他人。  相似文献   

12.
同伴侵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同伴侵害量表、内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抽样调查了华北和西部两省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16835名学生,对其同伴侵害和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描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同伴侵害对学生内化行为的影响及产生机制。结果表明:(1)在农村寄宿制学校,16.03%的学生报告曾遭受过侵害,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同伴侵害检出率无显著差异。(2)在控制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后,同伴侵害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内化行为。(3)心理弹性在同伴侵害与内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自尊能显著调节心理弹性对内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理解同伴侵害"如何"及"何时"影响学生的内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干预中,一方面要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应重视个体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很多人都到城里打工讨生活,也因此在农村留下了大批留守儿童。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属于留守儿童,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养成教育展开论述,希望能有效提高农村寄宿制初中的教育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150名寄宿制初中生和非寄宿制初中生50人,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寄宿生各项得分均略高于非寄宿生,其中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程度上,寄宿生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在“敌对”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两个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因子上,单亲家庭学生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21,18(5):92-101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美国校园暴力日趋严重,在严惩措施应对乏力,冲突解决理论提出等背景下,同伴调解项目在美国中小学开始产生,至今经历了孕育、萌发、兴盛和融合发展四个阶段。美国中小学同伴调解项目的实施可分为全校模式、课程整合模式以及学生社团模式。研究表明,同伴调解项目在减少校园暴力冲突、降低纪律处分率、减轻教师管理负担、改善校园氛围以及增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成效。探析美国中小学同伴调解项目的实施与成效对当下我国校园欺凌防治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具有如下启示:第一,政府部门应提供开展冲突解决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支持;第二,科研人员需加强冲突解决教育和同伴调解项目相关研究;第三,学校可结合校情将同伴调解项目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第四,积极发挥家庭和社区在冲突解决教育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剧情简介】本剧以校园欺凌为主题。七年级的小晴受到同班同学小芳等的语言暴力欺凌后,躲在角落里与她的内心(树洞)进行对话。小晴学会倾诉,知道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同学小帆等找到小晴,鼓励并带着小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班主任对小芳等的欺凌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十多年中,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政府建立了大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研究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两省五县137所学校17000多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probit模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校园霸凌问题的分析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霸凌水平高达31.5%,高于国内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也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显著提高了学生遭遇霸凌的可能性;言语威胁、肢体冲突以及人际排斥等校园霸凌现象在住校生中都更为常见。在引入家校距离作为工具变量以纠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研究结论依然一致。据此,当前校园欺凌治理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努力改善寄宿学校的住宿和医疗卫生条件,确保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有正式、足额的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寄宿制学校校园安全问责制度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李元薇 《教师》2015,(5):17-18
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作为初中生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性格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自编《初中生亲子关系量表》对100名初中生的调查发现,亲子关系质量不同的被试,其同伴关系各维度平均分差异显著,表明被试亲子关系与其同伴关系在质量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初中生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年龄差异不显著,但是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奥维斯欺凌防范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应用国家最多、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校园欺凌防范项目。该项目专为学校设计,有完善的欺凌调查问卷,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认证培训师,包含四个核心维度的内容,分别针对学校、班级、个人、社区不同层面实施具体的欺凌行为干预。学习挪威经验,有助于我国尽快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欺凌行为干预机制,提高教师处理欺凌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心理问题的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