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论有别于本体论,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给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把真理定义为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存在许多逻辑问题。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2.
伊壁鸠鲁作为希腊晚期独具特色的哲学家,有着重大的理论成就。在自然哲学方面,他发展并修正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最先提出"原子量"的概念,有力地批判了在当时有一定影响的怀疑主义,从而成为原子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其自然哲学方面的思想深受马克思的推崇。另外,他建立在感性认识上的认识论,即准则学以及关于诠释快乐与欲望的伦理学思想,都给当时希腊社会以及后世带来深远影响。同时,伊壁鸠鲁哲学思想中所体现出的对当时希腊社会及现世的进步意义,对我们也有所启发。虽然在整个伊壁鸠鲁哲学体系中有部分论点有失偏颇、甚至自相矛盾,但历史的和总体看来瑕不掩瑜,伊氏哲学体系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心理空间是我们说话和思维时无意识地用来组织后台认知运作过程的手段。概念整合就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在线动态语义构建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体育解说的成功,往往在于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语言不断为观众构筑虚拟的心理空间,观众通过概念整合机制的在线解读,从而获得视听和心理上对比赛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通感是人类认知领域中复杂的心理认知现象之一。研究探讨通感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通感的基本认知规律。以心理空间理论以及后续发展的概念整合理论为依据,研究探讨了某一感觉特征在心理空间是如何进行相互投射,各项信息在合成空间中的创层结构中怎样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这一感觉同另一种或多种感觉的相互连通造成了词语表达的语义变化以及新的意义的产生,由此揭示出通感的形成机理及其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5.
雕塑反映了人们的智慧与劳动,融入了人类的情感、精神和灵魂,其历史源远流长。空间作为雕塑的本体之一,是雕塑存在和被感知的载体。正因如此雕塑是空间的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雕塑与雕塑的心理空间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含义,时代赋予了它们新的寓意,故而需要重新关注和认知。因此探询雕塑可拓展的领域,丰富雕塑空间可变换的形式,以达到雕塑空间与相关因素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哲学中,关于”实在”的问题是讨论最多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是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根主线,它既是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线索,又是产生新问题的基础。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可按照西方哲学的发展阶段归纳为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的不同研究方法和所研究的不同问题,也都有内在的逻辑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无论作为哲学的基础理论,还是作为不同的哲学学派,都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对比中德两个民族在空间观念上的异同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两国人在此观念驱使下所产生的不同或者相同的行为和心理,指出各国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民族性格特点之间的必然联系。最后阐明,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世界人民在各个领域交流的日益增多,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必将愈来愈重要。  相似文献   

8.
解析自私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较深入地剖析了现代社会自私心理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自私心理对现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造自私心理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秦楠 《华章》2012,(25)
本文对舞蹈演员的心理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总结出三种心里空间,为舞蹈演员在心理上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特有的一种形态,从古希腊发展至今,作为最高的认识对象,它一直试图成为“科学的科学”,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过怀疑主义的质疑,也有康德对其的批判,但作为人类的一种“终极关怀”,作为人类的价值对象,本体论的存在却有着深刻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逐渐缺失的当今社会,对本体论的追求更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文化观和建构观中隐含的本体论假设,追溯现代社会文化观的哲学先驱们的论述,并试图把两种观点加以调和;同时分析了马丁(Martin)等的非二元本体论的思想,指出学习不仅仅涉及到要成为社会的一员,建构不同水平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对他所生活其中的社会文化形成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郭凤兰 《海外英语》2011,(11):293-294
虚拟语气是英语中三大语气之一,在英语语法中起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各种语言学流派对英语虚拟语气这一重要语法范畴的研究和探讨莫衷一是。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理论对英语虚拟语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激是刺激引起的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综合应对过程,而非刺激本身。心理防卫机制是潜意识中进行的,一种适应性心理倾向,而非由一定动机所发动的有目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心理空间是通过触发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结构而建构的概念组合,包括输入空间Ⅰ,输入空间Ⅱ,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不同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实现对接.映射的过程包括组合、完善和阐述.映射的实现基础是认知语境的构建,而认知语境作为心理建构体,通过经验知识把外部时空刺激内化为认知能力,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语言使用者进行语码转换所体现出的疏远心理、亲近心理、从众心理及礼貌心理等社会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6.
空间想象力对数学教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了,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培养空间想象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三大能力目标之一,时至今日,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它仍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的基本要求[1].然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完全清楚了吗?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会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甚至到了高三,其空间感觉能力依然很弱,与此相反,另外一些人却在幼年时就表现出非常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别?发展空间想象力的背后是什么心理机制在起作用?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闫丽静  王艳文 《海外英语》2020,(8):251-252,254
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智血》体现了丰富的空间特征,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民的生存状态.文章从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角,以《智血》中的空间特征为基础,通过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而探究空间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最后试图指出奥康纳《智血》中蕴含的性别、种族以及民族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本文对这两个心理环境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良好学校心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的基本功能及其对心理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室内环境空间的视觉、心理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室内环境空间的视觉、心理和行为是现代室内设计重要内容,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视觉、心理和行为对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从感知的角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对“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教学理论界对教学活动的本质存在多种有争议的观点。我们认为,思考教学活动本质首先应明确它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一个科学问题,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它应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认识论问题还是本体论问题,不同性质的问题有不同的解答方式。对教学活动本质问题性质和致思途径的认识有利于消除对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无谓之争,并使之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