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阳明文化是王阳明与阳明学者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阳明心学为内核、以阳明学派对阳明心学的传承与发展为内涵、以一切与王阳明及阳明学派有关的实践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物质遗存为外延。江西是成就王阳明学术与事功最重要的地域,在阳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传承正、遗存多、分布广、影响深等特点;阳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基础;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可与廉政文化建设、公共文化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江西阳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处理好学术研究与开发利用、省域内外阳明文化、省内阳明文化与其他特色文化、传承弘扬与走向国际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阳明之门夙有"江有何黄,浙有钱王"之评。"何、黄、钱、王"分别是指江西人何廷仁、黄弘纲和浙江人钱德洪、王畿。此评形成于明嘉靖初年的阳明生前,主要缘于四人均"善推演师说"。阳明身后,此评在阳明后学和地方史志中被广为流传和转载,影响深远。相比之下,学界对钱德洪、王畿的研究和认识更清楚,而对何廷仁、黄弘纲的研究则明显薄弱。"何、黄"与"钱、王"相提并论并广为流传,除了与"钱、王"一样善于推演师说外,也因为他们与王阳明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以及作为阳明弟子知行合一的乡里实践,得到了地域社会的认可和推崇。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在滁州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期间,在琅琊山下传授"心学",追随王阳明的弟子后学中不乏太仆寺人和滁州地方仕宦,他们尊崇王阳明,创立阳明书院(祠),传续阳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游九华山,遍览九华之胜,与九华山儒、释、道三家人士有不同程度的交往;阳明的九华之游不仅在当地接受了以李呈祥、柯乔为代表的一批弟子,还随处题赠,留下诗歌62首;阳明弟子满足了阳明于九华山兴建书院的愿望,建立了阳明书院,并在其周围自构精舍,相互研习阳明良知之学,形成了九华山儒学兴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书院讲会的兴盛与阳明心学的兴起密切相关。阳明心学的兴起对明代书院讲会产生了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王阳明不仅自己兴办讲会,还大力倡导讲会,使书院讲会渐成风气。其次阳明去世后,散处各地的王门弟子后学继承阳明之志,在各地邀集同志,创建书院,兴办讲会,使书院讲会兴盛一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第三,王阳明及其弟子后学十分重视书院  相似文献   

6.
明嘉靖六年(1527),王阳明受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出征广西思田。对阳明赴任广西的行进路线,阳明高弟钱德洪所编《王阳明年谱》大体清晰,唯对江西吉安至广东肇庆路段的记载阙如。文章考证指出,王阳明自江西吉安至广东肇庆,途经的是江西赣州府与南安府,而非湖南境内;《年谱》对阳明此次赴任路线详略不一的记载并非偶然,而是与明嘉靖万历年间阳明弟子对阳明形象的建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王阳明阐发良知之说与致良知之教的现实合理性的辩护,中晚明的阳明学者探讨儒释之辨呈现出相互矛盾的困境。一方面,阳明学派批判宋儒的儒佛之辨,驳斥宋儒完全排佛的行径,辨析佛儒之间相通之处,论辩思路有佛儒调和论的趋向。另一方面,阳明学派依旧从儒家立场出发,严格区分佛儒的界限,强调儒家正统地位,论辩思路又回归宋儒。这一论证怪圈在阳明二传弟子,江右王门的代表邓元锡所著《论儒释书》中展露无遗。通过对邓元锡《论儒释书》的分析,阐明邓元锡独特的佛儒之辨思想,结合中晚明的时代背景以及邓元锡的个人经历,揭示阳明学派佛儒调和论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8.
唐亮  王薇薇 《学子》2015,(4):68-69
王阳明是儒家近千年来继朱子后又一集大成者,于学术、政治、军事等领域皆有卓著成就。其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体系,将儒家思想推上了新的高峰。如孔子一般,王阳明也是个笃实的教育家,其弟子遍布中国各地,分为浙中、江右、南中、泰州、楚中、北方、闽粤及黔学、赣学等数个学派[1],嗣后心学更是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形成域外阳明学[2]。由此可证实,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是成功有效的。其主张的教育要顺应儿童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等原则也与卢梭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与贵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在贵州只住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其黔中弟子相对较少并且不为黄宗羲等人所熟悉是很正常的。但即使如此,也不应像《明儒学案》那样阙如不记。黄宗羲之所以会如此漠视黔中王门,可能与钱德洪有一定关系。关于黔中王门,日本学者永富青地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献依据。阳明刚到龙场时,由于精神上的极度郁闷和困惑,是把自己的全部心力投放到超越式的内心“悟道”上,于是便有了“龙场悟道”这样的思想创新。但随着政治待遇的改善和对黔中社会的逐步了解,阳明又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当地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上。因此可以说,阳明黔中讲学的目的,主要是想在黔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不是为了王学的传播和门户的扩张,这无疑是王阳明为贵州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20,(6):10-15
王阳明一生以讲学为己任,自弘治十八年在京师专志授徒讲学以来,所到之处无不讲学,而阳明弟子钱德洪却认为滁州为阳明讲学的首地。在对阳明讲学活动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滁州以前的讲学活动,无论是从游士子的数量、还是士子的来源,都没有达到学派意义上的规模,而阳明在滁州的讲学则是四方弟子,从游日众,诸生随地请正,歌声震山谷。这种独特的讲学模式,首启了阳明学派声势浩大的讲学活动的序幕,钱德洪"滁阳为师讲学首地"的观点是为确论。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王阳明的个人经历及明代驿站分布图推知,王阳明或阳明学进入福建的路径大致有三条。然正德二年王阳明入武夷山时讲学传道的可能性极小,而阳明在正德十二、三年巡抚南、赣、汀、漳期间,通过军中讲学、随地教化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学说传播到闽西南的可能性最大。具体而言,王阳明路经并驻扎的闽西上杭县和"漳南战役"的主战场后又奏请设县的闽西南平和县,可以说是当时王阳明在福建讲学教化的两个主要区域。正因为王阳明与闽学真正发生关系是正德十二年以后,所以他对闽中讲学的关心,也主要集中在中晚年。尽管黄宗羲淡化处理闽中王门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因此得出福建地区稀见阳明学者,因而也不存在"闽中王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马廷锡是王阳明在贵州著名的黔中王门再传弟子,其心学之传得于当年王阳明在黔中的及门弟子蒋信。马廷锡的心学活动涉及贵州、四川、湖南三省,早年问学求道、任官行道,中晚年广交王门后学,在贵阳讲学长达三十余年之久,继王阳明、蒋信之后,在贵州掀起第三次心学讲学高潮,将黔中王门推进到成熟阶段。马延锡及其子、孙三辈均有功于阳明心学。马氏家族不愧是黔中王门著名的心学世家。  相似文献   

14.
阳明心学是传统实学中“心性实学”的典型形态。阳明心学中既有以成就理想人格为目标的道德实践工夫,也有追求“经世致用”的政治实践操作。黄绾、王畿、顾应祥、王宗沐等作为浙中王学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学术思想与事功成就中,也有以“心学经世”为理论特质的实学内涵。“实学”也就成为阳明心学的一个学术品格。王阳明的“心性实学”还传播至朝鲜、日本,并在东亚实学版图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实心实学”。  相似文献   

15.
湛甘泉是明代与王阳明齐名的重要思想家。其与阳明在学问上的砥砺历来是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正欲从湛、王格物之争中了解甘泉的格物思想,及其有别于阳明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陈尚象是邹元标的门生,属王阳明四传弟子。陈尚象一生致力于研讨阳明学术,躬行践履,为官清正,刚直敢谏,被斥为民。撰写《贵州通志》,为黔志善本。  相似文献   

17.
文明书院落成后,毛科延请被谪贬龙场驿的王阳明至书院讲学。这是王阳明在贵阳讲学的开端。席书任职贵州后,继续礼聘王阳明至书院讲学。在延请王阳明来贵讲学过程中,席书与王阳明通过书信互动,而相识相知。在聆听王阳明讲学后,席书的道德学问有了巨大转变,不仅在学术上深受阳明心学影响,而且政治上积极向朝廷举荐阳明担任要职。在此期间,席书与王阳明结成了知己和道友,成为阳明心学发展史上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8.
阳明学是由王阳明先生所创立,由其弟子后学所继承发展的学说。阳明学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说,在其形成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阶段、分化阶段、转型阶段和开新阶段。阳明学的真精神在阳明,而阳明根本精神在"致良知"。阳明学在从明末阳明心学到清代经世实学的转型时期,黄宗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现代,阳明学也不是僵死学问,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鲜活文化,应当深入发掘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阳明文化旅游研究当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王阳明心学的突出成就,关于其文学方面的旅游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在《阳明全书》和当前关于王阳明诗歌整理本中,可找到42首赣州诗歌,通过解构的方法,可发现在这些诗歌中包含了王阳明所见的南赣景观和民风、王阳明主要从事的活动、诗歌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他的心学体悟等要素,这些要素对于研究阳明文学与旅游的融合有着重要作用,可从景观构建、住宿、交通、购物和娱乐等方面探讨其转化途径,为赣州阳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平法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1):25-28,32
台州有较早的藏书历史,最早的藏书是天台山国清寺的佛藏.宋朝以后藏书日渐增加,私人藏书猛增,逐步形成一定地方特色的藏书传统.主要表现为:爱藏乡贤著述及抄本、稿本;注重藏书传承;藏以致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