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英俄为了争霸亚洲,围绕印度展开了激烈角逐。究其原因,对英国而言,印度不仅是英国重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也是英国推行世界霸权的战略基地;对俄国而言,征服印度不仅将实现俄国人多个世纪以来的温水港梦,而且印度也是俄国重要的原料市场与未来新兴的产品市场。为实现各自在印度的利益,两国在印度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近一个多世纪的明争暗斗。最终因俄国国力有限,直到沙皇倒台也最终未能实现占有印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1853年夏,俄国借宗教争端之机,挑起俄土战争。沙俄鲸吞土耳其的行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震动了欧洲。1854年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之后,英法积极争取盟友,1855年1月与撒丁王国结盟共同对俄作战。奥地利帝国对于巴尔干半岛早已怀有野心,现在,面临俄国威胁,它派遣8万大军云集东部边界,准备攻击俄军后方,并多次向俄发出通牒。俄国虽在战争期间进行过外交努力,试图与丹麦、瑞典、普鲁士等国结盟,但均遭拒绝。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俄、英两国对新疆政策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辛亥革命时期俄、英两国对新疆的政治、经济侵略的阐述可见诸相关著作、论文。相对而言,目前关于英、俄对新疆的侵略研究集中体现在对史实的阐述方面,文章对这一时期俄英政治、经济渗透之动因进行了政策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意志第二帝国实现了统一,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由此发生了变化,法国成为德国无法和解的国家。为了孤立法国,保护德国的安全,避免因为恐惧和嫉妒加上仇恨而出现的包围性联盟,俾斯麦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出发制定了积极有效的东方政策。  相似文献   

6.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并逐渐形成一个严密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我们熟知这些条约签订的背景、过程、内容、危害等,但这些不平等条约又是如何废除的呢?  相似文献   

8.
"东方问题"是困扰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的一大难题,至今依然是当代欧洲秩序难以消解的遗产。奥斯曼帝国崛起之际,欧洲刚刚走出中世纪,巴尔干半岛成为奥斯曼帝国向欧洲扩张的基地。随着哈布斯堡帝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巴尔干半岛成为三大帝国博弈与扩张的角斗场,民族主义的传播又让巴尔干地区进入一个独立与建国的时代,昔日帝国的边疆向民族国家"裂变",巴尔干地区面临着国家构建和区域秩序构建的双重难题。"东方问题"绵延数百年,需要进行比较清晰的分期研究,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解体,"东方问题"从形式上被解决了,但是巴尔干半岛依然没有构建起稳固的地区秩序,时至今日,欧盟还是没有将巴尔干半岛全部纳入其中,"东方问题"的遗产依然影响着欧洲局势。  相似文献   

9.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东方电影是目前国内新兴的相对于西方电影而出现的电影学科内的研究分支。东方电影教材的建设是东方电影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不断完善东方电影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工程之一。然而,目前东方电影教材建设的滞后和研究资源的匮乏,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东方电影教材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教材建设提出一些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中国国家的核心利益.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使得中美关系变得扑朔迷离.理性分析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向,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中美之间的矛盾分歧,更有助于解决我国统一所面临的困境.从均势思维、实用主义手法和现实利益考量等角度入手,研究得出美国的国家利...  相似文献   

12.
二战爆发后,由于王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的贡献以及为维护帝国在次大陆的稳定和在对抗英属印度民族主义者中所做出的努力,工党政府考虑履行100多年前与王公所签订条约中的义务:一旦宗主国从次大陆撤离,王公将与国大党和穆斯林一样,有成立单独自治领即独立"土邦斯坦"的资格.但迫于印度政治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大党势力的迅速强大,为维护帝国在次大陆的长远利益,英国又在王公独立问题上拒绝向为后者的独立提供保护,印度历史上的"第三个斯坦"印"土邦斯坦"也就只能走向破产.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2月日军进攻锦州,李烈钧在抗日问题上对蒋介石及其政府的态度,经历了由批评到期待再到支持的过程。长城抗战失败的结果,使李烈钧认识到团结方能抗战,并且政府得有整个作战计划,为此国民党人只能团结在有实权的蒋介石周围。  相似文献   

14.
“东方问题”乃是19世纪上半期欧洲国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围绕着这个问题,英、法、俄、奥等欧洲大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争斗,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国家(行为体)层面,大国关系模式体现为维持现状(英、法),改变现状(俄、奥)和承受(土耳其及其属国埃及)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在国际(体系)层面则呈现为一种多极格局,其中的6个自变量加上15对关系函数,构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自伊朗重启铀转化活动以来,俄罗斯作为地区性大国,在力争通过谈判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地缘政治思想和伊朗在俄罗斯地缘战略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蒋介石在联俄政策上由拥护转变为敌视的演变过程作了历史的考察,回答了蒋介石在何时开始反对联俄政策、在哪些方面、在什么程度上反对联俄政策等学术界存在歧见的问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孙中山逝世以后,蒋介石抛弃三大政策、背叛国民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二战时期,英美结成战时同盟,开始步入特殊关系的成形时期。战争初期,印度独立问题的出现成为试探英美同盟坚固程度的试金石。在印度问题上的小分歧最终还是让步于英美战时同盟的这一大背景.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一体化是起步最早的区域一体化。英国由于其岛国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民族发展主要源于欧洲大陆的事实,形成了英国社会对欧洲大陆的若即若离的心态,而英国在近代社会中形成的“日不落”帝国的神话般的历史又形成了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奉行“均势”政策的传统,尊重传统的英国又不愿放弃曾经拥有的荣耀,从而在外交上依赖于“英美特殊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多元因素,英国在欧洲一体上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状态。  相似文献   

19.
1937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推出一组以"中日问题"为主题的征文。这是在日本军部和政府或"战"或"和"交替推进侵华战略,而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开始由妥协向强硬转变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征文中,知识分子们普遍表达了对日本亲善诚意的怀疑、对大国作用的有条件认可、以及用"血"和"力"来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决心。透过征文中传达的情绪和认识,回归历史情境,可以看出民族抗战情绪开始获得相对宽松的表达空间;可以反映出转变中的国民党对日政策与民族情绪之间有了更多的契合点;从中也透露出中国抗战将面临的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双重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东亚政策是遏制并孤立中国,扶持日本,并与远东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军事同盟,所有国家的利益都要服从于美国的政策和利益。英国为维护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及继续充当一流国家,在东亚与美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英美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朝镁鲜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