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计案例"属教材中的"冷门"内容,容易"食之无味".站在"数学教育目的"的高度,基于统计学的特点,精心研究教学案例,灵活设计探究素材,拓展学习方式,不仅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能力的提升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更着眼于让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统计知识和统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概率”是重要的数学学习领域,其测评与教学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引介澳大利亚“重塑数学的未来II(RMFII)”项目中“统计推理能力”的相关内容,以期为中国“统计与概率”的研究与教学提供借鉴.运用文献研究、历史梳理、案例研究等方法呈现了“统计推理能力”的测评思路,回溯“统计推理8‘地带’学习进程”的构建历程,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该学习进程在“定位”学生统计推理能力水平和“链接”教学建议方面的举措;给中国“统计与概率”的研究与教学带来3点启示:进一步细化“数据分析素养”的水平要求,增强可操作性;开发测评任务,探索适应中国学生的统计与概率学习进程;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1—2的第1章是“统计案例”的学习研究.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学参考书中,都提出了对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建议.要求学生领会统计思想在分析和认识客观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从直观上感受方法的合理性,但不要求从数学上给出严格的论证.对于统计案例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鼓励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1—2的第1章是“统计案例”的学习研究.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学参考书中,都提出了对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建议.要求学生领会统计思想在分析和认识客观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从直观上感受方法的合理性,但不要求从数学上给出严格的论证.对于统计案例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鼓励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我们发现徒具“形”而没有“神”的统计教学有很多。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体会。情境创设:让学生自主产生统计需要,不能有等于无【案例】(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  相似文献   

6.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应用案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新的教学方法.适当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取的数据提取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因而统计素养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为此,统计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除了在必修3中安排了统计的内容之外,在选修1—2和选修2—3中都安排了“统计案例”这一章内容.本文结合苏教版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别样的统计     
最近学习了一节课,课题为“统计”,方知道折线统计图已“挪位”了,从第十二册挪到了第八册。我想:“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折线统计图较抽象。学习起来应该还是有困难的。”但听了这节课后,不仅顾虑全无,而且甚是耳目一新。教者精心的教学设计、贴切的表述,准确地把握住了折线统计图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取的数据提取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因而统计素养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为此,统计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除了在必修3中安排了统计的内容之外,在选修1—2和选修2—3中都安排了“统计案例”这一章内容.本文结合苏教版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教师教学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选修2—3》的第三章是“统计案例”的学习,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师教学用书》中,均提出了对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建议.对于统计案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领会统计思想在分析和认识客观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从直观上感受方法的合理性,但不要求从数学上给出严格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二轮“概率与统计”复习的有效性,提出以数学思想方法引领的复习策略,这是因为高考数学命题的着力点在于检测考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握的程度且经过第一轮基础梳理复习后,二轮复习必须提升到思想方法层面.文中以具体案例示范解读此复习策略,并指导读者深入思考这一策略的内核.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初中数学(代数和几何)属于“确定性”数学,其学习主要依赖逻辑思维和演绎的方法;而统计与概率属于“不确定性”数学,要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其学习主要依靠辨证思维和归纳的方法.因此,对于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应当结合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1 高考展望 1.1考点回顾 概率与统计的内容主要由数学必修3第2章“统计”、第3章“概率”和选修2—3第2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3个部分构成,其中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仅为理科选修内容,这也体现了数学高考对文科、理科的要求不尽相同.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文科主要考查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4.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3):51+1-4
概率统计的教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有涉及概率统计的课程.但由于我们长期从事“确定性”数学的教与学,会自然而然地把处理“确定性”数学的观念和方法迁移到概率统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表明,“统计与概率”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最终达到能够提取数据中的“韵律”,发现偶然现象中的必然规律.教学实践说明,“统计与概率”不仅有助于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解现实世界,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问题情境时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在近两年的中考数学命题中,对“统计与概率”的考查都有所侧重,试题分值比例高于课时所占比例.但试题难度一般不大,综合程度不是太强,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动手收集与呈现数据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做概率游戏本身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挑战,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也是教师对《标准》中“三维目标”领悟的典型案例。本试以初中“统计与概率”案例教学策略剖析为切入点,浅谈数学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7.
数据意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未来成长影响深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统计与概率”已被引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学习数据统计和概率分析的相关知识,学生能体会到数据的意义与随机性.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为例,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意义,从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数据统计、数据应用四环节入手,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加深学生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11,(11):58-5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第一课时“生日(经历统计全过程)”,教科书第90页。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数学中考中统计题目千变万化,“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新”已成为出题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统计中的数学思想进行归纳,以探索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通讯》2010,(6):22-23,61
近几年各省(市、区)对“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选材贴近考生;题型设置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有一道中档题,分值保持稳定,约占总分值的15%.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关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本质,重视“统计与概率”与其他数学内容的综合。突出“统计与概率”在判断决策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