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清散曲》所收无名氏《浇墓》套曲,又被《增订六也曲谱》作为明末吴炳《疗妒羹》传奇的一出所采录,本文以确凿的材料证实《浇墓》为剧曲,其作者系乾隆时的沈清瑞。在名家剧作中融入艺人俗创或吸收他人作品,以弥补原作的某些缺陷,这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个独特的艺术现象。尤其是乾隆以降,昆曲进入折子戏演出时代,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沙舟 《文化交流》2010,(5):53-57
“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才开始创作的,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传,但我知道,现在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相似文献   

3.
泗州戏以小戏见长,以演现代戏见长。泗州戏的传统小戏中有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小戏。如《喝面叶》《拾棉花》《走娘家》《赶会》。传统小戏中泗州戏演员的表演风格是火火爆爆,轻松幽默,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4.
坠露与落英出自《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学术史上对这两个词尤其是落英的训释有较大争议。通过语法与辞意分析可知,落英为始生之英华,坠露为欲坠之露珠。这两种名物象征屈原高尚纯粹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贯穿《离骚》始终,并通过朝……夕……句式所蕴含的敬意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5.
张盛 《文化学刊》2023,(3):223-226
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大约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前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1]。”无论士大夫文人还是富商缙绅抑或是民间大众争相观看,“牡丹亭热”成为当时一股社会热潮,即使历经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魅力不减,一部剧作盛演不衰。本文从杜宝、柳梦梅、杜丽娘、陈最良、李全等角色入手,探讨汤显祖是如何通过这些角色表达其情感及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于20世纪40年代达到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巅峰,并且在一夜之间红遍整个上海。《传奇》作为她的成名之作,是由多篇短篇小说所构成。由于张爱玲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父母一系列的变故给她带来的影响,使她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这些都与她能够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是分不开的,因此,她所写作的内容也是其生活经历的一种侧映。  相似文献   

7.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的学者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未能遵循"知人论世"的古训,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以辨析订正,就轻易将所谓杨慎的《太和记》当成最早的川剧作品,"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缺陷"。本文则认为《太和记》非杨慎所撰,而是明代许潮的杂剧作品;李雯根本就不是四川文士,他为明末清初江西南城县的戏曲作家。明代川籍作家的剧作,与川剧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12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掀起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又一次收视热潮。与此同时.该剧还远销欧洲、北美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书写了中国电视剧走向海外市场最光辉的一笔。《李小龙传奇》在海外的成功传播.引起了关于如何通过推广流行文化来建构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近一二年来,阎崇年等人通过百家讲坛迅速红遍全国。然而虽为正说但其著作《正说清朝十二帝》却出现了多处错谬,与历史事实相违背。写作此文并非意在贬低其作者之学术水平,况且学术差错在所难免,然而《正说清朝十二帝》此书错谬甚多,且流传甚广,有鉴于此,不得不为其指谬,以期有所反省。  相似文献   

11.
人与兽——论《清忠谱》、《李尔王》和《马尔菲公爵夫人》[美国]梁启昌著刘阳译《清忠谱》里间接地提到三十多种动物,与我们在约翰韦伯斯特(1580—1630)的《马尔菲公爵夫人》中发现的动物数目大致相等。当然,如同评论家们经常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亚的《李尔...  相似文献   

12.
正500多年前,一代儒学宗师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他中年为官,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在龙场这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最终悟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成为心学集大成者。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而且上马能战,下马能文,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被誉为"真三不朽者"。王阳明是浙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  相似文献   

13.
谢昭光 《文化交流》2013,(12):36-39
杭州的余杭小百花越剧团,最近推出了天下第一部“茶圣戏”——《陆羽问茶》,演出后,给人以清新以灵动以大气以美艳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在画家吴其树以绿色生命主题的工笔画中,高大的榕树树冠像一片绿色的天,盘结的条条根系,如同一道道血脉,充溢着生命的汁液,树根深深扎进大地,撑起主干巨大厚重的身躯,紧紧地抱在一起,沐浴着风雨的侵蚀,经历着岁月的沧桑,守护着共同的家园。绿色在这里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生命力的体现,它昭示着人与万物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这个热爱世界语、追求世界语崇高理想的人来说,1950年的5月是太美了,因为在这个月份里,不仅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诞生了,而且我的第一个孩子也降生了。在那“双喜临门”的时节,我接到了世界语老师冯文洛先生的来信,他要我立即参加《中国报道》编辑部的工作。我便告别了任教的成都市女子中学和成都华阳县中(那时两个学校都有世界语  相似文献   

16.
我与《人民中国》的相识,可以追溯到40年以前。当然,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还不会自己订阅《人民中国》。我的父亲是《人民中国》的订阅者。当新闻记者的父亲时有寄到家中的海外邮件,尤其是  相似文献   

17.
作为巴金现实主义风格成熟的标志,《寒夜》借汪文宣的个人命运揭露了黑暗社会的压迫造成了的普遍性社会悲剧,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外套》在题材、人物和内在思想方面都与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从"无抵抗"的小人物悲剧、精神撕裂的"活死人"形象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两部作品在描写悲剧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著名的戏剧大家莎士比亚与中国明朝的戏剧家汤显祖生活于同一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背景非常相似,两人在戏剧上皆创作出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绝世佳作。使用联系和分析的手法,通过戏剧文本内容的伦理逻辑分析与对主体欲望的追求在文艺作品中呈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阐述两人的著名爱情喜剧《仲夏夜之梦》与《牡丹亭》之间联系与区别,并对两部作品之间在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上的异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易经》泰卦■的"内阳而外阴"和否卦■的"内阴而外阳"是源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圆结构之道,复卦■的"反复其道"是源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的圆运动之道。复卦既显示了太阳系"内阳而外阴"的结构之道,又彰显了太阳系一个中心和多个层次"以一控多"的系统论。乾卦的"元亨利贞"是源自太阳乾元之体的本质特征。太阳是太阳系之天体的中心和核心,就是《周易》的"天地之心"。太阳"日新之谓盛德",德乃"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乃"生生之谓易",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太阳生生不息的演变过程。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创生天地万物之根源,根源就是道,根源就是心,所以太阳就是天道,天心就是道心,朱子的"天地以生物为心"是对太阳生生不息化生万物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推动期刊出版的繁荣与发展,发挥优秀期刊在我国期刊出版事业中的示范作用,带动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根据“国家期刊奖每两年滚动评比一次”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干2002年9月组织进行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选结果已正式揭晓,中国外文局出版的对外宣传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