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充分依托同济大学的专业支撑,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反复研讨论证后,逐渐把“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的教育视角逐步延伸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学”上。我校力求在基础型课程的学科教学中对接“地球学”知识,整合拓展型课程中有关“地球学”的专题课程,开发、建设基于“地球学”的研究型课程,将科技与人文的教育和学校常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探测项目地球化学实验室目前已初步建成,这是自中国科大成立以来的地球化学专业教学实验室的最大的资金投入。在实验室改建和重建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但经过校院各极领导的支持指导,以及有关教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初显成效。本就我们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方案、实验课程建设和室内及野外教学时间结合等方面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并对今后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实验人员的培训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是我校科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学生认识地表及宇宙空间的物质组成、空间结构,形成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我校该课程的教学一直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知识点多,成为了众多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通过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球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现状,从课程目的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校本讲义的编写、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结合民族地区的学生实际将系统性、知识性的教学目标调整为以运用性为主的教学目标,使之更贴合西藏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定量地学与地学信息"是我校硕士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前缘性。本文阐述了定量地学与地学信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结合加拿大约克大学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探讨了课程教学目标、内容、课程建设和相关的技术方法应用,提出了课程建设中交流型学习模式,这对于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课程作为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地球物理专业的入门课程,要从整体上介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分析了当前开设《应用地球物理导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效果,多角度提出几点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本文根据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地震方向实验课程要求,利用超声地震物理模拟系统模拟实际海洋地震采集系统,探索了课程讲授过程中相应的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将地球物理方法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校海洋科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而地球重力场的自然过程规律及变化又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本文概述了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及其观测与应用,阐述了在我校以"地球科学"学科为主导的学科体系开设该类公选课程及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的开设将对培养具备一定的地学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在地球物理学专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地球物理仪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与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先修课.本文介绍了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改进教学方法、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和构建师生交流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地球物理学专业”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目前,地球科学教育正日益引起地球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共同关注,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球科学的内容已经成为各国科学课程内容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着重于对国际和国内科学课程标准中地球科学相关课程标准展开研究,一方面对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和新加坡等8个国家的地球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从其地球科学课程设置、地球科学课程标准框架、理念、目标、内容、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对我国新课程改革后的课程标准中地球科学相关部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各个国家与中国的比较,总结国际科学课程标准中存在的优点及可借鉴之处,同时发现我国科学课程开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地球科学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防震减灾行业需求引领地球物理学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是该专业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和发展方向.防灾科技学院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行业技术革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实践教学新体系;实现了地球物理学专业职业型、实践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活动是儿童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没有活动,儿童是不能发展的;儿童在活动中只有主动地投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我校开展了长达7年的“活动教育”的研究实践。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打破了原有的必修和活动两大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课程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各类课程都以全面提高学  相似文献   

12.
在地球概论精品课堂建设中从重建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及优化考核形式等方面,对地球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以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国外地球科学教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现状,从地球科学教育改革入手,着重从课程新的计划目标、内容设置以及保护野外实习基地等三个重要方面来进行讨论,其中特别强调了地球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的作用,给我国地球科学教育事业以借鉴,以使高等地球科学教育朝着符合社会经济和生产的适应性、实用性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小燕 《现代教学》2014,(Z3):98-99
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教育要紧密联系生活。在曰常教育生活中,我校关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开发并实施从生活中学习的“青苹果生活乐园”课程群,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课程中得以自主发展。该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整合了我校原有的拓展型课程中的与科技相关联的因素,以爱生活,爱科学为共同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参观实践、游戏体验、实践探究、创意思维、科学精神培育等内容,从各个角度切入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将学  相似文献   

15.
付炳建 《现代教学》2011,(7):125-125
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为本,致力于课程建设。在“三级、三类、三维”课程体系下,开齐开足基础型课程,同时统整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初步形成我校拓展型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宇宙与地球"公共选修课可以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宇宙和地球的形成、演化与发展。本文以"宇宙与地球"课程建设与实践为背景,系统介绍了新常态下如何有效开展该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从清晰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教学内容、革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课程考核等角度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建设与实践的思路。多年的课堂教学表明,这些课程建设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向玉青 《现代教学》2011,(12):47-48
我校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倡导“激发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创设选择性学习平台,旨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课程的实施思路是: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多样化,研究型课程过程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重力学"课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骨干课。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该课程2007年被我校列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本课程经过两年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评价中连续多年被学生评为"优秀"。本文从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件资源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相似文献   

19.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与地球;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识的重任。随着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球概论》课程课时被压缩、地位下降。文中系统分析《地球概论》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内容体系、教学手段、实践环节、天文选修课的开设等方面的教改思路。 关键词:地球概论;教学改革;天文科普 《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地球天文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它不仅是地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先行课,还担负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