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莹 《现代教学》2011,(7):84-84
程序是为进行某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是一个可以纠正诸项偏见,走出各种误区,更好地落实方案的过程。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制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因其有保存、传递或重建社会文化的重要职能而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程序除了在课程计划中是有用、有效的之外,其自身还是一种具有独立价值的实体。  相似文献   

2.
学校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人要成为文化动物,必须通过课程的中介转化才能实现。由此,学校课程文化应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出发,以人为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理念,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文化,把培养目标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走向现在的大众教育。同时,学校课程文化,还包括教师本身的发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究文化和课程的诸多概念,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是课程文化的两个根本特质。与主题文化和主体文化等学校文化实践的杂多类型相比,课程文化对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的回应更迫切,也更为直接。学校可以藉由课程文化解决学校文化创新过程中遭逢的孤立化、离心化和碎片化倾向,继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学校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文化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广义的学校课程文化包括学校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4个部分,其中学校课程物质文化、学校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外层,而学校课程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和最深层次的学校课程文化,是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课程文化的生成不仅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制约,也受到学校课程实践、学校课程主体的影响。这些内外因素及其机制的复杂多变性决定着学校课程文化生成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对教师个体教学行为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不是专家的理想课程或国家的正式课程,而是学校课程文化。学校课程文化是在校园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其中教学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建构性、民主性和开放性等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王崇宝 《教书育人》2013,(17):48-50
由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与课程评价文化组成的课程文化在新课改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矛盾,如,课程目标分解罗列,具体实施欠缺指导,课程目标和评价被人为割裂,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孰为根本目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矛盾,课程实施忽视参与、平等、民主、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不符合实际的优秀化或美化等。深究其源是对作为课程文化建构中的活生生的人的本真  相似文献   

7.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大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体育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大学体育课程理念或大学体育课程活动形态。本文基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文化审视,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的关系;传承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存在的逻辑前提;创新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发展逻辑,一方面旨在揭示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彰显其文化品质,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使命,另一方面在于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果,引导和促进当代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学校成员、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以课程改革为主旋律的学校文化的诊断、设计、转型和生成.她是以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建构的一种有利于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现就课程文化建设结合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课程的目标要突出以人为本当前课程文化意识已在学校层面日益觉醒,加强课程文化的建设对于编制好学校的课程方案有着积极的意义。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教育的主体是人,课程文化是人性化的文化。讲到底,课程文化实质上包括了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校长是学校课程文化的引导者,是教师投身课程文化建设的榜样的导向。教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赵君虎 《成人教育》2012,32(5):14-16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复杂性在于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一个课程标准、一套教材很难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因此,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需要编写自己的“地本”教材或“校本”教材作为补充.目前有些地区、有些学校已经这样做了.这是应予鼓励和支持的.动态性在于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变革之中,而我们研究问题的着眼点是当前及可预见的一个较短时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包括文化课程,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较之普教文化课程,应体现更多的动态发展特色,要密切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革,适时调整课程、教材,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已由国家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过渡到了以国家课程为主,兼重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是根据国家对未来公民基本素质的一般要求而设计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标准,它对各个地方、各个学校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实际对人才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反映了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也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无形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为此,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文化管理,必须提炼、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课程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民族学校课程的设置与该民族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族学校课程设置坚持文化传承的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课程文化又是学校文化的绿色引擎。我们在打造以"雅行"为品牌的学校文化进程中,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以儿童发展为核心,让课程文化真正塑造孩子的灵魂"的课程文化。一、课程建设的基本保障(一)明晰学校课程建设愿景,引导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建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具有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79):1-2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因此,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是培育学校核心价值文化的最好途径。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校长具备一定的课程领导力,注重课程的顶层设计;要充分发挥课程承载学校文化育人功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通过课程建设来构建学校文化,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从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立校     
“文”着重于精神、思想、观念一类无形的内容.在学校里,文化就是课程,而文化立校也就是课程立校.好的学校,好的校长,会比较自觉地重视观念文化、精神文化及相应的课程,尤其是隐性课程.发展学校文化需关注体制本身的问题,唯有在体制上“去行政化”,才能让真理至上的旗帜飘扬在师生员工心中,这就是极珍贵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校应该回归文化存在,从学校历史去寻找学校的文化核心、价值思想;学校应该探求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结合自身条件,确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征的个性化培养目标.学校的个性首先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上;围绕培养目标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从微观入手,创造适合并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生成充满活力的课程文化,促进学生自由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立足文化角度思考课程改革问题,彰显了课程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规范层面的文化逻辑相互分离、共享价值的文化再生产冲突、潜在假设的文化导向偏差,造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受阻。因此,立足学校文化重建的思考向度,在学校文化本体追问的内在向度中,应形成潜在假设下的反思品质、催发价值观的性向转变、保持规范与文化的适度张力;秉持"全"的统筹品质,在关系思维的外在向度中,以学校文化的关系耦合性、发展可持续性为坐标,使课程改革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