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把写作说成是笔耕; ——人们称老师讲课叫做是站在三尺讲台; ——人们把讲得好的课叫艺术,叫享受; ——老师把学生叫做弟子;  相似文献   

2.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把所讲的课的构想和设计说出来,它不仅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解决"为什么这么教"这一历来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在具体的说课实践中,多数教师将说课的重点放在了介绍自己是如何把握教材的,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学程序如何安排等,说出了教师个体劳动的全部过程,却很少说到自己教学行为的对象--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剃头匠     
头发不说“剃”,而说“理”,好比不说“烹调”而说“料理”;不说善做生意而说善“理财”;不说“惩办”,而说“处理”,都是“新”文化浸润的结果。我想,假如现在还保留砍头的刑法,一定不叫“斩首”而称“理头”吧。  相似文献   

4.
白衣苍狗,时间一晃就到了狗年。爸爸对我说:“你去收集一些‘狗’字成语吧。”我说:“遵命!愿效犬马之劳。”于是我便查找起词典来。我们可以把随便什么人叫做阿猫阿狗;把驯服的奴才叫做哈巴狗;乱咬人的叫疯狗;给人出馊主意的叫狗头军师;给有势力的坏人帮凶的叫狗腿子,也叫走狗;失了靠山的叫丧家之犬;给官僚地主管家的叫看家狗;帮人打猎的叫猎狗;帮人放牧的叫牧羊犬;而失势的坏人是落水狗;卑鄙无耻的是癞皮狗。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在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时,有人却喜欢说犬子。纨绔子弟声色犬马,那是斗鸡走狗;有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那是狗苟蝇…  相似文献   

5.
王雷 《师道》2002,(9):16
中国人不喜欢说话,尤其不习惯于在公众场合说话。“不喜欢说话”的意思实际上是不想说、不敢说以至于不会说。为什么不说?其原因无非是出于一种卑怯的心理,怕贻人口实,怕招惹是非,怕得罪人,怕负责任,所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等等,都在告诫人们少说为妙。所谓“不说”,不是真的不说,而是不说真的,也就是不说心里话,不说实在话。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说句心里话”或“说句  相似文献   

6.
为了向成吉思汗致敬,我不说自己从北京来到新疆,我是从元大都来到西域.在荒废的丝绸之路上,开始一个人的西征.什么时候才能赶上那消失了的大部队?正如诗人喜欢把西安叫做长安.我把北京叫做元大都,使自己更像征服者!西域,同样是新疆的乳名--成吉思汗当年就这么称呼它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丁德华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做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语文能力就是由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构成的。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问题,我曾先后写过不止一篇文章谈过自己的想法,因此这一次叫做再谈。这是一个非常烦人的问题,其实,不说也罢。就连“课程标准”也只是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说“基本特点”而不说性质,是留有余地,也是心里不是特别有底。课程专家们尚且如此,普通的语文教师又如何说得清楚。但这并不是说这个问题不存在。虽然有不少教师说他们从来不想这些问题,甚至也从没想过“课程标准”里这句话该怎么理解,但也教得很好。不仅自己感觉好,考试成绩也很好,而且学生也说好。我相信,这些教师的话是真的。有些事情,不是想明白了才能做好的;也许想明白了,也未必就做得好。  相似文献   

9.
氢化物     
所谓氢化物通常是指氢与其它元素所生成的二元化合物。除惰性气体外,氢几乎能同所有的化学元素化合。严格地说,金属同氢的二元化合物叫氢化某。象NaH——叫氢化钠;而把氢同非金属的二元化合物叫做某化氢。象HCl——叫氯化氢;氢化物一般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0.
少年朋友们,你知道什么叫微缩技术吗?简单地说,所谓微缩技术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某种需要,而把大的东西缩小的一门技术。对此,也许少年朋友要问,难道把大的东西缩小也叫技术吗?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只是把一个大盒子做成小盒子,把一个大桌子改做成一个小桌子,这不能叫做技术,至少不能叫做大技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教师比喻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把教师比喻是海岸上的灯塔,指引茫茫大海上过往的船只;有人把教师比喻是铺路石,为路过的人们铺平道路……而我,宁愿将教师比作播种者--播种文明,播种希望.  相似文献   

12.
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总是想说出来,尤其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更想发:是主动求知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所有想说的学生创设"说"的条件.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艰巨的事业;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照亮着学生的灵魂;有人说教师是渡工,引领着学生的航程:而我说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幸福的引路人.教师,是一个奉献心灵的职业,拥有并奉献"五心"--爱心、责任心、恒心、细心、耐心,才能品出职业的幸福味道.  相似文献   

14.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书中积蓄着古人和今人的经验,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学生方面说,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说成“读书”,便把这个意思抹杀了,好像入学校只须做一些书本上的功夫。因此,说成“教书”,也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好像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并没有什么分别。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这里我…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把老师比喻园丁,说的是老师面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要耐心细心,还说明了教师工作的繁琐与劳累;人们常把老师比作蜡烛,说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心血,学生成长了,飘然而去,教师则在精力、精神消耗中慢慢变老。现实中,我们常看到老师难得笑意在脸上荡漾,特别是走进教室面对学生,或在办公室批改学  相似文献   

16.
当下,很多人抱怨教师不好当,抱怨的内容无非是学生难教,压力很大;工资太低,只能温饱.教师确实很繁忙,除了上课、备课、改作业,还得经常批评那些犯错误,不认真学习的孩子.而部分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教师火冒三丈地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不问原因,不听解释先把学生骂一顿,骂完叫学生回去反省,学生气愤地走了; 现象二:教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在和学生讲,学生低着头,左耳进右耳出; 现象三:教师在班级批评某位学生,引起学生反感,进而演变成师生矛盾. 对于批评学生,教师们往往越批评越恼火,批评完了看学生没反应,不承认错误更恼火.学生像没事人一样走了,自己还在办公室生气,然后又抱怨工资低,还得这么卖命工作.德国学者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教师如何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外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一次性评定"的传统评改模式仍然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写作产出能力的发展.而大学生英语写作实行发展性评价,即一方面,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把评价的一部分责任放手交给学生;另一方面,把教学过程与写作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式评价.按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相似文献   

18.
你们知道我的偶像是谁吗?不说不知道,一说保准吓你一跳!他就是--庄子.哈哈,可别误会哟!"庄子"就是我们班的庄益,之所以叫他"庄子",是同学们对他的"爱称".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把老师喻为园丁,说的是老师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要耐心细心,还说明了教师工作的繁琐与劳累:人们常把老师比作蜡烛,说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心血,学生成长了,飘然而去,教师则在精力、精神消耗中慢慢变老.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作文细节的描写极差。比如有的学生写作文描述一件事情时只会平铺直述式把一件事写完,整件事没有重点,没有细节,写出来的作品没有感染力;有的把细节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造成当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使劲说,显得主次不分;有的学生在写细节时,常常不知道在表述什么,造成写的细节前后矛盾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