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山绿水     
阿保 《滇中文化》2006,(2):57-64
秦之汇死后,马生多次到舞厅找乔荷都被小菲等人支开了。最近,马生在报上看到乔荷任董事长的消息、便到公司找她。马生说“我找你多少回了,你明明在,怎么他们都说你不在,也不知去哪里?”  相似文献   

2.
钱包     
干得很顺手,上汽车没到三分钟,一个钱包就到手中,鼓鼓囊囊的,看来钱不少。凭经验,必须马上离开作案现场。他迅速地把钱包揣进裤兜里,就往车尾挤,打算一到站就在后车门下车。车上人很多,车过道都站得满满的,更兼有几个年青人给老人让座,推推让让的,耽误了他的时间。好容易挤到车尾,心里忐忑不安地祷告着:老天保佑,在到下一站以前,千万别让失主发现钱包丢了……不一会儿,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前边传过来了:“刚才我摸钱包还在兜里呀!……”声音不高,车里又乱哄哄,可他却听得十分清楚。他的心抖了一下:正是她,坏了!有人在说…  相似文献   

3.
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3种木同的冬天:北京天寒地冻、一派萧杀的冬天;昆明和风习习,春天般的冬天;仰光骄阳如火,如盛夏般的冬天。去年12月1日,确实是到缅甸旅行的最好季节。缅甸文化部副部长和国家出版事业董事长率领着作家协会主席及秘书长等一队人到机场迎接我们。这给了我对缅甸的第一个感觉——很重视文化。气温高再加上主人的热情,我已大汗淋漓。因为我身上还穿着毛衣毛裤,突然出现在仰光炽热的阳光下,臃肿笨重得如同一头北极熊。在机场利用等行李的间隙,缅甸国家出版事业董事长吴昂亲因先生邀请我们一行5人在12月…  相似文献   

4.
凡尔纳创作丰赡,仅小说就撰写了104部,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于是,人们便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家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巳。听了这个传言,有位记者特地前去看个究竟。凡尔纳得知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记者领进了自己的工作室,指着靠墙的一排柜子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吧!”记者傻了眼,  相似文献   

5.
戴安娜儿时的保姆艾丹山秋岛百合子嫁给在报社工作的英国人并生了孩子,为继续工作非雇保姆不可,于是她找了些保姆。一次来了个保姆,这位保姆安静地微笑着说:“真没想到我带过的孩子后来成为身居那么高位的人……其实我帮工的是个极普通的家庭呀!”她便是戴安娜王妃儿...  相似文献   

6.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7.
孩子吹掉云     
孩子吹掉云“我想,我长大后会摸到凉台。”马丁说。“那时我会摸到大树的耳朵!”玛利说。万桑听着他们说话,什么也不说,因为他顶小。女教师拍了拍手,回教室的时间到了。老师为他们准备了图样和纸笔。马丁说:‘我画的会像桌子那么大!”“我!———”小玛利说,“—...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索伊斯博士李桂媛编译美术教师曾说他不会画,出版社曾说他不会写,但是,他那趣味盎然的书却使千百万儿童爱上了字词。“去见一见索伊斯博士如何?”我的父亲问道,“我要送他去机场。”“你是说那个真正的索伊斯博士吗?”我问道,心在猛烈地跳着。我父亲是兰登书...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时间1999年2月5日14时10分,随着被称作地球“颈链”的“人造月亮”在大气层中烧成灰烬,人类在20世纪的一项引人注目的试验宣告失败。但是,面对茫茫宇宙,人们的遐思并没有因为试验的失败而收回玫瑰色的想象翅膀。说起来,人造月亮的计划最早源于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一位法国艺术家突发奇想:要是能给地球戴上一圈镜子做的“颈链”,“月光”一年四季投射到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那该多浪漫!航天局的不少人具有浪漫的细胞,竟能把艺术家的奇想写成科学报告呈到最高层。但是,具有“严谨”思维的高级官员们拉下了脸,怒…  相似文献   

10.
谁聋了     
“我认为,我的妻子快聋了。”乔对医生说。 “你先在家里检验一下她的听力,然后你再带她来,我好对症下药。”医生说。 于是当天晚上,乔见妻子在准备晚餐,便站在距她身后4.5米左右的地方说:“晚饭吃什么呀?亲爱的。”没有反应。他走到离她身后约3米的地方问,仍没有答音。接着他站到她身后1.5米的地方再次发问,可还是得不到回答。 最后他直接到她的身后问:“亲爱的,晚饭吃什么?” 她转过身来说:“我已经说过四遍了,吃鸡!”谁聋了@小段  相似文献   

11.
失忆的母亲     
妈妈凶巴巴地瞪着我,“这事没什么好笑的。”她说道,声音干得像一块裂了缝的木头。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想哄她,让她别那么固执,可她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句话:“扶我上床去!”护士早就说过很多次了,一天有几小时要坐起来,才不会得褥疮或什么更厉害的病。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笔者有幸拜访了88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张岱年教授。还没落座,教授就对我说:“你的刊物很好,任重道远,你要为中外文化交流多做贡献啊。”随后,教授和我谈起了他同外国学术界的交往,教授说他从未走出过国门,但他结识了不少来自各国的汉学家。教授说,这些汉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研究中国的问题都很细,也很认真,但是,汉学家太少了,“还太少,还太少啊。”他很感慨地重复说,比较起来,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如我们中国人对他们外国的了解,这时,教授笑着对我说:“所以,我说你要多做贡献啊。”道别前,教授热心地…  相似文献   

13.
于光远 《寻根》2005,(4):112-113
2004年11月21日下午,我从广州去梅州市。我坐的是飞机,飞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梅州机场。这次去梅州,原中宣部副部长朱厚泽和广东人文学会副会长高伟梧与我同行。他们没有坐飞机,而是坐汽车,因为比我早半天出发,  相似文献   

14.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深棕色的小熊,穿过浓密的绿色森林,它东张西望地站在了这里。眼前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它走到岸边稍作停留,想看看以后是否可以来这里作一次芬芳的沐浴。一个孩子呼唤着它:“嘿,小熊!这条河叫施普雷,虽然现在还很偏僻,但是给人和动物提供了许多场地!”河流深邃、河水清澈,小熊觉得这儿的一切再好不过。它告诉自己:“我再也不会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它立刻找到一个洞穴,在寒冷的冬天里,把它布置得像温暖又干爽的家里。一个渔人经过这里,也找到了自己的落脚地,就在小熊筑窝的河岸旁边,他觉得这里真是美妙无比。望着五彩缤纷的原野、大森林和绿草地,还有那宽阔的施普雷和快乐的动物,他就知道:“我也要留在这里!”渔人盖了一座小房子,从此不再搬离。他告诉所有的人说:是熊帮他找到了这里。这里成了一座大城市,没有什么地方能与之相比。美丽绿色中房屋的海洋,一眼就能将它认出:我的柏林!柏林,经历了多少艰难困逆,你依然坚强不屈;城徽上的熊在护卫着你,我的柏林,我爱你!这是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人们知道,熊是德国首都柏林的标志,可以说,熊与柏林密不可分。柏林与熊有关的历史已有700多年;在各种文件、印章、市(州)徽和旗帜上,熊是尊严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张明亮 《东方文化》2002,(1):26-27,52
我经常告诫自己:《管锥编》、《谈艺录》很不容易读懂,不认真研读,我们只能开口就错;不深人理解,我们就会一说即俗。把钱钟书说俗说错者,夥也!老实说,对于“钱学”(钱钟书研究)文章,除少数几位可信赖的学者,我仅仅是泛观浅览——一般掺合“钱学”的轻心之诋,漫与之评,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自欺欺人之谈,不屑与之辩校。  相似文献   

16.
孙浩 《寻根》2003,(2):65-71
山东省章丘市圣井镇政府驻地南面有一座坡度平缓的孤山,因处于二十八星宿中的危星之下,故名危山。2002年11月23日,圣井镇寨子村的两位村民在危山上挖树坑。突然镢头“叮当”一声,像是砸到了块石头。他们弯下腰捡“石头”,一下子惊呆了——不是石头,是个马头!“石头”做的马头!出于好奇,他们继续挖了几下,又是一个“石马头”!两人赶紧跑下山去向有关部门汇报。省里市里的考古专家们闻讯赶来,一番探测勘查之后,断定这是一处全国罕见的汉代彩绘陶俑群!一经过两天的初步勘测,考古工作者在危山半山腰上划出一个长约九米半、宽约两…  相似文献   

17.
幽默四则     
不可胜数在词汇课上,小学教师正在讲解《不可胜数》一词。他说:“数量如此之大,以致人们无法计数。例如人的头发。”此时,一位小朋友举手发言:“老师,您举的例子不当。我爸爸的头发可以数出来!”快速致富佩罗走进书店,对老板说:“我要橱窗里摆的那本《如何快速致富》。”书商转身取下两本书。佩罗说:“我只买一本”。“我知道,”书商回答说,“这里一本是橱窗摆的那种,一本是《刑法》,我们总是将它们一起出售的。”等待秋天一对夫妇参观画展,丈夫驻足观赏一幅画作。该画为展示女性身体美,只在隐私部位加上几片葡萄叶。妻子见…  相似文献   

18.
应,一边转身走回阿尼的车边,一边道:“旅游的。”进了文化部的办公楼,与文化官员卢森保格先生寒暄后,他带我参观了政府办公楼的里里外外。在介绍一个不大的圆桌形会场时,他说,政府所有的会议都是公开的,记者们可以在两侧玻璃后的房间旁听。有时这里也演奏音乐会,会场音响极好。他对我的音乐进行了评价,所用言辞及观点绝非一般人所能表达,并邀请我在此办演奏会。我问:“您演奏乐器或对音乐有特别研究吗?”“是的”,他说,“我的儿子打爵士鼓,现在英国伦敦演奏……”。以色列《音乐之声》的主持人伊斯瑞力先生告诉我,他喜欢我…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您一直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冷战结束以后,关于国际关系方面出现了很多议论,比如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等。请问,您倡导和实践文明对话的背景是什么?●我在中学时代就对儒学有兴趣。到了大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考虑“东西文化对话”的问题了。那时我在台湾的东海大学念书,接触到不少美国精英大学如普林斯顿、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到那里去教英文,包括会话和写作。当时我与他们之间就有一些关于中西文化,或者中美文化比较方面的讨论。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用一段话来描写自己的兴趣,我的兴…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当西方人沉浸在冷战之中并对“自由世界”的价值观津津乐道之时,前苏联的流亡作家索尔仁尼琴对着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们说: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已经走投无路,在西方辉煌的物质成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精神危机,在欲望支配之下的现代人遗忘了本真的存在,逐步走向生命的沉沦。这个演讲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惊动了总统卡特。人们惊异,一个饱受前苏联极权政治迫害的作家,不但不热情礼赞西方的自由民主,反而对西方现代性的精神传统激烈抨击。难道这个人生性喜欢说别人不爱听的话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