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东英 《考试周刊》2012,(31):133-134
作者对103家企事业单位对于生物技术毕业生的要求进行调研,发现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操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创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英语运用能力等11项能力的要求中,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实践能力四种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位居最重要地位,其重要性都在80%以上。为适应这种人才规格的要求,作者提出企校合作培养生物技术人才的新模式,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贡献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点、线、面、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构建。高职院校要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动态调节机制;平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同步性"和"未来性";将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企业有效对接并融为一体,形成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产业领域的多力合一和有效同步,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述了校-警-企联合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校-警-企联合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优势,接着说明了校-警-企联合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面临的困境,最后论述了校-警-企联合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政府必须成为强大的推动力量,政府和行业做为推手,为高职院校寻求在区域内同行业企业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而集团化的合作,更是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宽广平台,使集团的所有成员成为利益共同体,校企、校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共谋发展,从而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过程共管、互利共赢四方育人机制,实现学生、企业、产业、学校四方共赢。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职学校对师资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培养"双师型"人才为目的,构建了校—企—校协同培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目前校—企—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探索实施校—企—校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训、横向课题开发、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广西科技大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教育》2011,(3):77-77
临沂大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值”,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把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与企业在专业、课程及产学研等方面的合作,构建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校合作为平台,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7.
企校合作是企业、学校、员工和学生均得实惠的“多赢”之举,是实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品牌、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合作双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共同决策,统一协调、积极配合,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常态化互动和文化与技术的真正交流。才能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并使现有人才实现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办学模式和创新高职专业建设机制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高职专业建设机制的成效,为新型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机制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创新实践能力薄弱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德州学院通过企校协同育人,创新21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过程、三层次、六模块”的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理论和实践并重,实施课程体系模块化、师资队伍多元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科技活动普及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社会责任、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及大学生个性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东部高职"校-校-企合作"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校际合作或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的人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及东部模具企业通过实现模具专业"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实现了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相互促进,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借鉴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了“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并对全国几所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的案例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职院校应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本文基于相关概念的厘定,调查江苏地区4所高职院校“校-企互动‘双师型’ESP师资”现状,分析了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ESP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有所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一目标"政行企校"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合作培养的现状,探究了高职院校在"政行企校"四方平台上的长效、共赢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由山东省经贸委和山东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山东省企校合作对接对话会”于3月31在济南成功举办,省内200多家企业和院校的代表参加了对接对话会。  相似文献   

15.
引企驻校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力举措。针对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学用脱节等问题,分析了引企驻校在推进产教融合中的优势,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厦门华厦学院环境与公共健康学院为例,探索了引企驻校模式下科教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重点阐述了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主要举措,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点。结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了在引企驻校模式下进行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企校合作的现状以及面点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校企合作面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企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面点专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面点专业培养学校和企业通过企校合作培养专业面点人才进行了深思和研讨,并提出了有效地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大学教育的分类改革发展,这要求地方性本科院校结合当地实际向应用型专业院校发展;同时对于专业学位的学生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为此,本文提出的校-企-村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入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校-企-村培养模式、校-企-村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其考评方式,期望系统阐述该模式,能够为同行提高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校共同培养数控维修人才创新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提高数控维修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让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企校双方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双赢的数控机床维修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型背景下,外贸英语技能型人才供给错位与失衡问题日趋严重。究其原因在于校企合作中存在利益不协同、功能不协同和资源不协同的制约。为此,政府应该简政放权,以行业协会为媒介构建校行企外贸英语技能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以破除校企合作的利益壁垒,确保校企在人才供应链上的功能合理配置,促进校企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互利交换,最终实现外贸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厂校联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一条重要的育人措施。全面总结了该育人措施在化工工艺专业实践的方式、方法和效果。从理论上概括出了实施的原则、教学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科学地处理学校、现场、学生三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