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撒哈拉沙尘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一大沙漠,对于全球的气候变化、土壤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撒哈拉沙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沙化是全球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的土地沙化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西藏自治区雅江中游地区土地沙化形势更加严峻。该文从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用大量的事实和列举的数据分析论证了我区雅江中游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和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及潜在的危机,以警示全社会重视,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防治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4.
5.
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3):234-235
沙漠学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1959年国家为了治理沙漠和解决沙漠地区铁路建设提出流沙固定等问题,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对我国主要大沙漠和大戈壁进行了全面综合考察。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基本上查明了我国沙漠的分布、类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治理的意见,为国家制定治沙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积累了科学资料,填补了学科空白。  相似文献   

7.
土地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带,也发生在部分半湿润地带。由于它造成生物生产量的下降和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丧失,目前已引起全球各有关方面的重视。特别是非洲、苏丹-萨赫勒地区沙漠化的迅速发展,更引起人们的关注。1977年联合国为此专门召开了世界沙漠化会议,讨论沙漠化的过程及其严重性,防治沙漠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增长的现象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四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7,(7):2-3
我国林业科学家经过研究揭示了沙漠化发生规律。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降低了能量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导致了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的大面积发生。绿洲地区上游来水不足和区内对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发生的主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藏南温带半干旱农牧区沙漠化现状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资源科学》1999,21(1):28-36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区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土地沙漠化、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农牧区、扎囊县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快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特别是研究遏制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本文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里,当人们谈到某个地方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就用"流着奶和蜜"来形容。这个词用来形容当今的欧美等发达国家,诚然是不错的。用来形容我国沿海的某些省份,也还凑合。但谁会把它跟漫天风沙的撒哈拉联系起来呢?的确,撒哈拉是目前地球上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但令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沙漠化的态势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沙漠、沙漠化、荒漠化 在目前论及沙漠和沙漠化的著述中,常常见到“沙漠”、“沙漠化”、“荒漠化”以及“沙化”等名词,且有混淆,为了研究问题,有必要给如上的词汇以确切的含义。 1.沙漠 所谓沙漠,是指干旱地区地表为大片沙丘覆盖的沙质荒漠,也包括了沙漠化土地和半干旱地区的沙地。我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部及内蒙古西部等。 我国沙漠自然布局有如下特点: (1)地区的分布,多深居我国内陆。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沙漠戈壁总面积的90%。除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外,绝大部分以流动沙丘为主,占该地区沙漠面积的75%左右。该线以东,沙漠戈壁分布较为零散,面积也较小,仅占全国沙漠戈壁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态势及其治理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多年来研究沙漠及沙漠化的基础上,扼要介绍我国沙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治理模式。土地荒漠化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上对此极为关注,1977年联合国专门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提出全球向沙漠化进军的行动纲领。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9%,其中,干旱区沙漠(戈壁)116.2万平方公里,干旱及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湿润半湿润区风沙化土地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沙漠化的趋势是局部改善,总体上仍在发展。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17.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1万平方公里。当前治沙的重点应放在沙漠化土地上,特别是对那些正在发展的和已经开始沙漠化的土地,既要防止其发展,又要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对于沙漠(戈壁)的治理,重点应放在位于其边缘的绿洲。除了采取措施保护现有绿洲、交通干线,工矿居民点等免受风沙危害外,还应进行综合开发、建立和扩大新绿洲。根据风沙化土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利用其周围地区丰富的劳动力和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势,进行全部开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增长的现象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四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利比亚某房建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涉及强夯的区域进行简要的工艺说明,并给出部分区域的沉降观测结果。对沙漠化地区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及相应地区地基的强夯工艺设计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快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特别是研究遏制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共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沙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包括合理利用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发挥草地优势,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开展人工造林,建设防风固沙体系;分步分类实施,整治沙漠化土地;建立治沙机构,重视治沙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