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是“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描写的是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观。我在教学这课时,深入挖掘课文内容的内在优势,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寓教于乐、趣中求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时效率。1 欣赏激趣,借题导入  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学生一般有这方面的体验。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并针对学生的回答(①我在夏天里看到过雷雨,当时雷声很大,雨也很大。②雷雨前刮大风,过了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雨停后天上出现了彩虹…  相似文献   

2.
《雷雨》一文以洗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这篇课文教学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记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3.
商凯凯 《学周刊C版》2019,(3):100-101
特级教师韩军在执教《雷雨》这节课时,独出心裁,以"周"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阐述了具体人物,又很好地梳理了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物命运。韩军老师对《雷雨》的解读不同于传统的解读,实质上却也是立足于文本、基于文本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雷雨》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作为动人的戏,教学要指导学生"观戏";作为优秀文本,教学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以下简称"解文")."韩军《雷雨》课"(下简称"韩课")以"周"字贯穿教学,梳理情节,阐述人物,描绘命运,概括主旨,终抵"神秘"."韩课"较为恰当地处理了戏剧教学"观戏"和"解文"的关系,其课堂所蕴藏的"观戏与解文"相统一的教学形态是值得借鉴、学习和思索的.  相似文献   

5.
《雷雨》一文以冼练的语言,生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这篇课文教学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记生字,读通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感受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从以往教学经验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积累少,大多数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实际上“感情”还游离在文本之外,并未真正入境。要想使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情趣,笔者建议在教读本文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小语四册中的《雷雨》一课,生动地描绘了雷雨及其前后的自然景象。文中写到的雷、电、风、雨、太阳彩虹、池水、青蛙等十多种事物和现象,互相依赖和制约,构成了许多个因果联系。教学这一课时,光让学生认识风,雨、雷、电这些个别事物和现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初步形成对于雷雨的整体概念。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课前,指导学生观察了一次雷雨的全过程,让他们进一步感知事物,获得丰富的表象。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发现学生在读课题时,把“雷雨”理解成雷和雨两种事物,因而把“雷”字读得又长又重,便指出:“雷雨”是一个词,要读得连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第一课时教学"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费时低效的现象提出的.第一课时教学普遍存在目标单一、内容单薄、方法单调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第一课时教学",必须加强目标意识.体现主体意识,突出训练意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创设扎实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雷雨(节选)》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的问题,认为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利用校本培训时间重温了新课标,感触颇深.现就课标中阐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理念,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困惑: 工作以来,只要稍稍聚焦一下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各类竞赛课、展示课,甚至名师的观摩课都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但凡语文教师都特别青睐第二课时.有人把语文教学第一、二、三课时分别说成是山脚、山腰和山顶.而语文课上,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第一课时,才能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课时堪称阅读教学的"山脚".但因为是"山脚",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践",是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赋予课程的性质与状态,落实好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几个具体的环节单元,使整本书阅读成为一个课时化的教学行为。《雷雨》不仅是高中两版语文教材选中的话剧名篇,作为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悲剧,其在话剧史上也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雷雨》主题的多元性、语言的丰富性、内容的层次性,都是进行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践探索的不二佳作。  相似文献   

11.
【设计说明】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戏剧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结合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我将第二单元戏剧教学·设计为9课时:第1~3课时,让学生完整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梳理故事脉络及人物关系;第4课时,把握作品主要矛盾冲突,体会课文节选部分主人公的情感心理;第5课时,进一步深入鉴赏分析人物形象,写出角色分析札记;第6~8课时,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个作品,排练并演出课本剧;第9课时,以悲悯的情怀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理解三部作品的悲剧意义,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本设计是第4课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课例:下面以"学会尊重他人--待人礼仪"一章中的"守住诚信"为例,通过案例来组织教学. 教学媒体:教材、计算机、投影仪、音响、VCD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课程目标不等于课时目标,数学课程目标需要在不同的课时中有序达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方法,既可以充分体现对核心内容的重点关照,体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又能够联系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同时还能避免课堂教学中的面面俱到、重点缺失现象,为多样化的教学提供了可能.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章整式加减"为内容,采用《中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的研究》课题成果"六环节"教学设计流程,以"系统设计,目标导向,整体达标,多样化的教学"为基本教学思想,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崔允漷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1])基于此,笔者在单元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现以苏科版八上"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为例,谈谈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用整体的、联系的、结构的视角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根据教师用书上的建议,本节内容共安排4个课时.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教材一课时一课时地教,导致知识碎片化,探究浅表化.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整合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悲剧<雷雨>中,作者却描写了十分丰富的"笑",本文认为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本文意在通过对<雷雨>中不同人物的"笑"进行归类、比较,进而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的性格塑造,为我们解读<雷雨>打开一扇别样的窗户.  相似文献   

16.
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测量与评估的依据.本文以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教学设计试题答卷为样本,剖析了课时教学目标缺位、虚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提出有效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以规范和完善课时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由语言走进文本,由语言深入内心--《雷雨》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的: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Authorware课件(文字图片投影,电影片段欣赏)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导入:(显示按钮主页面)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年轻的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他专程登门拜访了剧作家曹禺先生,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我希望日后也能写出像您的<雷雨>那样的杰作来."  相似文献   

18.
识写生字、读通课文、感知大意,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是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第一课时内容安排过少,教学模式僵化,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不少老师谈"第一课时"色变,愁"无米下锅"。本文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例谈低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删减了原有教材中"难"、"偏"、"旧"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都遇到了教学困惑,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一、高中历史改革存在的困惑1.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发生冲突。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较多新的教学内容,使得高中历史教材的容量过大,但是教学课时是十分有限的,这就产生了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同样是语文教学环节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明确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避免教学设计中的"异化"和"越位",探索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实质上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教学效果,为第二课时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