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群体本位的伦理精神一方面形成了诸多传统美德;但另一方面,它却又忽视了个人的存在,消弥了国人的自主精神和个体意识,助成了一种臣民文化,这成为中国走向民主社会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中国儒家伦理中不乏“入世苦行”观念。儒家“入世苦行”伦理是中国商人的精神动力。今天,浙江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文化背景,就是浙商所秉持的“入世苦行”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在近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且还急需要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伦理支持,在这方面,儒家伦理思想将会发挥其积极作用。近年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说明了儒学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无情地批判了韦伯关于儒学是现代经济发展阻力的错误论断。  相似文献   

4.
儒家伦理精神的核心是“仁爱”,它具有时代性和超越性,至今仍然具有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以美储善、以真求善,企盼通过善的诉求,通过伦理精神的弘扬,实现社会的公理与正义,拯救人类于沉沦状态。文章从外在关系到内在境界展开论述,阐述了孔孟仁的精神及其德性修养的意义,揭示了儒家的社会理想与人文关怀,并提出了对儒家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不仅强调"等级秩序",还强调"仁爱忠孝",反映在师生关系上是既强调"师道尊严",又重视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此,儒家师生之间营造的是一种"有序"而"和谐"、"仁爱"而"忠孝"、"表率"与"效仿"的关系,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来维持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克强 《考试周刊》2012,(46):38-39
高科技的发展在带给人类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态伦理困境、生命伦理困境、网络伦理困境等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的思想有助于消除高科技发展带来的这些伦理困境,同时高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传统儒学的现代转换。本文就高科技的伦理困境和儒家思想的伦理价值观展开论述,试图找到实现两者结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新亚书院的成立及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励、唐君毅四人联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象征着当代新儒家开始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为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牟宗三为核心,简要介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理论,从而了解当代新儒家是如何将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高度融合,以及他们对中国儒家提出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儒家诚信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儒家的诚信理论是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核心,它有着独特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它植根于经济基础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同时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与古代德治思想的影响,自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性和局限性。客观评析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得与失,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合理转换,对于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5):34-40
关怀伦理以知识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关切为核心,以责任为准绳,体现为一种广泛的"爱"。这种"爱"关照个体、家庭、国家,表现为修身之德、齐家之德和治国之德,而"修身、齐家、治国"正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内核。离开了关怀伦理,难以养成伦理的德性,"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关怀路径,"平天下"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政治理想和终极德性关怀,因此,关怀伦理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有效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论儒家伦理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伦理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间,因异质因素而相互冲突,因同构因素而相互融合。在一定条件下,异质因素整合到奥林匹克运行的机制中去,遏制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消极影响,促进奥林匹克运动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田家炳先生是斐声海内外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他自幼成长于浓郁的儒家道德教育的氛围中。当他从客家祖地走向世界获得成功时更能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为人处事,造福于社会。文章从田家炳先生治业治家的历程中探究了他的精神动力与处世原则,揭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如何促成了田家炳先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不完全理性与经济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哈耶克的“不完全理性”的思想出发,说明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市场这种自发的“扩展秩序”而不能依赖于人为的计划,以及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建立经济伦理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师德问题是目前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提高师德修养又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儒家教育伦理在师德修养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资源,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师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对教师社会地位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教师素质的论述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其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田家炳先生是斐声海内外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他自幼成长于浓郁的儒家道德教育的氛围中,当他从客家祖地走向世界获得成功时更能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为人处事,造福于社会。章从田家炳先生治业治家的历程中探究了他的精神动力与处世原则,揭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如何促成了田家炳先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儒家伦理是世俗伦理,它与世俗的结合或者它的世俗化进程有着合乎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和自身特点的机制,这一机制是由政治、教育、民间信仰等共同组成的。传统儒家伦理的世俗化不是儒家理想的实现,这其中有着儒家伦理思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包含着对自身否定的因素。传统儒家伦理世俗化对我们当代的道德建设能够提供一些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学教化说与价值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教化说被误会的成分甚多.其中最重要的误会就是儒家的教化是政统的工具理性,这一观点有很大的商榷余地。与其说儒家提倡教化说是为了工具理性.还不如说更为根本的是为了“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同情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儒家同情观的衰退性嬗变,阐释先秦儒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和价值,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