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康德美学中崇高特征三个方面的阐释,展现康德“崇高”与众不同的地方,并通过阐释让人看到崇高在康美学中所具有的丰富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美的分析和崇高的分析分别构成了现代美学体系建立的奠基石和"美之美学"走向终结的肇始.利奥塔的崇高美学是从康德的崇高论发展而来,虽然与康德的本意已大相径庭,但其解读仍是符合康德崇高论的内在理论思路的,后来蓬勃发展的西方现当代艺术,从某种程度上也正好说明了"不可表现性"的崇高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美是从主体人的心灵出发的一种主观情感判断,它是不依赖于功利、概念、目的和内容的一种纯粹形式的感性直观,崇高是从对象的无形式中通过理性唤起的精神力量。康德为审美划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歌颂"自由"与"尊严",将自然纳入人的自由活动,人与自然在审美活动中实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美学思想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美学两个阶段,而且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美学思想的存在。全面掌握康德的美学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康德美学思想形成历史,就不能忽略这方面的研究。本篇通过比较分析其思想体系的异同,发现两者在对美和崇高的思考内容和创作风格上的重要差异,以及差异中的辨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康德、黑格尔崇高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异同,特别是差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又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人对理论前驱思想的选择性接受和他们的基本哲学立场,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崇高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给人崇高感的客体,能得到崇高惑的主体,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崇高感的过程,得到崇高感后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可以见出康德的崇高理论。在此基础上,把康德的崇高理论放在历史的序列中,从上述五个方面可见出康德崇高理论的不足,及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尽管康德的理论有缺陷,但仍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美学自王国维首次从西方引进以来,虽经过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不懈努力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却总是给人一种拾西方牙慧的感觉,缺乏中国本土的特色。康德的崇高理论启示我们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应该把握时代精神、回归人本身、回归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8.
本主要分析阿多诺对康德美学的具体消解,认为阿多诺从康德的传统范畴和命题中释放出新的真理性内容,从而完成历史的转义。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崇高论与柏克的崇高论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二者都认为崇高具有可怖性,是一种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但柏克将崇高感性化了,康德在其基础上把崇高理性化了,因此又有着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崇高将人的认识能力、情感与欲求能力,自然、自然的合目的性与自由等整合在一起,以致最终形成以认识(“真“)为基础,以心理情感体验(“美“)为场,以道德伦理(“善“)为指归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审美空间.这种内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为:惊讶/骇--压抑,抗争--积聚,喷涌--涵咏.它具有矛盾性(混杂性)、运动性、超越性(道德性)特征.其意义与价值在于大大拓展了主体的审美心理空间,提升了主体的的审美体验能力,从而完善了主体的情感--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柏克与康德是西方崇高理论的代表人物 ,二者都认为崇高对象带有可怖性和与人敌对性 ,崇高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快感。但二人理论亦有不同之处 ,柏克重感性而忽视理性 ,将崇高的根源归结为主体的生理结构 :康德努力使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 ,但实际偏重理性 ,认为崇高的根源在于人的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多声部的后现代理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学流派,利奥塔是其中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了历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并结合先锋派艺术构建了自己的美学理论。他以“不可表现性”作为自己美学的核心范畴,为我们看待后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齐泽克不断演进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彻底批判,明白无误的反资本主义姿态主要通过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展现:反对全球资本主义,拒绝正在流行的所谓资本主义永恒论.齐泽克断言,这些谎言的共通之处是基于同一种幻想结构,而它们最终支持(或者倾向)资本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剖析,齐泽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将土崩瓦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康德崇高论在他的美学及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学者对其研究集中在他论述的表面性方面,而对其内在本质旨意缺少研究,没有研究其崇高的美感心理,鲜有对康德崇高思想的方式对后来美学的影响做总体思考。针对这些,本文研究康德崇高在美学史上的创造性,指出他将崇高纳入整体美学思想之中,突破传统美学仅将崇高理解为艺术风格的局限,在研究其崇高的外在形式之中,推理出其实质是崇高为人的心灵与精神道德家园,进一步深化崇高贯穿其整个美学的思想价值,进而研究崇高的美感心理主要特征,指出其对审美心理学派的影响,深化康德美学的研究。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康德美学与黑格尔美学研究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认为,康德哲学是从先验感性开始的,但是这个先验感性抛弃了17世纪哲学中的感性内涵,赋予感性以美学的特征,即对于主体所具有的作用给予了重新认定,主体的内在感性对于知识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先验综合判断、现象、直观和纯粹数学的分析,表明先验感性具有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高举崇高旗帜,使崇高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束缚,重返美学范畴。宇宙、科技与人是刘慈欣建构崇高美学的三大基石,三者以死亡焦虑为纽带,具有复杂耦合关系。从文本出发,聚焦刘慈欣的科幻创作观,汲取伯克、康德、马克思等思想家的理论资源,揭示刘氏崇高美学的多维特征与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康德美学的贡献就在于使西方传统美学中的理性与感性两大美学流派统一在一起,纠正了前期美学思想各执一端的缺陷,指出了一条新的美学思想的道路,为德国古典美学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和美学的精髓和灵魂。康德的崇高论尤其突出了主体的价值,侧重于主体理性力量的张扬和内在道德精神的唤醒,并充分肯定了主体在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自然与人的统一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丹托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其艺术终结命题的提出给全世界的学者以灵感。是对其从艺术终结的视角探讨康德美学问题的介绍与研究。通过这种分析,寻找康德美学的当代价值。指出丹托对康德美学的理解是一种六经注我的行为,需要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