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章首先剖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诱因及校企协同创新的内涵,揭示了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阻力与动力,并从技术协同、人才协同、制度协同等角度给出完善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较强的制造能力,但若仅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难以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运用协同创新理论,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改变自身产业链的位置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与封闭式创新相比,协同创新强调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走出单个组织或者小团体的范畴,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各种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整合为抓手,通过搭建各种创新平台破解阻隔壁垒,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配置及高效共享。协同创新支撑中小企业升级的维度可划分为战略协同、资源协同、能力协同,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在动态竞争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以战略协同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伙伴,以资源协同获得互补性资产,以能力协同获得动态的核心竞争力。依据"成长场"理论,基于协同创新的中小企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有三种:外生性路径、内生性路径以及内外耦合路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本文探究"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在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及内容,探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培养"重基础、重实践、突显领域特色"的协同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升级版,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模式.为了解决船舶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问题、推进船舶产业提质增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育人体系,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融合,为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融合、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基于"三链"协同融合的视角,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适应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综合设计创新人才需求,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设计教育能力范式、"课程、项目、竞赛、展览、活动"五位一体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以及"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多维设计实践平台建构,为建设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育人格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协同创新"战略及珠宝首饰行业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协同育人非常必要。文章论述了产业升级背景下珠宝首饰行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育人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创新性、实施流程与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为科技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互联网+"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起了宽阔的平台,其与传统行业的结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高效的数字信息化处理,极大地推动了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互联网+"利用信息优势和创新资源,强化对企业的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攻克成果转化中的技术瓶颈问题,革新生产和工艺技术,对信息进行集成、共享、交换,形成大数据,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利用效率,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要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简称ATC平台)为例。通过瞄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合力打造政、产、学、研、测、认、用一体化的国家、省、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协同北斗产业联盟,进行北斗、车联网应用产业化推广和产业转型升级活动,共同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平台.将创新和应用研究融入ATC平台协同育人的“创新型制作、项目课程、毕业作品”三创课程体系,进行“创意、创新、创业”三创人才培养,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式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校地共建研究院是一项"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成果转化、合作共赢"的国家创新战略布局模式,承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功能.本文针对高校成果转化面临"死亡陷阱"和"产业鸿沟"的现实,对我国校地共建研究院实现协同创新进行价值分析,通过调研7所北京市典型校地共建研究院协同创新现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建立校地共建研究院投入—产出动静态双向绩效评价,找出协同创新障碍因素,构建适合高校成果产业化的新型区域共建协同创新模式,提出其在产业链上的定位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国家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倡导实施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高高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行业产业的能力,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师资团队,有利于提升院校的科研水平、促进院校的专业建设,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地方行业产业的发展质量。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要把握与普通本科院校协同创新的区别与联系,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进步的目的,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综合协调各层级、各类别的协同创新,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效应,重视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合作、开放的协同创新氛围,发挥协同创新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为密切的现代教育类型,其发展的原动力集中体现在与产业发展的对接上。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面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创新发展。具体而言,应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步升级;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方向,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模式转型;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目标,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升级;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推进职业教育跨界教学组织建设;保持专业动态调整,提升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的协同度;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和"新工科"背景下省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强调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和高精度的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因此,其关键评价指标范围和要素重点体现于:理工类学科专业集聚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面向企业共性或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水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信息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出确立"培养服务区域信息产业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与产业需求协同发展的"动态化、模块化"的培养方案,采用"三突破三协同"的培养方式,建立"多维立体"的协同支撑保障体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校地协同创新,是提高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金融学专业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金融学专业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协同拟定教学内容、共建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专业人员与教师交流互访四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本科生导师制三个方面,提出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协同创新,可以有效促进信息产业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提高竞争力。因此,需要以信息产业协同创新结构分析入手,从动力协同机制、利益协同机制、知识管理协同机制和协同创新文化构建等方面,提出信息产业协同创新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区域发展两大战略的深度互融,区域协同创新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高度耦合使得我国区域协同创新受政府力量影响较大,为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化发展,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但已有研究还未系统分析区域协同创新中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本文重点探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中的政府责任体系,分析导致政府责任缺失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价值理念;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增强师生的自主能力,营造和谐自由创新环境;注重协作创新,自我评价体系的完善;构建和完善高校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提高我国高校教育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河北工业大学不断创新"工学并举"办学特色,以一二课堂协同为抓手,全员有机联动参与、全过程贯通、全方位育人要素聚集,深度推进一二课堂协同育人,形成了"科教融合-竞赛实践融通-产教联通"螺旋式迭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是区域提升竞争力、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构筑政产学研多方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机制,关系到区域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因此,必须把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作为重点任务进行突破,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而区域生态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中国发展中的大战略,有"中国梦"的新时代内涵,可以有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下,基于生态位视角,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三生"承载力,结合京津冀区域三地发展情况,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创新发展策略:加强区域产业协作,扩大环境容量生态保护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