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论认为:儿童7-12岁左右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智力活动虽然有了守恒、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等逻辑运算能力,但是,这一阶段儿童还离不开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把“生活味儿”带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用生活激活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师道》2008,(2):49-52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出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的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些小学生只要一写作文,就产生畏难情绪,不是无米下锅就是无以下手,一副横眉冷对方格纸的窘相,“米”(写作材料)从何而来?有了米又怎样做饭?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利用和开展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第一手的写作材料,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东琦  韦静 《广西教育》2006,(1C):61-61
在众多千篇一律的题材中,本文的构思不禁让人眼睛一亮,不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如何精彩,而是因为她以一颗善良易感的心击发现了蕴涵在生活中的真情。选材角度独特与结构新颖是本文的两大亮点。文章里深刻的思想立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很值得同学们借鉴。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考场佳作。  相似文献   

5.
仅靠课堂上“导读、练笔”的作文训练,学生很难写出个性鲜明、立意独特的作文。积极引导学生 观察、体味、想象,则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克服内容空洞,缺少新意的毛病。  相似文献   

6.
张玉敏 《学周刊C版》2010,(11):137-137
初中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要将生活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对生活的感触,使其思绪飞扬,让学生的个性获得自由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难作文”,这几乎成了大多数中学生的通病。每当语文老师把“文题”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撕挠腮,皱额锁眉.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甚至过了几十分钟还是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阅历太浅,知识面太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了解除学生的痛苦.收到疗救的功效.我选择了一系列开启学生动笔作文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常常把写不出作文归因为生活内容太单调,生活空间太狭窄。其实他们面对写作的困惑不是因为素材的贫乏,而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感悟和发现,他们所谓的“写不出”,其潜台词是“没发现什么值得可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就头痛,觉得无话可写。其实,对于一个有十几年生活经历的中学生而言,不应该缺乏作文素材,他们缺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为此,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雅斯培曾说过:"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年前,一位学生的谈话让我久久难忘:“高中三年,我只写了一篇议论文。”她说。“怎么这样说呢?”“每写一篇文章,就像小孩拼积木。把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等诸方面的人物和事件用排比的句法组织起来,在不同的文章里做不同的拼揍,就成了文章。有的并不是我的心里话。”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感情丰富,着实让人羡慕。然而,她真心的表白,是很有道理的。现时的中学生,大都写的是应试文,太注重形式美,而忽视了真情实感的表达,忽视了对生活的深入剖析。我们的教师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滋长着学生的这种脱离生活的形式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提起学生作文,现在不少人主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大力提倡生活作文。在他们的作文题目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在你的生活中……”,“写出你生活中的思考……”等等。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生活不应是中学生作文的惟一源泉,作文的源泉还应有阅读、情感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教师注重指导小学生阅读,小学生通过阅读累积语言,增加写作的数量及质量,教师对不同的小学生采取各具特点的指导,让学生写作前,注意运用范文,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陈婕 《今日教育》2007,(9):45-46
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他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中指出:音乐活动可使儿童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关于交流、分享和关同创造的愉快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黄静 《成才之路》2011,(34):27-27
中学生作文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向度、文章结构单一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作文课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眉头紧蹙,久久不能下笔;布置作文时,学生嘟哝"不知道怎样写""想不到写什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一件美好的事呢?  相似文献   

16.
曹秀芳 《考试周刊》2008,(48):44-45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学生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相似文献   

17.
杨淑丽 《教师》2014,(9):34-34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对学生而言,它是一种综合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作业。小学作文教学使教师、学生倍感困惑。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苦于习作内容总是枯燥无味、胡编乱抄。一学期训练下来,学生习作水平总不见长,还纷纷患上了“恐写症”。  相似文献   

18.
宋汉波 《课外阅读》2010,(8):166-166
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写到作文,不是咬笔尖,就是胡乱编造。即使写出来的作文,也不像样,语言贫乏,材料陈旧,中心不突出,立意不新颖……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水平呢?我认为有以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文的生命来源于真情的流露,而真情来源于生活。读一些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童真、童情。有感于此,我们应倡导以“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真感受。本文试从“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入手,提出在作义教学巾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多接近生活,丰富生活积累。作文训练的题目、内容等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设计,面向全体。要创新课堂作文教学,努力使作文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的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