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何重要意义?课程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育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历史与社会>课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为了实施义务教育法,我国进行了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实施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局面,从全国统一课程(教学计划)转变为国家教委、上海市、浙江省三套课程并存。其中,初中阶段国家教委历史、地理分科设课,上海市、浙江省开设综合社会科课程,不再设置历史、地理课。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走进历史课堂,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以及让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但目前的教育现状使得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有效彰显。建议教师潜心钻研相关史料、地方志、野史笔记等,促进自身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并推动课堂教育革新,落实民俗校本课程研究,让学生亲自实践,直观感受民俗文化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担任《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有幸成为该综合课程一线的实践者。在边学边教边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设置的深远意义和担负的重任,既为课程的先进理念和教学中可喜的变化高兴,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牛学文 《教学月刊》2002,(11):34-36
近来,不少老师来电或来信询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与《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有什么不同?它们是不是同一内容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或上册和下册?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研究。下面谈谈我学习两个课程标准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课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造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很多,但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0.
韩立勋 《双语学习》2007,(11M):144-144,146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把现实社会生活作为教材的基点,强调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注重运用概念、知识和方法去了解人生、理解生活、参与社会.作为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案及方法,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性教学法,是历史课教学中与政治、地理,以及乡土教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内在规律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对事物整体结构有完整的认识,对事物变化和发展过程有清晰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历史知识教学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维度是挖掘初中各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14.
一、更新观念,立志做“研究型 学习型”教师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课程,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本课  相似文献   

15.
吴萌 《广东教育》2002,(6):26-27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必修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的社会学习过程中丰富社会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两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同时颁行,与《思想品德》内容重复,与小学和高中缺乏合理的衔接。《历史与社会》课程结构的优化,需要确立核心概念,统合两个课程标准,实现社会科课程一体化和"一贯化"。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我一直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与社会》这本新教材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从教多年的我。新课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潜力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动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引路老师,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必趣,使学生保持全神贯注的学习热情呢?就这个问题淡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凡此种种,充分表明创新对一个民族、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按照《全日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