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要适应当今教育模式的进步,就要提高老师与学生课堂的配合度,增加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在历史课堂上,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老师创设历史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学科是人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充分的人精神,做到激趣导入、教学形式活泼、方法多样,并紧密联系学生和现实社会的实际,使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习运用历史知识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充分的人文精神,做到激趣导入、教学形式活泼、方法多样,并紧密联系学生和现实社会的实际,使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而且学习运用历史知识去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仍然有应试教育的影子,主要表现在:历史基础知识教条化、机械化,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相脱节,缺乏情感教育和思辨意识。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使学生多渠道获得历史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周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而历史又是一座知识宝库,是我们了解国情、了解祖国乃至世界过去和现在,启迪我们正确认识未来和走向未来的重要奠基石。它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发展自身提供诸多营养和借鉴。因此,作为一个具备全面素养、跨世纪人才,就不能不学习历史、不能不学好历史。作为历史教师而言,应摈弃应试教育的束缚,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规范历史教学,尽量提高教学效力,真正实现使学生自我开发智力,主动有效地学习历史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完成教…  相似文献   

6.
舒浩 《新疆教育》2012,(21):38-38
2011年初中历史新课标修订版指出:“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因此,教师如果能将目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了能使学生在信息社会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主题教学,即以一个主题切入教材,把相关的历史知识重新整合,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专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一、历史主题教学的必要性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每节课都应有一个主题。1.历史学科的特点使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  相似文献   

9.
成治赟 《教师》2012,(34):103-103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若教师只是单一的讲解,缺少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没有将知识与现实联系,那么,课堂教学就会过于陈旧、呆板、沉闷,难以引起学生学习注意,导致课堂质量不高。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则需注重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理清历史结构与发展过程;突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与情感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  相似文献   

10.
叶建兵 《文教资料》2008,(11):132-133
历史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历程,它是无法重演的.历史材料,无论是实物的还是图文的,都是研究历史与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历史材料引进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既是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更符合新课改理念和教学大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历史材料,可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空间;再现历史,加深对教材的领悟和理解,并及时巩固;设问创题情境,培养探究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纵观目前历史教学现状 ,仍未摆脱滞后被动的困境 ,历史教学还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 ,历史教学活动仍处于半失控状态 ,如何走出困境 ?必须围绕历史教学目标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一、明确教学目标 ,科学实施教学目标。1 明确历史教育的总体目标。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一个适应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历史教育的总体目标 :(一 )知识目标 :掌握重要的历史史实 ,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二 )德育目标 :(1)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又要体现学习主题本身内在的逻辑体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具体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做出了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到具体每个专题、每课的学习,如何实现这些课程目标,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急需形成可操作性策略的问题,也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使用的各类初中历史教材中,60%以上的知识是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浅显知识。就会使历史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魅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适应中考的变化发展,我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入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认为.凡是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要包办代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文章认为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树立学生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以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邓小迁 《考试周刊》2011,(69):162-163
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历史知识特点之一。历史所具有的不可逆转性,使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与学生的距离遥远,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没有直观感觉,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相应地提高了教学要求。那么教师怎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呢?师生怎样才能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和谐发展呢?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邓绍平 《中学文科》2008,(6):116-117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传递。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系统知识。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传递。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系统知识。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中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通过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来做到审视自我,从而通过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中学阶段历史课堂教学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能够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重点研究了如何能够利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不仅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使后人了解民族与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学科,加强初中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民族历史文化,所以应当切实应用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丰富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通过融入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在此背景下,浅要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应用,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延展与创新,切实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发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统一,把历史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使课堂教学丰富起来,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既掌握了课堂内容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会提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