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完成,这是继进化论、相对论、登月计划之后人类科学又一项伟大创举,是人类认识自身、解读生命奥秘、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里程碑。科学家们研究证明,在人类10万个基因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基因种类,才使人类的生活变得如此缤纷多彩。●懒惰基因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一批科学家在研究某种果蝇时,发现部分“好静”者拥有“懒惰基因”。因此,那些不愿运动的人可能不必再寻找各种借口赖在家中了。研究人员相信,可以进一步创造出刺激运动欲望的特殊疗法,使因少运动而体弱多病的人恢复健康。▲外遇基因据澳洲一项最新…  相似文献   

2.
微语录     
正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莎士比亚有两种人最容易成功:一种是傻子,一种是疯子,傻子是会去相信的人,而疯子是会去行动的人。——佚名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先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去见你想见的人,做你想做的事,趁阳光正好,微风不噪,趁你未老。——思想聚焦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4):78-81
翻开报纸杂志,有关基因的报道几乎触目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保持健康运动的喜好跟基因有关,并且可以一代一代遗传下来。这一发现意味着,患有懒惰症的人未来可能可以用针对增进活跃度基因的药物治疗。这可能在未来与肥胖的战斗中成为一项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4.
去不去听音乐会经济学家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所在的城市要举办一场音乐会。你们单位通过内部关系弄到了一批位置非常好的贵宾票,尽管并不是非常爱好音乐,可是为了附庸风雅,你也从领导那里要了一张,价值300元。可是天公不作美,正当你擦亮皮鞋,打好领带,准备出门去音乐厅的时候,你发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笼罩了整个城市,公共交通全部瘫痪,但是音乐会照常进行。你如果要去,只能冒着寒风步行半个小时去音乐厅。请问你会不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如果这张票不是单位发的,而是你自己花300元钱去买的,你又会不会去听音乐会呢?很多人在第一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众》2013,(Z2):28-29
你家老妈有没有经常抱怨,说你跟你爸一样懒?这话还真没说错——懒,确实也是会遗传的!这种让懒孩子们找到最好借口的观点,源自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大鼠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懒惰很可能会通过基因而一代代遗传下去!也就是说,你的懒惰,也许来自于遗传。  相似文献   

6.
正经常听到有人问:"现在考研晚不晚?""现在学画画晚不晚?""现在读书晚不晚?"提出这些疑问的人,往往懒惰、拖延,不去行动,但看到行动起来的人已经开始享受成果时,他们还会问:"我现在做晚不晚?"日本有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人,郁郁寡欢,一直不得志。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很想从事写作,可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医院工作,这让他感到很别扭。快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医生这份职业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于是他给一位自己十分敬重的老妇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她的指点。  相似文献   

7.
青鸟 《科学生活》2013,(4):70-73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我们如何才能变得更加乐观,泰勒博士介绍了三个方法,我们在前文已经集中讲了前两种方法:首先是采取行动,尽管去做,把自己置于实践之中;其次是形象化的力量,设想自己的未来成功。本文将介绍第三种方法,即已被心理学界成功地运用了40多年的认知疗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快递     
惰性根源在基因人们通常认为,是否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由主观意志决定,但是美国运动学家研究发现,动物运动活跃性受到遗传基因影响,一些人可能生来就在运动方面比较懒惰。研究人员在老鼠体内发现大约20种与运动活跃性有关的不同染色体组。这些染色体组共同作用,影响着老鼠个体的跑动距离。这项实验以特别培育和挑选的9周大的老鼠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时下,微博是个新生事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当亲友相聚时,总会调侃一句:"今天你织(写)围脖(微博)没有?"2010年是微博的元年。尽管它的诞生很短,但是微博的横空出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新鲜的变化。在新浪、腾讯、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上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去注册,你就可以注册自己的微博,尽管文字限制在140字以内,但是由于它是连续性的、动态式的、迅捷式的新型传播方式,从而掀起了一个"新媒体"的传播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就是长跑者的思维方式。"村上春树在作品中如是说。长跑似无目的,故令人觉得枯燥。会有人发问:我们为何要跑?为何要去那远处?汪国真言之有理:"尽管人生苦短,道路漫长,但我们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让生命更辉煌"可暂且简单划为两层意思:一是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二是以己之力,推动世界承重的车轮前行。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曾让自己的足迹印  相似文献   

11.
懒虫们最期待的新闻出现了,德国科学家在《懒惰之乐乐无穷,如何放慢脚步变得更长寿》的养生新书中指出,运动太多对身体有害,懒惰一点比较长寿,因此,若想活得长一点,赶紧放弃健身计划,舒舒服务躺在床上做个懒人吧。  相似文献   

12.
最近,路虎汽车发布了一条新的广告,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有一种基因DRD47R,被称为发现基因,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具备,它使人拥有更多的好奇心去发现新的领域。马可·波罗、哥伦布都具有这种基因,你可能也是。”
  这段煽情的话语,配上看不懂的基因字母,瞬间让晦涩的术语变成了希望的代码,让每一个观众都对发现基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对自己是否具备该基因更是深深介怀。马可·波罗最早游历神秘的东方国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我们中有多少人曾梦想过环游世界,曾梦想探索未知的领域,发现基因很可能是我们与这些不朽伟人之间不多的相似之处,很可能是我们前行方向上必不可少的助力,而它却又如此神秘。发现的开始,难道不该从揭下它的神秘面纱开始吗?  相似文献   

13.
《金秋科苑》2011,(20):1-1
时下,微博是个新生事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当亲友相聚时,总会调侃一句:"今天你织(写)围脖(微博)没有?"2010年是微博的元年。尽管它的诞生很短,但是微博的横空出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新鲜的变化。在新浪、腾讯、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上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去注册,你就可以注册自己的微博,尽管文字限制在140字以内,但是由于它是连续性的、动态式的、迅捷式的新型传播方式,从而掀起了一个"新媒体"的传播革命。  相似文献   

14.
<正>上课、作业、考试、兴趣班、补习班……繁重的学习任务有没有让你感觉疲惫不堪,压力很大?在感觉累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办法让自己放松一下,比如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吃东西等。不过,一个传统而效果卓越的方法,却渐渐被我们遗忘——去公园散步,亲近大自然。想放松,去散步也许你认为,只要把手头的任务停下来,做点别的事情就算是放松。其实不然,与玩手机、看电视这些脑力活动相比,散步这一运动行为,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科学家很早就发现,人在运动的时候,哪怕是相对温和的散步,只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就会使^体产生更多的内啡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当你的坏情绪久久无法缓解时,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1.把每次失败当作最后一次试着在不开心或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次已经是最倒霉的了,不会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适时给自己心理暗示增强心中的安全感,给自己信心。2.不强调负面结果避免用失败的教训提醒自己,如"我就是这样做才出问题的""就是在这里我把钱包丢  相似文献   

16.
有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决定的。孟子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肯做。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是以积极的勤奋的坚韧的方式去干,还是以消极的懒惰的畏却的方式去干。  相似文献   

17.
基因研究使人们对遗传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要想知道未来的情况,只要看看你亲属的过去和他们的病史就可以了。这样,你将会知道有哪些遗传病可能在你身上表现出来。 下面介绍几种我们继承下来的健康危险,对它有一个清醒认识将是一种不可估价的工具,它能保护我们自己有一个健康、丰富和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前面文章刚刚提到勤劳的蜜蜂,这里却开始列举出种种例子,来证明动物都是"懒惰"的,甚至连蜜蜂、蚂蚁也不例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读过伊索寓言的人都相信,蚂蚁、蜜蜂是勤劳的代表,它们不知疲倦辛勤劳作。但是科学家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研究,揭穿了蚂蚁、蜜蜂等动物勤奋的谎言。研究显示,大部分动物在大部分时间内什么也不干。如果你去野外长时间仔细观察一些动物,把它一天每一时刻的全部活动都记录下来,你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的天,这东西可是什么都没干啊!不过,科学家发现,这种一动不动的行为从来就不是毫无目的的懒惰,而是起多种作…  相似文献   

19.
申报科研项目面临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报科研项目时,申请人应认真思考以下8个问题:你想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做?你要做的与别人有何不同?你怎么去做?你准备由谁来做?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你做需要多少经费?你已经做过什么?在申请书中对上述8个问题表述清楚,以赢得评审专家的好评,使自己申报的科研项目获得立项。  相似文献   

20.
正度假有利健康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工作太忙太累,以致于身心疲惫?当你因身体顶不住工作压力而去看医生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医生们给出的建议是让你去度假或者逃离工作。这种建议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很多人能够直观地感觉到:改善健康会是假期能够带给我们的首要好处,而且已经有不少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比如,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和波士顿大学做过的一项健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