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3月7日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诞辰100周年.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科学事业的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不仅在地理学、气象学等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开创我国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2.
赵松乔 《资源科学》1986,8(3):12-13
我国领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社会条件的限制,迄解放初期,自然资源的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特别是广大的边疆地区,在科学资料上接近空白状态,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并由副院长、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教授亲自负责,从而迅速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1-443,477
1 项目顾问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 195 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 ,196 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0— 1982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联合会 (ICSU)副主席。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考察研究 ,在土壤地理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领域成绩显著。 2 0世纪 70— 90年代主持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张九辰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5-31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领域在20世纪50、60年代成立的研究所、考察队与专业委员会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在推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学术机构的建立原因和背景,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功能;探讨了这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互补关系。希望本项研究,能够反映出新中国初期科学研究与国家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资源科学》2001,23(Z1):1-2
本站位于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虾蚣塘,江西省的南端,龙南县境内,南接粤北山区.约为24°33N, 114°27'E,海拔580m. l979年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成立,由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代管,于1980年 选择本站所在地进行南方山区天然林的定位研究,1981年建站.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结束后,本站归属原中国 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86年秋,在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工作会议上本站被确定为院级野外台站并正 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委员会九连山森林生态研究站,2000年因中国科学院内部研究所整合而改属地 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综合考察委员会从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竺可桢教授主持下建立以来,经历了艰苦曲折的三十个春秋。畜牧业是其主要考察研究内容之一,溯其研究历史则不仅始于1956年,而应从1951年组建的西藏工作队的考察开始。 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说明,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生产布局综合考察研究工作中的畜牧业研究是一个特定的科学领域,既有别于畜牧业生产技术性的研究,或纯粹经济现象的分析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英文简称IDB)于1980年建立,其前身是由已故著名生物学童第周教授(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领导的动物研究所细胞遗传学研究组.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有了一个能从事现代化科学研究的基地.该所也是目前在亚洲地区唯一的专门从事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机构。现任所长为严绍颐教授.  相似文献   

8.
竺可桢同志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奠基人,是我国自然资源科学事业的先驱。竺可桢同志生前表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他将很大的精力倾注于从事、组织、领导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工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自然资源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以及培养自然资源考察研究人才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今年是竺可桢同志逝世十周年。他虽然离开我们十年了,但从事自然资源考察研究工作的同志们,十分怀念我们的竺老。为了缅怀竺可桢同志对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的贡献,传播他渊博的学术见解和深远的科学预见,寄托我们的思念,本刊转载竺可桢同志的遗作《十年来的综合考察》,同时刊载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纪念竺可桢同志写的《深切怀念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奠基人——竺可桢同志》。学习、继承竺可桢同志有关自然资源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以促进它更好的发展,使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工作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孙鸿烈 《资源科学》1997,19(5):83-84
评介《土地资源学概论》孙鸿烈(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陈百明研究员撰写的专著《土地资源学概论》于1996年11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在汲取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国土资源综合考察和发展战略研究于1992年9月11日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任务系1986年应西南四省(区)五方(川、滇、黔、桂、渝)经济协调组织的要求,经国务院批示下达,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院内外40多个单位、4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下,组成中国科学院西  相似文献   

11.
孙九林,1937年生,江苏盐城人。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西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及南京师范大学讲座教授,世界数据系统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正石玉林,福建长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境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是我国著名的土地资源专家,为我国土地资源与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是国家1978年制定的重点科学技术项目第一项“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研究项目的一个课题,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达任务,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是一个从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材料科学研究的专业研究单位。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硅酸盐研究室,1960年3月单独建所。现任所长郭景坤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化学家严东生教授为名誉所长。该所现有10个研究室,4 个技术室及情报研究室,还有1个综合工厂和1个中试基地。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解决新技术所需要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人工晶体、特种玻璃及非晶态  相似文献   

15.
德国、荷兰的区域规划与区域开发──考察莱茵河的启示孙尚志(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1993年10月28日至11月21日,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先后对德国和荷兰的莱...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编委会在京编委举行会议《自然资源》京区编委于1993年12月ZI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举行座谈会。会议由《自然资源》主编程鸿先生主持。副主编江爱良先生及现任练考会副主任(具体分管编辑出版工作)、编委孙九林先生等编委,及《自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建立于1978年5月,其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治沙队。该所以沙漠和沙漠化为研究对象,以风沙灾害防冶和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改善及国土整治为研究内容,属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为主的研究机构。下设沙漠化及风沙、沙区农业自然资源、干旱区生态及流沙固定、自然条件综合研究、沙漠化监测及遥感、物质成分综合分析、仪  相似文献   

18.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mmittee of Space Research简称COSPAR)磁层会议于1996年4月15日—19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会议的正副主席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空间的副院长,COSPAR中国委员会主席严义埙教授和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G.Haerendel教授担任。参加会  相似文献   

19.
石玉林 《资源科学》1986,8(3):54-57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已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先后组织了30多个大大小小的综合考察队,开展了东北、黄土高原、内蒙古、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华南及南方山地等以区域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考察研究。土地资源是在综合考察研究中逐步地形成和发展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土地资源学,开拓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我自1956年参加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开始,从事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至今已整整30a了。在此期间,由于国家生产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自然资源研究专业队伍不断壮大,这方面的工作已由50年代开始的地区综合考察转化为70年代的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现在到了80年代,工作重点又转向自然资源的研究,这是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后的必然趋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