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在日内瓦举行的感知中国·日内瓦行大型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此次图片展共展出图片60余幅,内容涉及农业、工业、教育、医疗、城市建设、文娱体育等多个领域。感知中国活动是国务院新闻办在世界各地组织的一个品牌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10,(4):50-50
2010年3月3日晚,“走近中国图片展”开幕式在位于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雷德曼国际学校分校举办。开幕式由该学院副院长萨莉·雷德曼女士主持。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赵军、贝尔谢巴市副市长塔尔·埃拉尔先生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3.
正4月3日至30日,"丝路起点美丽西安"大型图片展在韩国庆州艺术殿堂隆重举办,中韩共同庆祝西安、庆州缔结友城20周年,两市各界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图片展原定展期为4月3日至10日,由于其特色鲜明、角度新颖、内容丰富,每天都会吸引大量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驻足观赏、热烈交流,从而刮起一股强劲的"美丽西安风",应庆州市政府之邀,展期延至4月底。西安与庆州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自1994年  相似文献   

4.
马琳 《文化学刊》2010,(5):17-20
"三贴近"是党对文艺创作所提出的创作原则,其中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主旋律"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内核,反映了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文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使文艺作品实现主旋律的价值与意义,"三贴近"是弘扬文艺主旋律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眼中的中国文化"调查为基础,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详细描述了中、外学生对中国文化在关注核心、了解重点和期待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对外文化推广过程中"文化"的内涵,剖析了导致中、外学生对中国文化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而结合我国对外文化推广的现状阐明了对外文化推广过程中"三贴近"原则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最后本文还结合此次调查结果论述了文化因素在翻译课程建设中所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正5月20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主办,人民画报社、韩国联合通讯社共同承办的"美丽中国美丽韩国"图片展开幕式暨人民画报专刊首发式在韩国济州岛济州国际和平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童刚,以及韩国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际化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刚刚起步,外宣工作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中国日报》专题部专门开辟的《国企专版》(SOE Special),对国有企业的外宣报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对于如何在国企报道中落实外宣工作“三贴近”原则,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网陈方在外文局举办的编校考试中,在回答关于如何准备采访即将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策划意见一题时,只用190个中文字做了策划意见,言简意赅,非常到位。从她下面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绩并非偶然,反映出一个对外记者平时积累而形成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9.
陈方 《对外大传播》2009,(11):30-31
中国网陈方在外文局举办的编校考试中,在回答关于如何准备采访即将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策划意见一题时,只用190个中文字做了策划意见,言简意赅,非常到位。从她下面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成绩并非偶然,反映出一个对外记者平时积累而形成的深厚底蕴。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的城市形象在国际舆论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北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它充满活力,同时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北京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频频成为国际舆论批评的焦点。本文旨在研究北京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效果问题,调查国际受众对北京城市形象的认知状况,评估北京在国际上的形象传播现状。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央电视台在俄语频道开播《观点》节目,是为提高对外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节目样态做出的尝试。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围坐在圆桌旁,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讨论热点民生话题,探究因中外文化差异导致的认识分歧,淡化了访谈的严肃性,强调人情味、趣味性、戏剧性,集信息传播、制造幽默、辨明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是俄语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9,(10):51-52
编者按 2009年初上海举办的世博推介伦敦“上海周”活动,以上海与伦敦之间富有创意的“对话”为主线,精心策划、创意实施、聚焦主流、注重实效,取得了成功经验。我刊上海世博会专页将分两期对伦敦“上海周”活动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非媒体关于"中国工程"的报道,探讨如何让对非报道贴近非洲受众的心理,从而提升对非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如何‘知己知彼’更好地走近受众群?”这是一个涉及领域很广的话题,但问题的解决又的确迫在眉睫。当本刊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进行的简短交流中,却感到他用“事实”二字,道出了新闻传播的内涵,他说:“外宣从文化渗透力来讲,要利用人类共同的表达方式来提高表达效果,容易打动人心的是事实,大家都信奉事实。比如说这个山是800米高,那它就是800米高。也要讲情感,这也是人心最容易被打动的地方。外宣也充分体现人情味。还要互相尊重,不强加于人。只有尊重对方,才能被接受。当然还可以归纳的还有很多。但都要注意‘中国立场,国际表达’。”为了做好这组题目,本刊在与媒体的领军人物沟通的基础上,采访了一系列对国际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专家、学者,至此,我们有一种深切的体会,媒体在传播中需要借助专家、学者的智慧,而专家、学者也乐意倾听来自“第一线”的媒体人新鲜出炉的对现实的感受和思考。而这两者的深入结合,将有利于更好地解读、贯彻、执行党的关于外宣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中国的外宣事业带来裨益。  相似文献   

15.
张胜培 《职业圈》2010,(6):81-82
对后勤服务中心来说,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如今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愈来愈大。因此,可以说后勤中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它。文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国外媒体对中国众多城市的各类型报道中,北京作为首都,无疑是被关注最多的城市。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国际受众对北京城市形象的认知状况和国际受众在获得这种认识的过程中接触和使用各种传播渠道的情况,探讨国际传播过程中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北京城市形象的设计、构建与传播提供参考。此项调查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问卷语言为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借鉴文化自组织理论,分析汉中市"农二哥"诗社自组织建设历史成就与现实困境。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农二哥"诗社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赋予新的价值追求与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两会”在全世界受到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比如今年报名采访“两会”的外国记人数就增加15%。毫无疑问,“两会”已经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契机。如何抓住类似“两会”这样的一年等一回的难得机遇,充分实现中国向世界的有效传播,确实应成为每一个外宣工作,特别是发挥着外宣主渠道作用的新华社记编辑们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中旬,海外社交媒体和网站被一幅"雨伞爸爸"(Umbrella Dad)的图片刷屏:一位父亲在雨中为年幼的儿子撑起雨伞,而自己则暴露在雨中被淋透。根据w w w.inquisitr.com,这张照片9月14日访问量达到320万。该网站称,在"这个坏消息充斥头版的世界","雨伞爸爸"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暖心"的故事。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照片走红的原因。西方媒体长久以来为博取眼球单方面为受众提供大  相似文献   

20.
读者是刊物生存的基础。如何贴近读者,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同时,并不完全等同于消费类刊物的是,《中国画报》肩负着国家对外宣传的责任,它的编辑方针要求我们“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客观报道真实的中国”。怎样将外宣使命与读者需求两者更紧密地结合,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