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2.
周舟  饶胜 《文教资料》2020,(5):86-87
平原省的文物管理工作是在当地文物被大量破坏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平原省人民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确立文物管理的基本方针,采取加强文物立法、兴建博物馆、开展反盗宝运动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平原省文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在外,对一些古迹术语的理解是有必要的,下面就试举几种常见术语。石刻凡在石制品上镌刻的文字、图案、人物等都属于石刻范畴,包括碑碣等石刻品。摩崖石刻在石壁上依势开凿的文字、诗句、佛像等。佛像也称"摩崖造像"。  相似文献   

4.
针对拉达克地区8—12世纪的一批佛教石刻造像,在系统整理造像遗存的基础上,结合造像题记、地理位置及历史文献,对石刻造像的赞助人、造像题材、开凿意图、造像功能及其背后所呈现的阿里三围对吐蕃王朝遗产的承续关系进行讨论。拉达克地区石刻造像是在藏族人主导下所建的,其时间从吐蕃王朝中后期持续到阿里三围初期,石刻造像传统的延续反映出两代不同政权之间的文化接续;吐蕃王朝时期石刻造像题材以大日如来佛为主,阿里三围初期石刻造像则更流行菩萨题材,石刻造像题材的转变与政权更迭后的宗教政策有关;造像题记所载人物皆为王公贵族,造像所处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政治军事活动相契合,展现出石刻造像始终承载的军政象征等多重历史意涵。  相似文献   

5.
洛阳龙门石窟造像凝聚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达到了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及其造型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对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造型艺术应用价值的剖析,挖掘其在洛阳唐三彩造型设计发展方面的应用价值,从而从中汲取其造型艺术的精华元素,改变洛阳唐三彩造型单一的局面,推动洛阳唐三彩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试析西藏东部新发现的两处早期石刻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巍 《家教指南》2003,(5):9-15
本文详细介绍了西藏昌都地区的两处早期石刻造像———扎果西沟石刻造像和朗巴朗则造像 ,并认为极可能是吐蕃时期的造像遗存。这一发现 ,增添了西藏东部地区早期石刻造像遗迹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保存至今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建筑,是石窟寺在中国发展的最后一个历程的重要实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文章从环境、空间、艺术、文化等角度,解读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4种基本特征,指出了研究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地面文物是指各个历史时期遗存在地面上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荆门地处湖北腹地,历史悠久,遗存至今的古塔、古桥、古楼、石刻、古民居、古遗迹等珍贵的  相似文献   

9.
地衣对南京石刻文物侵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衣对石刻文物形成的微观喀斯特侵蚀作用,已经引起了地衣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南京石刻文物上的地衣种类和侵蚀程度;介绍了地衣生物侵蚀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提出了保护南京石刻文物的建议。 地衣是藻类和菌物共生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原植体生物。其对外界逆境有着巨大的忍耐能力,生命力顽强,因此,地衣的分布十分广泛。从地球两极到赤道丛林;从平原海岸到高山荒漠都有地衣的踪迹。地衣能在树皮、土表、岩石、墙壁甚至金属玻璃等基物上生长。然而.每一种地衣对其着生的基物种类生态条件十分敏感,它们只在适合的小生境中生长。有些生长在石灰岩等碳酸盐岩表面的地衣是喜钙性地衣,这些地衣是生物微观喀斯特侵蚀过程的一个重要营力。  相似文献   

10.
杨粲,南宋宁宗嘉泰初年袭职的“播州安抚使”.其墓位于遵义市南约10公里的皇坟嘴,墓室中保留了大量石刻,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等多种纹样,丰富精美,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时当地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的四对龙虎盘柱,生动灵活,极具文物研究价值与艺术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安岳石刻普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岳,古普州治,地处川中腹地,位于成渝古道中点。全县面积2670余平方公里,人口151万,辖10区93乡936村。地形以丘陵为主,石材资源丰富,自古以“石秀”名闻蜀中。安岳石刻,主要是摩崖造像。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文物普查和复查,基本弄清了全县石刻的分布和现状。全县计有摩崖造像132处,其规模大小不等,造像数量或一尊,或数  相似文献   

12.
鲁迅到北京后,曾对绍兴的碑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写出了《会稽禹庙窆石考》和《南齐“吕超墓志”跋》等文章。成为鲁迅考古著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城绍兴历史悠久,从越王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在会稽山麓沼泽平原上,利用八个孤立小丘建立山阴小城算起,也已有了二千四百多年历史。由于其历史的悠久,绍兴古代碑刻不少,当时较集中的有三处:绍兴府孔庙碑林、兰亭和禹陵。此外,还有下方桥石佛寺和柯岩的石刻造像,以及卧龙山、望仙桥、跳山等处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13.
五峰山东魏一百三十四人造像碑座自清代就被发现和著录,但至今研究甚少.该碑座题记所列像主、维那等职,反映了北朝时期泰山地区民间的邑义造像组织结构及其活动特点.根据其它地区同时代佛教石刻造像分析,该造像碑原佚造像的主要特征为舟形背光上刻飞天拱卫宝塔的佛与菩萨造像组合.该碑座之僧图体现的是罗睺罗奉献释迦欢喜丸情节.  相似文献   

14.
以燕园石刻文物为核心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全景摄影、近景摄影测量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对这些石刻文物遗存的确切分布位置、现状环境、空间形态和石刻纹理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记录,结合SketchUp等软件完成相应数据处理和制图工作,建立一个燕园文物数字博物馆。除此之外,利用ArcGIS二次开发平台,设计燕园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文物保护的可视化与科学化管理。为进一步促进GIS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为文物的数字化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炳灵寺石窟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现存洞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尊。开创于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至明,历代续有开凿修缮。特别是第169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窟内保存着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造像题记和西秦时代的造像及壁画,反映了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我国石窟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由王亨通、杜斗城主编的《炳灵寺石窟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自50年代以来至今天空炳灵寺石窟的论文、介绍60余篇,由炳录寺文物保篇所编印…  相似文献   

16.
四川乐山市夹江千佛岩唐代造像的尾部千佛山中,有一处造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优秀石刻——金像寺,它是乐山明代造像的代表作,不仅从佛像组合排列,雕刻技艺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体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并融和了禅宗和密宗两种造像特色为一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面观音石窟气势宏伟,造像石窟完整精细"色彩装饰华丽",反映了明代乐山造像最高水平。研究金像寺石刻对了解乐山佛教造像,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商丘现存碑刻具有岁月久远、空间跨度较大的特点。从存藏的方式来看,分公藏及民间散存。商丘现存石刻可分刻石、碑碣、摩崖、墓志、经幢、石柱铭刻、造像题记、石刻画像题字、建筑铭刻九大类。通过对商丘现存石刻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研究,详细描述商丘石刻的存世数量、时代分期、地理分布、形制分类和丰厚内容,评估商丘石刻的重要价值,可为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四川乐山市夹江千佛岩唐代造像的尾部千佛山中,有一处造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优秀石刻——金像寺,它是乐山明代造像的代表作,不仅从佛像组合排列,雕刻技艺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体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并融和了禅宗和密宗两种造像特色为一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面观音石窟气势宏伟,造像石窟完整精细“色彩装饰华丽”,反映了明代乐山造像最高水平。研究金像寺石刻对了解乐山佛教造像,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张宝玺先生主编《甘肃佛教石刻造像》一书 ,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 2 0 0 1年 3月出版。该书是继 1 994年《甘肃石窟艺术·雕塑编》和 1 997年《甘肃石窟艺术·壁画编》之后的续编。书中精选甘肃北凉至明代不同时期的石刻造像、铭记图片 2 90余幅 ,具有很高的佛教艺术价值 ,尤其众多铭文题记 ,多具书法价值 ,其内容更是珍贵的文史资料。书中还有张宝玺先生对甘肃历代石造像的翔实考证以及殷光明先生对河西地区佛塔造型之源流的论述 ,并附有造像的详细说明和铭文记录。该书不但图录具有丰富的史料性 ,而且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甘肃佛教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与佛道混合造像碑上的一些典型石刻图像进行考释和解读,可以发现当时佛道信徒在建造造像碑时就把早期的神仙传说题材作为其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在造像碑上刻画大量表现传统宗教中的长生和成仙思想的图像.这对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整体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该地区造像碑从一开始就与我国传统宗教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