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长领导力体现在教师发展引领力,学校效能提升力,多元关系构建力等方面.校长必须要提升办学理念,通过提高校长综合发展能力,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创新培训方式等途径实现校长领导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已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和完善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保障制度,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学科的教学质量,推动了新课程改革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活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使学校成为为教师和学生缔造幸福的场所。校长可以通过积极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创设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人尽其才地安排教师工作、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优化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等策略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摘要:校长的教育领导能力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教育领导能力,世界各国都在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机制。美国通过制定校长专业标准、建立校长资格证书制度、完善校长培训机制来帮助和督促中小学校长提高自身的相应素质和能力,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臻 《上海教育》2013,(4):165-165
学校要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和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更新管理的行为习惯,逐步建立新的管理文化和质量文化。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学校要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和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更新管理的行为习惯,逐步建立新的管理文化和质量文化。崧泽学校在研究和实践中紧紧地抓住提高教师素养这一关键因素,有步骤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管理改革主要围绕扎实两个基础、建立两个规范、落实五项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主要有管理者、学校、教师三个层面。形成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对策包括:(1)校长任用制改革;(2)发展性的校长评价理念;(3)正确认识教师工作与学习的关系;(4)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5)建立共同愿景;(6)与教师实现信息共享。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学校内部合作机制、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倡导教师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使学校成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和社区。  相似文献   

7.
当前,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是提升课程领导力。随着学校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主要策略是:理念引领,建立制度;深入课堂,关注过程;团队合作,整体提升等策略。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确立有效的课程改革理念,着重于教师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确保学生学习品质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王京 《中小学校长》2022,(1):6-9+43+85
近年来,哈尔滨新区实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区管校聘"和绩效考核制度,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改革举措,旨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学校人事管理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深入调查,在总结新区"区管校聘"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情况的基础上,从现状问题、发展成效、优化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提出建议性意见,为激发教师动力、增强职业自信、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合格校长须过好"四关" 1.科学管理关 A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上台后风风火火,按照自己的设想对学校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制定了"教职工签到签出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教师请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以显示自己独到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然而由于决策不妥,执行力又差,学校管理一片混乱.几年下来,好端端的学校成了一个"烂摊子",学生成绩不提高,教师专业不发展,学校档次不提升,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建立合理的校长、教师流动和交流制度,完善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学校赋权带来学校发展及管理模式的转变将校长推到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校长的领导行为在学校变革中举足轻重,而提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力便具有了迫切的现实意义,而从共建区域教育发展的愿景、改革与完善校本管理制度和转变校长专业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着力,则有利于改善校长生存、生活、工作与发展的环境,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推进学校的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2.
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校本研修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动态性和可延续性的教师全员培训方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连市校本研修普遍具有立足教师专业梯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依托多元研修共同体的卓越引领、注重交流展示积淀的研修成果的特点,但研修制度有待完善、研修支持体系有待优化、研修内涵有待丰富、研修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拟通过进一步提高校长校本研修领导力、完善校本研修制度、优化校本研修支持体系、丰富校本研修内涵、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全面提升校本研修质量和效益,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教育。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是第一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  相似文献   

14.
教学胜任力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和关键,强调高绩效水平教师在教学方面所具备的胜任特征。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是民族地区理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不同教师群体的教学胜任力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在高校教师层面要坚守初心、补充知识、提升能力,在学校层面要加强校长引领和教研促进,在制度层面要改革评价、完善培养,以促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胜任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研扶持作为"步步高工程"的主要观察点,主要是通过对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学校校长和各层次教师的多元化培训、对学校专项课题研究的引领等方式,做到对被扶持学校在教研领域的精准帮扶,以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沈嵘 《教育》2015,(6):25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此课程的领导力成为校长的首要能力和核心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不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既是学校管理和校长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也是深层次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十分荣幸,笔者有机会跟随导师张人利校长与其他学员来到一所中学听课,七年级4班某老师执教的第三单元的作文讲评课《画龙点睛——文章结尾的提升》,教师讲评的范文都取自学生,教师语言规范、教学生动,特别在对于  相似文献   

17.
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制度路径,应通过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为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教育管理方式包括教育行政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转变教育行政方式,关键是政府要加强教育宏观统筹,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转变教育资源管理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建立教育问责制度,完善发展目标的实现机制。转变学校管理方式,重点是学校要明确服务教育教学的目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校长教学领导水平,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科学管理学校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家有关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城市学校不愿放走优秀教师、教师群体热情不高且适应困难、政策实施效果欠佳等运行不畅的困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城乡差距、政策的合法性危机、管理部门协调失衡以及执行权责的下移是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协调各方利益、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及配套经费保障体系、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多种措施,来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9.
康学良 《成才之路》2020,(11):37-38
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有:完善学校领导制度,落实校长责任制;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思维;完善学校的管理机构及制度;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潜力与特质。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