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已是普通民众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身损害侵权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机关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开始高度关注,相继建立起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原则、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形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则,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归责原则,建立了区分处理的模式,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序上保护了受害人的权利,但还是有其弊端,应当采用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已是普通民众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身损害侵权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机关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开始高度关注,相继建立起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原则、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形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则,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归责原则,建立了区分处理的模式,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序上保护了受害人的权利,但还是有其弊端,应当采用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无人驾驶领域,依靠数据+算法支撑的智能系统将全权替代人类驾驶行为,无人驾驶汽车也因此具备高度"自主性"。其所引发交通事故侵权致损时,至少在责任主体认定、二元归责原则适用和责任类型划分等方面给现行侵权法提出挑战。而赋予无人驾驶汽车独立法律人格既与法理不符,也难应对司法实践。故我国侵权法宜通过确立三元归责原则体系(过错+无过错+公平责任),建构"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相结合的适用规则,并以建立无人驾驶汽车责任强制保险为配套机制的进路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从登记行为的性质、保障权利人利益等角度出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1条中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认定为民事侵权赔偿责任更为恰当。同时,按产生错误登记的不同情形,不动产错误登记侵权责任形态应该被分为自己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按份责任。对于归责原则,在解释论上,对登记机构的归责仍应适用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在立法论上,该归责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中的过错推定规则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以行为能力之不同作为区分适用不同归责原则的依据存在诸多矛盾和不合理之处,未明确排除公平责任的适用,也具有危险性.从应然角度,应将过错推定责任作为教育机构在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中的一般归责原则,排除公平分担规则的适用.为弥补侵权法规定之不足,政府应设立学生伤害事故基金来解决教育机构无过错情形下的损失分担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抛掷物侵权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侵权行为。新近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确立了建筑物抛掷物侵权责任的一般适用规则。在准确理解法条的前提下,司法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内容:建筑物抛掷物侵权责任是行为推定责任而不是过错推定责任;刑事侦查程序在此类案件中应当加以前置;推定行为人承担的责任是公平责任、补偿责任和按份责任。当然,《侵权责任法》的功能和其所承担的任务应有所限制。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商业保险制度的不断成熟,这一规定有必要删除。  相似文献   

7.
动物引起损害的严格责任在英美侵权法史上由来已久,英美侵权法根据动物损害的对象不同适用不同的原则。当动物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时,如果是野性动物或者是具有野性倾向的动物造成损害,法律适用的是严格责任原则,如果是家畜造成损害法律适用的过错责任原则。在这大的原则下存在一些例外。当动物造成财产损害时,法律就不对动物进行区分而统一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产品侵权责任中,产品代言人基于消费者的合理信赖而对消费者产生了相应的注意义务,而代言人和产品生产者之间不仅基于代言合同而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还由于二者的实际行为而产生了事实上的合伙关系,这种法律地位构成产品代言人承担产品侵权责任的基础.不同行为模式下产品代言人的侵权责任并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分析.为了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在追究代言人的侵权责任时还应适用特殊侵权的过错推定原则,使举证责任倒置,减轻消费者的举证负担.  相似文献   

9.
确定教育机构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需要对此类事故进行类型分析;学生伤害事故可分为教育机构行为致害事故和与教育机构履行教育管理职责有关事故两大类;对于教育机构行为致害事故,应根据事故性质依照《侵权责任法》相应规则确定归责原则;对于与教育机构履行教育管理职责有关事故,则应适用该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别规定,即区分受害学生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分别适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和一般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高空掷物侵权作为民法中的特殊侵权行为,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其行为主体的难确定性,导致对该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形态的认定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对侵权责任形态的构成要件以及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的界定,认为在该侵权行为的责任认定上,应当适用公平原则,由建筑物的相关使用人共同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责任形态为分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行政侵权和民事侵权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侵权行为,其承担责任的主体和归责原则都完全不同.但是在实践中,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共同侵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对于这类案件的赔偿责任的分担,法律甚至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实际处理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为出发点,拟从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的特点、归责原则等方面来阐述作者对这类案件赔偿责任如何分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远程医疗中,发生患者损害后如何承担侵权责任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尚不明晰.立法、司法、行政三方对此看法不一,并且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传统以指示监督关系为基础的替代责任论并不适用于远程医疗,其既不能合理解释近端医疗机构缘何为远端医生的行为承担责任,也无法涵盖除远程会诊之外其他远程医疗形态的责任承担情形.医疗组织体系论以医疗行为所属组织体系为归责基础,不仅符合《民法典》第1218条的真实意旨,而且能够更好地适用于远程医疗.对于医疗行为所属组织体系的判断,宜将直接控制原则与医疗决策原则相结合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不同形态的远程医疗也有着相应的侵权责任承担规则.  相似文献   

13.
民法通则第125条规定了“地面施工侵权责任”,国内法学界对该条规定的理解,不论是侵权致因还是归责原则,或是构成要件以及抗辩事由,均有见仁见智之别。“地面施工侵权责任”是行为致损的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归责方法采用“过错推定”的特别适用形式。“地面施工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具有特殊性,其中对加害人过错的举证采用“事实自证”的原则。“地面施工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只有不可抗力。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具体适用归责原则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议的论题,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应当以是否坚持侵权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宗旨、是否坚持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上考虑,来确定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而非无过错原则或混合原则.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应当是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分散损害的一种努力,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有适用的空间。作为普通归责方法的一种例外,其适用范围的大小及调整行为的性质不应成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应当受到规制:一是必须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二是必须依据公平观念确定责任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6.
对环境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制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大都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其法理基础在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受害人带来了损害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许多污染行为却并无过错甚至合法;传统民法过措责任原则难以对环境侵害提供充分、有效的救济,因而要求在环境侵权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无过措责任原则的出现和广泛适用作为对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和20世纪法律由个人本位发展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并重的过程相一致的。在现代侵权行为法中,无过偌责任已成为一项基本归责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一起构成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过程。然而实践证明,无过错责任在保护受害人的同时,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从预防环境侵权的角度来看,无过错责任并不能充分激励加害人采取预防措施。无过错责任固有的缺陷使得单一的归责原则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环境侵权纠纷,建立一个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并存的归责原则体系是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在合理配置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的过程中,引起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的类型以及加害主体和加害行为是否具有营业性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太原大学学报》2015,(4):59-63
未成年人侵权是侵权法中特殊而又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未成年人恶性侵权案件多发,现实的需要凸显出立法的不足,我国对未成年人侵权的立法存在诸多问题,甚至并没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可以作为侵权责任的主体。法律应当明确未成年人可以作为侵权责任主体,并适用自己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立法要在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和兼顾作为特殊侵权主体的未成年人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对侵权主体的认定、归责原则、举证责任、责任范围都会产生影响;基于不同侵权主体所应承担的注意义务的差别,应分别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形式应当充分考虑网络隐私权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侵权法原则的确立,是侵权法体系完善的需要,也是法治社会权利保障的需要。侵权法原则体现着侵权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侵权法应确立其五大原则:权利保障原则、侵权法定原则、责任公平原则、救济合理原则及利益衡平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侵权法学科体系,充分发挥侵权法保障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