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秀水 《考试周刊》2014,(45):48-48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识字模式进行探索改革。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让一个个陌生的汉字"活"起来。学生轻松识字了,识字就不再是学生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2.
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质量。识字教学不仅仅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完成对所学汉字  相似文献   

3.
为打造"快乐思考,设谜猜字,遇见最活泼汉字"的高效识字课堂,作者研究趣味字谜识字法在低年级识字课堂中的运用及作用。该方法是发挥汉字笔画、结构的组合特点及特有的联想功能,引导学生将汉字创编成字谜识记汉字方法。课堂实证研究表明,不仅能让学生高效识字,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力和汉字审美能力,提高自主识字能力,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莹红 《考试周刊》2014,(81):52-52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基础。把汉字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小游戏,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主动识字,有效识字,是我们努力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提高识字能力的基础上,学生一定会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进而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字族式”教学是根据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的特点,将具有相同“构形母体”、音形相近的常用汉字归为一族,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形意结合,巧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以创新、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自学识字能力、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合作能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识字、写字教学则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认识好汉字、书写好汉字,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好汉字、书写好汉字。在学生认识汉字、书写汉字、理解汉字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基于学生识字写字的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识字,理解汉字的意思,这样才能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识字,还应从结构和造字方法上辅助识字,识字教学趣味性更强,学生了解到汉字产生过程,强化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本文结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识字教学现状,提供了语文"字理识字"教学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识字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样一来,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觉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与精彩。本文试图用创新地识字方法对识字教学进行探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识字,从而把语文的基础打好,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相似文献   

9.
低年段的识字课基本上从字到词进行,运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呈现,中高年段也多为机械认知而不是通过意义建构来识记生字.这样下去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错别字多,还容易回生,认记汉字不够深刻,学过的汉字不会运用或者同音、形近字等混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不到实质的提高. 本文所提的整体识字,意在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充分挖掘汉字的内涵,从识字教学的整体出发,真正把汉字的"音、形、义"及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统一起来,从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探求识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注重识字,尤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会教给他们一些识字的方法,认为这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也有意安排了一些识字法,有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和归类识字法等,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方法,对形声字、象形字和会意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它们的基本规律。本文主要以形声字进行归类识字教学加以探讨,教师通过汉字造字原理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从而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设计理念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实现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现代汉字与古汉字、教学资源的打通与融合,提高识字、写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随文识字"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将汉字与文章相结合,根据人对于知识记忆的规律,为学生汉字学习营造真实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能够将"随文识字"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良好运用,就能够让学生将汉字的音形灵活掌握,提高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能力,推动学  相似文献   

13.
<正>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的汉字是有理据的。几千年过去了,汉字依然顽强地维护着表意文字的特点,绝大部分的汉字依然是可以进行字理解析的。2022年版课标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要“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按照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是中国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但是在课标中如此明确地提出“字理识字”这一概念还是第一次,并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14.
董敏 《课外阅读》2011,(10):161-16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地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增强学习效果,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如果遵循其规律系统地认知,则可事半功倍。识字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认字,还要把学生引入汉字的王国,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来龙去脉,使祖国的语言文字变得神圣,使汉字学习成为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下面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策略。解析汉字构形激发儿童识字兴趣科学分析汉字构形是识字教学应有的步骤,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即学习语文的能力。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长期以来,笔者为了走出教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教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新学期伊始,笔者重点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给学生讲汉字的特点和规律等,提早给学生传授识字的方法。笔者把汉字的识字方法归纳为五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和写(端正书写)。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识字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育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苏教版的低段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两个单独的集中识字单元,对汉字进行归类编排,集中学习,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增加识字量,但集中识字也有弱点:与阅读分开,孤立地教生字,学生往往“就字论字”,影响书面语言的发展。如何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识字上也得到提高呢?我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尝试: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濡染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汉字尤其如此。小学生由于受年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对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及汉字的艺术美不甚了解,但对这方面的知识却非常好…  相似文献   

18.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它代表着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中国厚重历史文化的缩影。本文由两节识字课引发思考,如何立足课堂让识字教学高效而丰满,从而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同时指出识字教学要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识字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学会汉字的能力,它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识字能力,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大纲提出的学会2500个汉字的任务,改变当前识字教学中由教师逐个地教,学生大量练写,课业负担较重的局面,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学生有了识字能力,在生字面前可以无师自通,在阅读或作文中,就能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方面的疑难问题。这就为独立阅读、顺利地进行书面表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在教学生识字的同时,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具备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方法,才能独立识字呢?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按笔顺规则使用铅笔写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激发和提高书写汉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