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市政府在地市普通高校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市普通高校和地市政府虽处一地,却无隶属关系,但从相互发展的角度出发,地市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地市普通高校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应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发挥其规划、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促进地市普通高校发展壮大,推动地域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市新上本科普通高校在人才、智力、信息、人缘、地缘、特色等十个方面有其相对优势,但也存在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办学历史短、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十个方面的劣势。因此,作为地市高校,要克服盲目追求高层次、跟随模仿、盲目引进人才、与地市经济脱节、形式主义、盲目乐观、自我封闭等十个方面的倾向。根据地市实际,采取恰当进行目标和层次定位、适度进行规模扩张、打造自己的特色、量力引进入才、主动与地市经济相结合、更新观念、强化奋斗意识、增强改革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营造开放的氛围等十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管理指向是国务院和省级政府,但当地级市利用国家政策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机遇举办了高等院校时,地市政府同样履行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具有一定的管理地市高校的权责。在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约束情况下,地市政府管理地市高校的权责,除作为下级政府要与上级政府一起完成提供教育服务的任务外,更多的是运用拥有的权力来实现举办所属高校的目的。地市政府管理所属高校中存在着权力扩张与责任缺失的问题。地市政府履行管理所属高校权责时,应把握好与学校自主办学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体现为人们的大学价值理念、理想与现实的大学教育之间的距离、差异和冲突。要继续从应然的角度对大学教育进行思考、探究与设计,坚持大学教育理念的理想性、超前性和引领作用,使之与现实的大学教育实践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要积极促进实然的大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亦即应然的目标和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确定,其核心是学生权利范围及其法律保障问题。目前我国立法对普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界定不明,学界对此看法不一,法院司法实践当中的做法也不一致。我们要在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基础上,正确辨析普通高校与学生之间具有的三重法律关系,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科研是以职业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职业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职业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它的应然取向是理论与实践在更高层次上结合,是职业教育理论发展的质的飞跃。它的实然现状是职业教育科研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且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职业教育科研进行应然探索和实然分析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具有十分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形式,盗窃罪法定刑的历史流变映射出不同的法律价值观。在当下以人为本的社会语境下,以维护财产利益的盗窃罪仍然固守着重刑主义的阵脚,显然不合时宜。如何实现盗窃罪法定刑理性化设计,已成为学者们应然性的思考。摒弃盗窃罪法定刑重刑倾向,合理确定盗窃罪数额标准,乃是盗窃罪法定刑走向合理化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行产品质量法规定了政府在解决经济领域的产品质量问题时的诸多行政措施,同时将本属于私法的规范纳入其中。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管制经济的特征和政府干预经济中的依靠行政手段治市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定式。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未来产品质量法的完善,应该定位于经济法的特征和解决市场失灵,矫正企业交易行为外部性的作用上。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养的应然与实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养的应然分析阐明,高校辅导员的素养结构是一个由价值维度、能力维度和知识维度构成的“三维”结构。基于调查的实然分析表明:目前辅导员队伍的价值维度素养整体较高,能力维度素养尚不能充分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知识维度素养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高校辅导员素养的提升策略是进修培训、学历提升、交流研讨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地市高校发展的若干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情况和分析说明,地市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首位是经费问题,第二位是体制问题.因此,地市高校发展必须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政治推力、地方经济支撑力、人口张力等因素,力避数量增长失度;地市高校投资体制,既要有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省市共建的基本规定,又应有各级政府按不同比例分担教育事业经费的具体办法;地市高校发展还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其本身亦需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作为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调查情况和分析说明,地市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首位是经费问题,第二位是体制问题。因此,地市高校发展必须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政治推力、地方经济支撑力、人口张力等因素,力避数量增长失度;地市高校投资体制,既要有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省市共建的基本规定,又应有各级政府按不同比例分担教育事业经费的具体办法;地市高校发展还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其本身亦需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作为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关系的和谐应该成为二者关系的“实然”,但政治、制度、管理乃至经济层面的诸多元素影响了这一关系的达成。在教育实践中,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控制与被控制的局面。这一扭曲的关系不为我们所推崇和认同,也与我们所要建构的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应然关系相悖。依我们的理解。政府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应然关系应被建构为“契约关系”、“合作关系”与“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地市普通高校的发展对实现湖南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地市普通高校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教育投入不足,学生和教师来源单一,对本地区社会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差以及发展条件与招生规模及就业之间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变观念,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解决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学生就业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最集中的表现,体现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大学校训和大学精神应然关系的判断.二者的实然关系是:大部分高校校训只是从某个侧面、某个角度揭示其大学精神的部分内容,有些校训甚至与其大学精神缺少有机联系.大学校训难以完整准确地展示大学精神的原因源于大学精神及其语言概括的复杂性.此外,还应关注大学校训对大学精神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学校体育造就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体育工作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点带面,尝试性地构建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陶麒芸 《家教世界》2013,(12):267-268
从呱呱坠地我们就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被赋予各种期待,但是连所有的期待者都不知道我们要怎样才能正确实现这些期待。甘肃武威发生的少年连续服毒事件错在谁?虽然人生没有预演,但我们所受的教育不就是在为将来的"演出"做准备吗?他们需要一个出口,我们的教育更需要一个出口。  相似文献   

17.
冯军 《成人教育》2005,(7):13-15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几对矛盾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关系,才能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文化的实然诊断与应然追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文化是由教师独特的知识体系、个人信仰、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系统等构成的复合整体,是支配教师行为方式的深层精神因素,因此,教师文化研究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使教师文化的改进和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我们有必要对实然状态下教师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然状态下教师文化的理性追求,教师应是具有自身价值关怀与专业意识的"人师",教师的权威应依赖于学术素养及专业水平的提高,教师应是一群有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
碎片化学习是信息时代教育的显著特征,但囿于其零碎随意的客观事实而备受争议,深化研究成为必然。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碎片化学习的时空零散、目标模糊、内容庞杂、思维断裂的本质特征,其未来取向必将归于管理整合,表现为时空场域整合、价值定位整合、资源聚类整合及创新动能整合,以有效服务于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助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法立法价值取向的实然社会效应总会与立法者所期待发生的价值牵引发生偏差。侵权责任法立法价值取向的实现存在不可忽视的障碍。立法者赋予侵权责任法利益衡平、区别对待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在司法实践中受到社会外部性的影响,其实然结果出现一定偏差,导致了抑制主体自由、法的确定性失却与不平等性一定程度上加剧的负效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和寻求侵权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契舍点的解决路径,对于缓解侵权责任法立法价值取向在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的二元矛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