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教育反映出一种全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即教育模式应由适应工业化社会结构的对应模式向适应信息化社会结构的对应模式转变、教育目标应由规模化向个性化转变、教育形式应由集中同步学习向个别分散学习转变、教育制度应由统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这一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能使学习者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激活其内在潜能。  相似文献   

2.
学区化管理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各地学区化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学区内学校的资源共享与统一管理。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视角来看,学区化管理在理念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缺失。优质均衡视野下的学区应被赋予和承担更多职能,应更注重文化和精神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学区内学校从"差距合作"走向"差异合作",形成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学区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市场经济的主动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市场经济的主动适应,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中:一、观念应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二、生产(工作)岗位的落实应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向"找米下锅"转变;三、应由"专业对口"向"专业适应"转变;四、既要讲"无私奉献"更要讲"利益驱动";五、创新尤有必要;六、关注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未来知识经济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湖北省教育厅实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我中心校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从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宗旨出发,以优化高效、均衡发展为原则,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配置,统筹城乡教育科学发展,逐步探索出"联校走教"、"资源整合"、"挂职交流"、"以强扶弱"等管理模式,扎实地推进了我学区义务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保障了每个学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由重点发展为主向均衡发展转变、由规模发展为主向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转变、由规范  相似文献   

6.
学区集团化管理是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已成为我国多个区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从政策作用的主客体,教育管理者、教育举办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度,探讨学区集团化管理这一教育政策的实践效果,进一步完善学区集团化管理,要促进"合作利益"的产生和分享,鼓励学区成员参与不同合作群体。  相似文献   

7.
陈振云 《中国教师》2008,(10):62-64
<正>一、把握本质高起点——校本教研的实践定位苍南县是教育大县,又是经济欠发达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且发展不平衡。在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教育要实现三大转变,即由"规模"向"内涵"的转变,由"建大楼"向"育大师"的转变,由"教育大县"向"教育  相似文献   

8.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赋予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重要的责任,要求基础教育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当前提高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面临三个重要转变,即由重点发展为主向均衡发展转变,由规模发展为主向规模与内涵协调发展转变,由规范发展为主向规范与特色协调发展转变。实现这三个转变,也就向当代校长提出了三项重要的使命:第一,切实推进教育公平,以实现由重点发展为主向均衡发展转变。归根结  相似文献   

9.
小康社会的教育需求与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林 《江苏高教》2005,(3):76-78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小康社会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体育改革应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为此,高校体育的目标应由实现阶段性目标向阶段性与终身性相结合目标的转变;体育的内容应由单纯的运动技能教育转变为认知、体能、技能等多元功能教育;体育的方法则应将课程本位教育变革为学生主体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利益博弈、整合与表达的过程,教育政策主体面对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作出一定的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政策价值,经历了由注重补偿和适应向注重引导和超越转变、由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向重视教育能力的提高转变、由倚重单一培训模式向倡导多元培训模式转变、由培养和培训的二元分离向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变的演进路径。展望未来,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政策将从学历补偿走向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教师自我发展、从工作关注走向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教师个性关注、从职业提升走向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生涯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转型期。这种转型主要表现为:在理念上,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培养类型上,由以学术型为主向学术型和专业型并举转变;在培养模式上,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升;在评价方式上,由政府主导向强化第三方评估转变。为适应转型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应做到:树立“质量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以提升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同时还要积极推进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F县学区制改革案例的实证研究。分析学区建设中“教育学区”代替“乡镇行政区”,县教育局的派出机构“学区总校”代替原“乡镇中心校”,被管理对象由“乡镇学校”转向“学区学校”的改革现状,指出为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县政府、县教育局和“学区总校”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县教育局亟待解决四个问题,即加大解决乡“中心校”人员分流与安置的力度;稳步撤销乡“中心校”,完善“学区总校”机构建设;完善对“学区总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理顺“学区总校”与“学区初中”的责权关系。以保障学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都市积极推行"学区制"实践模式,形成了"建设教育主体功能区"、"推进九年一贯制对口入学"、"统筹县域内校际资源"、"立足内涵发展全域整体推进"几种具有特色的运行方式。针对"学区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间的矛盾、资源调配与监管力度不足以及学区内校际间质量差距等问题,建议通过设置学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学区资金保障制度以及构建学区监管评价机制来完善"学区制"实践模式,将其作为进一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湖北省教育厅实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我中心校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从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宗旨出发,以优化高效、均衡发展为原则,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配置,统筹城乡教育科学发展,逐步探索出联校走教、资源整合、挂职交流、以强扶弱等管理模式,扎实地推进了我学区义务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保障了每个学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段飞  郑菊  张薇  王义刚 《辅导员》2014,(12):11-20
正近年来,围绕"创造适合生命健康成长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立足民族,面向世界,健康自信的我"育人目标,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学区立足地域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实施开放办学,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充分发挥中心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引领作用,以高质量的"书香阅读"工程作为系统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根基,并在此基础上整体建构以提升生命质量和发展内涵为特色的艺术教育、生理与心理相融合的生命健康教育和以探索提升国际化能力为导向的新型英语教育,通过多维立体模式促学校稳步提升、学生全面成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均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参考》2013,(5):F0004-F000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提出了"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优质、特色、均衡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学区发挥指导服务、组织协调、监督评价的工作职能;坚持"非必须,不全部;保规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是省域高等教育应守持的基本理念。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省域高等教育作用日渐显著,高等教育理念也日渐由工具价值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回归、从唯规模和速度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从唯经济发展向全面发展转变,凸显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公共利益、提升效益与效率等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威县大力实施学区建设工程,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由普及型向优质型教育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威县原有32个学区,点多面广,教育资源及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渐凸显。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威县教育局从改革教育机制入手,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实施学区建设工程。为确保工作成效,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考虑,立足长远,积极稳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期间,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精神要求,通过建设学区教育共同体,完善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教学水平差距,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为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20.
教材作为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核心教学资源,推动、呈现并实践着"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模式创新,以及开展与其相适应教材建设的路径。"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教材建设理念,应集中体现落实立德树人、实施通识教育和培养"大工程观"。教材建设模式与方法的实践过程须围绕支撑人才培养由智力向综合素质转变,学术观点由定论向学科融合转变,编写队伍由教师向校企协同转变,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师生双向转变,教学模式由传统向"互联网+"转变,建设类型由同质向分类实施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