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庆成立的地票交易所为城乡土地流转开辟了新的路径,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也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放弃了理性假设所要求的完美预期,而是以有限理性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一个正式的制度变迁模型,旨在说明这种地票制度变迁是如何随着中央政府的意识形态调整而逐渐演进的。在此框架下,我国的地票交易改革将有可能收敛于一个完全改革的均衡状态,但这一均衡结果将受制于由此制度变迁所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成本,即是以企业能够提供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2007年重庆市被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其中户籍制度、地票制度、"三权"抵押融资等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利用合成控制法分析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没有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2011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的降幅为12.7%,而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实际降幅为21.8%,即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使其城乡居民收入比多下降了0.37。可见,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的统筹城乡改革通过促进资源自由流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对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资源错配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破除对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票作为权利价值凭证,具备可流动性;地票二级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地票市场的发展、交易体系的完善以及地票持有者和需求者的利益保障,也符合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重庆地票交易量逐年扩大,交易均价稳步上升,质押规模也越来越大,基本具备了开放地票二级市场的条件。开放地票二级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地票一级市场,控制不合理的市场炒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交易信息平台和严格的监督制度。目前重庆可以先开放非证券化的地票二级市场,并积极为开放证券化的地票二级市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土地市场制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制度问题,这种土地制度在特定的时期为我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奇的"经济奇迹",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巨大的变化,土地二元市场制度已经严重阻碍到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探索改革土地制度方法和,突破二元土地市场制度的路径成为当前我国城乡问题的重点和热点,经研究表明,统筹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机制是打破二元土地市场制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重庆为例,对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提出了包括资金、管理、体育用地、保障机制、内容体系、体质监测等在内的若干政策建设问题,同时指出,借鉴其他省市有益经验,完善农村体育法制建设,旨在为农村体育再上新台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土地金融的三大必备条件是土地产权完整、权利交易自由和农民保障完善。农村"三权"抵押和"三三法"抵押物偿债机制的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和"地票"交易制度的建立、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的多样化、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重庆初步具备了推行农村土地金融的条件。要逐渐建立"农民土地实物资产交易金融"和"农民土地权益资产交易金融"两类土地金融体系,制定农地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和农村非农地金融开发政策体系,培育农村土地资本化的内部积累和运行机制,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以及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在统筹城乡教育规划、增加教育财政投入、促进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深层次问题,使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努力面临诸多挑战。为此,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教育规划和布局调整、制定标准化的财政投入体制、完善教育评估和督导机制、改革现有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学生救助和管理体制等加快推进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进行了重大改革,要求逐渐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准许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上市流转。随之而来的就是要着手建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的体制和制度。制度和体制的建构需要对现有的各种理论前提条件进行梳理性反思,既要看到影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的障碍性因素,又要看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发现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体制要着力解决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建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上市流转制度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在九龙坡区陶家镇和海龙村的试点较为成功,其共同点在于注重以工促农、社会保障和土地集约,而在改革主导角色、农民身份转变和土地流转方式上各具特色。"陶家模式"和"海龙模式"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土地政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系统思考与政策创新。目前,两种模式的深化发展,面临土地政策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推力不够、城乡规划视野不宽、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要素流通不畅、管理体制不顺等困难。应进一步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机制,加快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保障农转城人员的利益,推进城乡科学规划,破除农村投资樊篱,并提升各级政府的统筹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民市民化的核心在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本质是人的城市化。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要求,在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上应着力推进财力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县域发展等"六个统筹"。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约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城乡二元制度改革、缩小二元差距的牛鼻子,以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制度改革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社会制度改革的重心。重庆市推进以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一个试点和示范。但是城乡二元制度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巨复系统,制度之间相互约束;同时制度改革隐含巨大的改革成本。重庆市一方面要循序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同时在已有土地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教育制度等系列改革基础上,还应推出农村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承包地退休退出制度、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等关键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削弱和消除因制度原因造成的农民工市民化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分户转城住村的农转城空巢老人,是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特有现象。农转城空巢老人是居住乡村的"城镇居民",农转城并未给其生活来实际的改变,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闲暇状况都不容乐观。农村老人分户转城是为了留住土地这个"根",转城住村是为了守住"一亩三分地","土地财富"是农转城空巢老人问题的关节点。因此,必须通过土地市场化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财富,才能引导农转城空巢老人走出困境,才能实现农民"转户进城"成为新市民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村土地定价理论与实践尚不完善;而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与流转行为人的意愿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流转行为人(农户)的预期土地流转价格,对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定价理论和推进土地流转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重庆市农民土地流转调查,从流转主体农户的属性出发,分析影响农村土地流转预期价格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流转预期价格与被调查者据场镇距离、被调查者家庭人均年农作物经济收入正相关,与被调查者家庭在校学生数负相关;这些结论可以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序推进离农农民市民化并逐步退出其承包地,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Logistic模型对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4省市1 086离农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寻求最大化经济补偿收益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的两大动力引擎;离农农民退地意愿和行为受退地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约束;离农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对农民退地进城产生促进作用;对退地后工作稳定程度及生活状况的预期,是离农农民考量退地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不但要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性壁垒",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性壁垒";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农民退出土地的意愿,要充分保障退地农民的权益,切实降低退地风险;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以降低离农农民的退地进城成本;应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离农农民的退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传统身份农民退出与职业农民进入的联动承接机制,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是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必要条件。但当前我国学界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今后的有关研究中,一方面,应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研究内容应力求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同时,对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的研究还要注重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