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圆明园必将成为两百多年后,东西方文明重新融合,全世界人民友好团结的世界性标志工程。这也许也是我们重建圆明园最大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5,(9X):25-25
本书从三个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现了圆明园的布局,呈现圆明园建筑的外观和内涵,阐述圆明园在美学设计和布局上的意义。其次,考察了从雍正至咸丰五位清帝在圆明园的日常及政治活动,探讨了圆明园的组织和功能。最后,检讨圆明园的兴衰,详细讲述了圆明园被焚毁、劫掠以及逐渐破落、荒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雍正、乾隆曾为圆明园的一些建筑作四字题额,成圆明园四十景。这四十景基本上集中了圆明园的景观精华。乾隆住在圆明园时,兴之所至,对这四十景——作了题咏。宫廷画师沈源、唐岱依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了绢本彩色的四十景图,并由汪由敦楷书了弘历所作的四十景题咏。这些东西原都存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烧毁圆明园时被劫,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1983年,  相似文献   

4.
段伟  周祎 《北京档案》2022,(4):54-56
<正>乾隆三十九年(1774),样式雷奉敕仿宁波天一阁营造皇家藏书楼四库七阁,其中圆明园文源阁于乾隆四十年(1775)落成。文源阁内先后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工具图书入藏。咸丰十年(1860),文源阁及其庋藏图书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浩劫中被焚殆尽。文源阁从建成到被焚仅存世85年,其废墟遗存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记忆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中的重要一园,又是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的政治中心。圆明园特殊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了清王朝对其安全保卫工作甚为重视,除了加强兵力部署外,管理也很严格,由此形成一整套严密的护卫制度。一、内外结合的安保体系圆明园刚兴建时,朝廷就对其安保工作进行周密部署。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开创了清帝在圆明园园居理政的机制,这使得圆明园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安保护卫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的事务。  相似文献   

6.
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1790)始建,至乾隆中期达到鼎盛。道光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圆明园也进入了多事之秋。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圆明园这一“万园之园”化为历史陈迹。清文宗咸丰是一位贪求淫乐、无所作为的皇帝。他因为紫禁城内规矩太多,不能为所欲为;加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搅得他心神不宁,所以一年中大  相似文献   

7.
杨玉昆 《北京档案》2010,(10):45-47
圆明园修建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荣耀,也目睹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与耻辱,更是近代列强残暴掠夺中国留下的不能抵赖的罪证.在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300年沧桑.  相似文献   

8.
<正>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开玺教授所著《圆明园三百年祭》(套装上下册),于2017年3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圆明园既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巨大宝库。自1860年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后,圆明园即成为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并兼任中国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在本书中,作者以历史学的视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931年圆明园遗物文献展览会,是近代中国圆明园保护和研究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这次展览会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其所构筑的纪念空间重塑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记忆,增强了人们对这一"国耻"的认知;另一方面推动了圆明园学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反思作为一个记者,探古索幽,似乎也应是一种爱好。这倒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希冀在一片历史的废墟上寻找它新的新闻依据,告诉人们那片废墟上的新发现,传播废墟的深沉呼唤!圆明园遗址,不就是这样吸引了中外记者的吗? 关于圆明园的报道文章,全国报纸、杂志所刊发的,恐怕也难以统计了。有的出自专家、学者之手,有的出自记者之笔。在我们印象中,五十年代较有影响的,大概要算《光明日报》一九五三年十月十七日、十八日连载的王威那一篇《圆明园——为圆明园被国际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圆明园     
刘鹏 《北京档案》2008,(9):42-43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在颐和园之东。园子的池湖虽然利用了自然的沼泽地势,但是园子里的小山,都是挖湖堆山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0,(2):136-13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道成主编的《圆明园一历史。现状。论争》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上下两卷,约96万字,收集论文180余篇,图录220余幅,可谓图文并茂。编者出版本书的目的,是由于近年来对圆明园遗址究竟是整修还是保持原状,又一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一些学术团体联合召开的座谈会、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意见分歧;全国政协、北京市政协会议上,一些委员提出了内容截然相反的提案;一些报刊发表了关于对待圆明园遗址不同观点的文章。在此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之时,本书的出版,可以使争论的双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现状,享有共同的情报,形成共同的语言。因为圆明园遗址的保护、整修、利用,不仅是中国人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笛 《云南档案》2013,(5):23-25
<正>近日,法国奢侈品集团Kering(前PPR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Francois-Henri Pinault宣布,Pinault家族将向中国无偿归还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本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在英法联军侵略时流失海外,从此成为中国人的心头之痛。2012年上映的电影《十二生肖》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7,(39):14-14
在清朝末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仍然保存了相当多遗址。不过,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曹丽娟的一份调查报告却显示,圆明园园内这些保存下来的遗址,已有37处消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究竟是谁毁了圆明园?探讨这个问题未免贻笑大方。稍有点近代史常识的,或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都知道北京城郊这座始建于1709年的“万园之园”,毁于1860年的英法联军之手。这本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可最近两位文学作者却大胆地提出了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世界“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遗址保护问题,受到国内外人士广泛关注,亦对目前状况很是担忧和不满,199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将这一问题作为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法国华夏建筑研究学会、凡尔赛建筑学院联合发起,于1999年6月24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圆明园遗址保护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华夏建筑研究学会主席、法籍华人邱治平及凡尔赛建筑学院建筑史学家姬霞妮,展示了1998年12月及1999年3月,考察圆明园遗址山高水长至紫碧山房一带及九洲…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2001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劫141周年的日子,为了不忘国耻, 中 国圆明园学会、圆明园管理处组织首都古建、园林、文博、历史、档案、新闻各界人士140多人,在圆明园遗址集会。声讨141年前的这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这座历经150多年、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和璀璨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化为一片灰烬的罪行。在集会上大家认为,今天的圆明园,已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园内 住户已全部迁出。今年驻园14个单位,除101中学暂时不动外,亦将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6,(27):79-79
以现实批判为特点的戏剧导演张广天,推出了他的新剧《圆明园》。这部舞台剧将延续他一贯的辩论式风格,把批判的目光聚焦污染圆明园环境的《无极》剧组,圆明园塑料防渗事件等,并以此探讨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走进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古村落,就知道这个国家已经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不以拍卖会上的价格以及国家主义来衡量世间万物的意义。不难发现.每个村庄的价值就是一座圆明园,甚至高于圆明园  相似文献   

20.
学界通常所说"造办处",一般是指代位于紫禁城中的养心殿造办处,清人又称之为"京内造办处".造办处在宫廷外还有诸多分支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即雍正二年(1724)于圆明园增设的"圆明园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属京内造办处管辖,机构建制、分布格局与京内遥相对应,主要匠役人员和物料银钱均来自京内,在实际造办活动中同京内造办处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